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9: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22:33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今日德国中部的爱森纳赫。尽管是一个小城镇,但音乐却是市民们的热爱。巴赫的家庭背景是音乐世家,他的家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巴赫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然而,命运之神偏要找些麻烦,巴赫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他的晚年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直至去世。
巴赫15岁时,离家出走,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像块巨大的海绵,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练琴。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魏玛时代(1708-1717)这个是巴赫创作臻于成熟的阶段。柯滕时代(1717-1723)在柯滕的日子是巴赫一生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此间他创作了被誉为“键盘乐的旧约圣经”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和在管弦乐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大量出色的世俗和宗教音乐。柯滕镇因为巴赫的音乐而充满活力,其合唱团自1908年起就沿用巴赫的名字,1935年创立的“巴赫音乐节”以及1967年为纪念巴赫在这里供职250周年轮番举办的“巴赫音乐节”及“巴赫音乐比赛”。
1747年,巴赫在莱比锡谱写的杰作,有感人至深的《b小调弥撒》和《马太受难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和体现他高深作曲造诣的《赋格的艺术》等。1750年7月28日夜,巴赫的一生画上了最后一个休止符,安然的走向了他心中的神坛。三天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莱比锡圣约翰教堂墓地下葬。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