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和妾的区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6: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07:20
妻妾身份不同,在封建社会中,家庭制度的形成,使宗族制迅速完善。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只有大老婆的儿子才能继承父亲的地位。嫡出与庶出的区分极为严格。因此,大老婆(妻)和小老婆(妾)必须严格区分。大老婆是正室、正妻;小老婆是侧室、副妻。男子可以有很多老婆,但名义上的妻子只能有一个。这就是封建社会里的“一夫一妻”制。
春秋时期,很多贵族将宠爱的妾提升为妻,但往往因此引发家庭纷争。后来,礼仪法律明确地将妻与妾的区分定为制度,并制定了“毋以妾为妻”的盟约。封建法律也制定了关于男人重婚的罪行,但这只针对娶妻,不包括妾。男人只要有钱,可以娶很多妾,但同时有两个正妻就是违法的。
例如,《唐律》中提到:“有妻再娶妻者,徒一年。”《宋律》与《明律》也有相似规定:“若有妻再娶妻者,杖九十。”如果违反这些规定,除了受处罚外,还要离婚,只能保留一名正妻。如果妻子去世,即使还有许多妾,男子仍可以再明媒正娶一个妻子,或者从小妾中选择一个扶正,这被称为“填房”。作为“填房”的妻子,其身份地位比原配妻子要低。
妻和妾在家庭中的身份地位截然不同。封建婚姻的基础是“结两姓之好”,妻子因其娘家权势的强弱,在夫家后也有一定的尊严和权利,因为她除了作为妻子外,也代表着另一个家族。妻子和她的娘家为了维护家族利益,不允许再有第二个同等身份的女子存在。因此,妾只能是隶属于妻子的奴隶。妻子可以随时像对婢女一样使唤妾,妾必须像敬奉主子一样侍候大老婆;妻子可以称丈夫为夫君或直呼其名,称丈夫的父母为公公婆婆。妾只能像仆从一样称丈夫的父母为老太爷、老太太;称丈夫与正妻为老爷、太太;称子女为少爷小姐。
对男人来说,他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女子,为家族传宗接代,同时维护了宗族的纯正伦嗣关系,并且,还可以通过妻妾之间的主奴关系的制约来限制和调节家庭矛盾。但是,对大老婆来说,尽管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很威严,妾也是安分守己,像奴婢一样服从她;然而,作为女人,原本属于她一个人的丈夫,现在同属于几个女人,而且,丈夫娶妾往往是因为自己不能生子,妾的容貌才能都远远超过自己,因此,作为大老婆,常常会担忧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当丈夫宠爱小老婆,自己遭冷落独守空房时,其妒恨之心自然产生。
唐宋时期有许多记录妻子妒恨丈夫宠妾的故事。如《耳目记》中有一则故事:“唐宜城公主驸马裴巽,有外宠一人,公主遣人执之,截其耳鼻,剥其阴皮,附驸马面上,并截其发,令厅上判事集僚吏共观之。”《王氏记闻》中也有一则故事:“蜀有功臣,忘其姓名,其妻妒忌。家蓄妓乐甚多,居常即隔绝之,或宴饮即使隔帘幕奏偿,某未尝见也。其妻左右常令老丑者侍之;某尝独处,更无侍者,而居第器服甚盛。后,妻病甚,语其夫曰:‘我死,若近婢妾,当立取之。’及属圹,某乃召诸姬,日夜酣饮为乐,有掌衣婢尤属意,即幸之。方寝息,忽有声如霹雳,帷帐皆裂,某因惊吓成疾而死。”
在这些故事中,妻子不仅在生前嫉妒丈夫宠妾,管束甚严,不许丈夫沾染其他女子,即使死后,仍然不罢休,“若近婢妾,当立取之”。尽管这些都是小说家之言,但现实生活中由于一大多妻造成的妻妾悲剧确是数不胜数。
例如,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本是市民家女儿,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喜好诗文。十五岁时,被李亿纳为妾,她与李亿情意笃厚。但是,李夫人嫉妒不能容,李亿迫于无奈,将鱼玄机遣出家门,在长安咸宜观做女道士。鱼玄机对李亿仍是一往情深,她孤身一人,无可奈何地叹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又如《红楼梦》中,贾琏瞒着凤姐偷偷在外纳尤二姐为妾。凤姐知道后,虽嫉妒火中烧,但她碍于自己没有生子而不动声色。一方面,她在贾琏外出时,亲自将尤二姐迎入大观园居住,她花言巧语:“皆因我也年轻,向来总是妇人见识,一味地只劝二爷保重,别在外面眠花宿柳。如今娶了妹妹做二房,这样正经大事,也是人家大礼,却不曾和我说,我也劝过二爷,早办这件事,果然生个一男半女,连我后来都有靠。不想二爷反以我为那等妒忌不堪的人,私自办了,真真叫我有冤没处诉。”但她又让手下丫环仆人冷落虐待尤二姐。当贾琏办事回来,又带回一个小妾秋桐时,她强忍一腔怒火,先唆使秋桐冷语谩骂,折磨尤二姐,并在尤二姐怀孕诊治时,让医生用药打下胎儿,致使尤二姐不堪忍受,绝望而吞金自杀。然后,凤姐又来对付秋桐。
不过,也有不少妾因其年轻貌美,深得丈夫宠爱,一旦生了儿子,便身价百倍,反过来排斥大老婆,侵吞家财,而搅得合府不宁。元代的杨维桢同情大老婆,认为只有结发妻子才是真心爱丈夫的,他劝人不要娶妾,他的《买妾言》中提到:“买妾千黄金,许身不许心;使君闻有妇,夜夜白头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