清朝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0: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22:03
清朝时期,茶膏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的贡品逐渐攀升为宫廷专属的珍品。这一转变始于乾隆时期,当时“贡茶院”开始专责制作茶膏,并对其工艺进行了重大革新。茶膏的珍贵性与皇帝的青睐密切相关,它象征着尊贵,只有达官显贵才有幸品尝,其地位与今日的奢侈品相当。
清朝宫廷对普洱茶膏的制作极尽讲究。例如,乾隆年间,普洱茶膏被视为“八色贡品”之一,其制作过程精细到186道工序,历时长达72天。选用的茶叶需上乘,连木炭也需选用花梨木,经恒温熬制以保证品质。尤其是御茶房外的“清水房”,专门用于原料的精挑细选和安全检测,确保茶膏的纯净和安全。整个制作过程在常温下进行,避免了高温对茶叶成分的影响,使得茶膏的口感、色泽和健康成分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和吸收。
然而,由于宫廷的严格选料和限量供应,普洱茶膏的产量极其稀少,且仅限于宫廷内部享用。1792年,乾隆时期,普洱茶膏作为国礼首次赠予英国使团,这标志着它在国际间的独特地位。然而,随着清朝皇室的覆灭,1925年,普洱茶膏的制作随之结束,这段辉煌的历史也随之尘封,直至今日,它已成为了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