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4: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04:18
环跳穴,又称髀厌、髀枢等,位于股外侧部,具体定位方法如下:
侧卧时,先屈股,将股骨大转子的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分为外1/3与中1/3,两者的交点即为环跳穴的位置。《灵腧·经络篇》曾提及,此穴位于胆足少阳和太阳经脉交汇处,对于治疗腰腿疾病至关重要。准确取穴并确保针感传导至足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
南京中医学院在1961年的《针灸学讲义》中给出了更具体的定位:侧卧,下足伸直,上足弯曲,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连线的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穴,深度一般为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然而,临床实践中,如果忽视病情和个体差异,直接采用固定方法取穴,可能会导致针感不易传导至足,影响其他穴位如委中的针刺效果。
传统定位方法包括两种尝试:首先,刺入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外1/3交点,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其次,尝试内3/5与外2/5交点处,同样观察针感。实验数据显示,对于体形偏瘦者,传统取穴法的成功率较高,而新法取穴法在偏胖者中表现更佳。通过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
因此,针刺环跳穴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形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以确保针感能有效地传导到足部,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环跳”是“环跳穴”的同义词,环跳穴(GB30)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04:13
环跳穴,又称髀厌、髀枢等,位于股外侧部,具体定位方法如下:
侧卧时,先屈股,将股骨大转子的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分为外1/3与中1/3,两者的交点即为环跳穴的位置。《灵腧·经络篇》曾提及,此穴位于胆足少阳和太阳经脉交汇处,对于治疗腰腿疾病至关重要。准确取穴并确保针感传导至足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
南京中医学院在1961年的《针灸学讲义》中给出了更具体的定位:侧卧,下足伸直,上足弯曲,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连线的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穴,深度一般为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然而,临床实践中,如果忽视病情和个体差异,直接采用固定方法取穴,可能会导致针感不易传导至足,影响其他穴位如委中的针刺效果。
传统定位方法包括两种尝试:首先,刺入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外1/3交点,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其次,尝试内3/5与外2/5交点处,同样观察针感。实验数据显示,对于体形偏瘦者,传统取穴法的成功率较高,而新法取穴法在偏胖者中表现更佳。通过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
因此,针刺环跳穴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形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以确保针感能有效地传导到足部,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环跳”是“环跳穴”的同义词,环跳穴(GB30)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