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3: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2:43
远古黄帝时期,沮诵、仓颉二人首次创造了文字,以替代原始的结绳记事方式,受鸟爪痕迹启发,文字由此诞生,名为"字",包含六种基本类型:指事,如上与下;象形,如日月;形声,如江河;会意,如"武信";转注,如"老考";假借,如"令长"。指事通过位置标识含义,象形则通过形状象征意义,形声则形与声结合,会意通过组合表达意思,转注是字义的互相注解,假借则通过同音字传达文字的原始意义。
从黄帝到夏、商、周三代,文字风格保持一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篆书,焚毁古籍,古文字逐渐失传。汉武帝时期,鲁恭王发现《尚书》等古籍,但已无人识古文字,称之为"科斗书"。魏晋时期,邯郸淳传承古文,但到正始年间,石经的制作偏离了淳的风格,效仿了科斗书。晋代时,汲县出土的魏襄王陵策书,隐约可见古文字的风貌,其中论述楚事的一卷尤为精致,作者对此赞不绝口,试图保存古人的智慧。
从史籀著大篆到秦朝李斯改良小篆,再到秦始皇统一文字,字体演变丰富多样。秦以后有八种书体,如大篆、小篆、刻符等,而隶书因其简洁易写,成为日常书写的主要形式。王莽时期,文字改革又增加了古文等六种书体,直到许慎的《说文解字》确立了篆书为正统。书法家如曹喜、韦诞、张伯英等人,各有所长,他们以独特的笔法和体态,展现出文字的美感和力量,形成了书法艺术的丰富层次。
《四体书势》是存世最早和比较可靠的重要书法理论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关当时的各种书体、书史的演变,以及一些书法家代表的情况资料,大都赖此书得以保存。《四体书势》中,分为: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并为四种书体论述其起源和一些遗事,加以对其进行评论。其篆书的势赞记,为蔡邕撰写;草书的势赞记为崔瑗撰写;而古文字的势赞和隶书的势赞为卫恒自己撰写。这四种势赞朴茂古雅,工力悉敌,可称其杰出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