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3: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1:56
10月份,游客在呼伦贝尔市的田野间穿行,能感受到广袤的黑土地散发出的丰收气息。谁在种地?如何种地?成本如何降低?产业结构如何调整?通过观察这片黑土地上的金色希望,我们可以看到乡村振兴背后的强大动力。粮食产量增加,优质土地的“密码”揭露“你看看这些饱满的玉米籽粒,又是一个丰收年。”阿荣旗向阳峪镇解放村村民姜福南望着已经收获的玉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种了一辈子地的姜福南,不再是以前那样依赖天气:“以前种地总是要看天气脸色,缺水的话庄稼长不好,雨水太多又怕庄稼被淹。”但现在,这片曾经让人头疼的玉米地变成了“智能田地”。“从去年10月开始,我们村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实现了从引水、输水、配水、灌水到用水的‘一站式’服务,只需在机井房轻轻操作,就能完成浇地工作。这种浇地方式,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这比大水漫灌节省了很多成本!”姜福南说道。高标准农田的“高”在哪里?“耕地质量提高了,抗灾能力也增强了!”解放村党支部*司玉辉这样解释。田地整齐、土地平整、道路相通、水渠相连,加上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有利于推动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同时,由于设施条件的显著改善,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即使在大灾之年也能少减产,小灾之年不减产,一般年份多增产,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这片土地虽然未变,但良田中却蕴含了更多的增值“密码”。实施耕地轮作、黑土地保护利用,推动规范的土地流转和农业标准化生产……阿荣旗采取多项措施,加快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步伐,“多产粮,产好粮”的信心越来越强。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阿荣旗在努力。作为我区的主要粮食产区,呼伦贝尔市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投入24.5亿元,统筹规划了103.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35万亩保护性耕作、420万亩耕地轮作、247万亩深松整地和40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其中,保护性耕作占全区的60%以上,耕地轮作占47%,深松整地面积是我区最大的,这为保证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培育好种子,看到增加收入的“基因”一粒种子经过南繁,能长出什么?今年夏天,记者在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的试验田看到,不同品种的大豆被分区种植,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宾成正带领科研人员调查记载大豆性状、分析长势……“这片试验田种的大豆材料大部分都经过南繁加代,通常低世代的经过南繁加代的多一些,到了第4代之后基本上稳定了,就在这附近的试验田进行加代选种。你看,这些有的高有的矮,表现出不同性状的就是低世代的材料。”孙宾成解释道。对大多数人来说,南繁这个概念可能比较陌生。每年冬季,许多农作物育种科研工作者会到南方,利用南方冬季温暖的优势条件,种植一季或两季农作物,进行种子繁育、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活动,这些科研工作者称之为南繁。一个品种的育成如同孩子的成长,不能急迫也不能等待。大豆品种通常要经过6-8次世代(6-8年)的选择才能确保性状稳定。如何解决“急”与“等”的矛盾?孙宾成积极创新常规育种技术,发明了一年四代育种加代技术,利用北方冬季取暖设备,结合温室或南繁加代,成功研发出高寒地区一年4次加代技术,只需2年即可完成8次加代,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 目前,他已经育成了46个大豆品种,“蒙字号”“登科号”品种年推广面积达700多万亩,年增产大豆1.4亿斤,为我区提高大豆单产和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粒种子中,蕴含着现代农业提质的“基因”。近年来,该所育成并审定了51个大豆新品种、18个马铃薯新品种、10个玉米新品种。在自治区审定的大豆品种中,该所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占50%以上,居内蒙古之首。农安天下,种为基石。2021年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该市唯一一家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此外,呼伦贝尔市有关大豆种质和品种的3个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黑土地保护相关的2个项目分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赚钱,看农民的“前景”90后不愿意种地,也不会种地?在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繁荣村,26岁的“新农民”焦德保给出了不同答案。“我流转了400亩耕地,去年大部分种了玉米,收成不错。今年种大豆前景更好,所以300亩改种大豆了,还有100亩种水稻。”焦德保站在松软、湿润的黑土地上,乐呵呵地说。2020年大学毕业后,焦德保没有选择留在城市,“繁荣”,而是回到家乡,跟随父亲的脚步种地。这几年,焦德保已经尝到了“种地能赚钱”的甜头:“就拿今年来说,种植大豆的*非常吸引人。玉米大豆轮作每亩地有150元的补贴,大豆生产者补贴至少比玉米生产者补贴高200元。这样算下来,300多元就到手了。”虽然大学学的专业跟农业无关,也没多少种植经验,但焦德保种地的信心还来自于村里有个“田保姆”。2019年5月,繁荣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协调资金125万元,购买大型农机具11台,成立了利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免耕、深松、旋耕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要服务周边种粮农户。每年春耕之际,合作社就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