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1: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5:14
西周后,秦国在渭水流域崛起,与周边的戎、狄等部族不断发生战争。秦襄公因救助和护驾有功,被平王封为诸侯,赐地岐山,并赋予征讨西方戎、狄的全权。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等将相,打败了晋国,声威大振,后采用由余的计策,攻伐北地义渠,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穆公称霸西戎后,野心勃勃,想“问鼎中原”。晋国势力强大,阻挡着秦国东进的道路。于是,秦国把进攻矛头转向义渠。公元前444年,秦伐义渠,执其君以归。义渠战败后,吸取教训,通过14年时间的养精蓄锐,于公元前430年倾全力攻秦,从泾北直攻到渭南,收复失地,疆域扩大到20万平方公里,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至陇西,南达渭水。此后数十年内,是义渠国最强大的时期。
公元前331年,秦趁义渠国内乱之机,秦惠王遣庶长操兵平定,义渠臣服于秦。但义渠国仍然明服暗不服,经常偷袭秦国。公元前327年,秦又伐义渠,夺其郁郅城(今庆城),义渠失败,再次向秦称臣。
公元前318年,义渠趁中原诸国混战,背叛秦国,朝贡于魏。魏公孙衍动员赵、韩、燕、楚四国与魏联合攻秦。大战当前,秦以“锦绣千匹、美女百名”拉拢义渠,义渠拒之,并趁势起兵伐秦,“大败秦人李帛之下。”这一重创,减缓了秦国东进的步伐,不得不把战略重心重新转向义渠国。
公元前314年,秦调集重兵从东、西、南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25座城池,使义渠国疆域大大缩小,实力锐减。
义渠国指在今甘肃、陕西和宁夏一带,从远古起就活动着许多名称各异的游牧民族。据《后汉书·西羌列传》概述:“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於是渭首有狄獠圭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这些众多的戎、狄族,在春秋时期,尚处于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文化落后于中原地区,常以游牧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