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5: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8:42
自实施积极财政*以来,我国国债规模随着赤字及其他因素的变动有所增加,如何保持在适度区间并确保财政经济的可持续性,是关键问题。从名义指标看,尽管我国财政面临压力,但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相对较低,1998年末约为10.3%,加上特别国债,也不超过13.6%,低于许多国家。然而,*财政的债务依赖度,即当年举债额与支出额的比例,已接近70%,这表明名义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首先,国债余额/GDP的比率是衡量举债潜力的全面指标,我国虽在此方面较低,但*财政债务高企,与**地方*举债以及*财力分散有关。其次,增发国债用于投资是反周期措施,不应成为常态。投资支出的刚性会形成后续年度资金压力,需要在短期调节与中长期发展间平衡,谨慎安排债务偿还。
第三,发行长期国债可以利用低通胀降低筹资成本。资金运用的效益和效率至关重要,需要提高管理水平,探索专项国债形式,确保资金使用的科学规划和责任制。
*财政的脆弱性需通过*调整和管理加强,提高*能力。此外,要全面考虑隐性赤字和国债,它们可能缩小名义赤字和国债规模下公共部门的消化和弥补空间。因此,不能仅凭名义数据得出发债空间大的结论,而忽视深层问题。
总结来说,我国在扩大赤字和国债规模的同时,应强化风险意识,全面把握现实,把握合理的债务边界,并调整国债结构。通过反周期调节,利用这一窗口期解决*和结构问题,创造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扩展资料
财政*效应Effects of fiscal policy,即财政*作用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是高效还是低效,一般可用*成本与*效益的对比分析来进行评价。 财政*效应的含义: 1.财政*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有效作用 2.在财政*的有效作用下,社会经济作出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