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的陪审员回避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4: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23:55
行*当中规定的陪审人员的回避制度是行政相对人可以申请陪审员回避或者陪审员即主动回避,陪审员需要回避的情形是陪审员跟本案的审理结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有可能会影响到案件的公正审判,除了陪审员之外,回避制度还适用于鉴定人、*员等。
一、行*中的陪审员回避的相关规定是什么?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7条规定,回避有两种:当事人申请回避和审判人员主动回避。
当事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决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申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人民*应当在 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审判人员主动回避是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回避的规定同时适用于其他人员:*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二、行政诉讼有哪些法律特征?1、行政诉讼所要审理的是行政案件。
这是行政诉讼在受理、裁判的案件上与其他诉讼的区别。刑事诉讼解决的是被追诉者刑事责任的问题;民事诉讼解决的是民商事权益纠纷的问题,而行政诉讼解决是行政争议,即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
2、行政诉讼是人民*通过审判方式进行的一种司法活动。
这是行政诉讼与其他解决行政争议的方式和途径的区别。在中国,行政争议的解决途径不止行政诉讼一种,还有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等等。而行政诉讼是由人民*运用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3、行政诉讼是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以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其中进行审查的行政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审查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这就决定了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在审理形式和裁判形式上有所不同。
4、行政诉讼是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行政诉讼并不解决所有类型的行政争议,有的行政争议不属于人民*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而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均无类似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至于,不属于行政诉讼解决的行政争议只能通过其他的救济途径解决。
其实行政诉讼活动当中的回避制度能够起到的实际作用也非常有限,因为行政单位和司法机关本质上来说都属于国家单位,而且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在行政诉讼活动中就算陪审员回避了,还是有很多实际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