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9: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23:31
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通常涉及将一系列准则转化为具体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体系包括:
1. 生产率上升率:以衡量产业的技术进步,例如劳动、资金和能源生产率的综合增长,快速提升的生产率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政府应优先发展技术先进且效益显著的产业。
2. 收入弹性:表示收入增长与产品需求增长的关系,大于1的产业对收入增长反应更快,如运输、电器和娱乐产品。政府应支持这些高收入弹性产业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3. 产业关联度:衡量产业间相互作用,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能带动其他产业。政府应扶持具有联动效应的产业。
国家计委提出的我国支柱产业评价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出口创汇、就业人员比例、产业关联度、技术成熟度、需求收入弹性、经济效益和部门增长率等。此外,还需考虑社会状况、人口素质、技术创新能力、基础设施、资金保障和现有产业优势等因素。
选择指标时,需考虑客观性、可行性、相对性和动态性。例如,产业强弱系数衡量产业在地区内的相对地位,比较优势系数综合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完全就业系数关注就业增长,而产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衡量产业的全面效益。
特色产业或子产业则根据地区资源和优势发展,如内陆地区的传统产业或沿海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在丰富产业结构层次和发挥比较优势上发挥关键作用。
支柱产业(pillar industry),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