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2: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11:44
陶行知,原名文浚,他的名字源于大学时期对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推崇。"知行"是他对这种学说的直接反映,寓意着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在四十三岁的那一年,他发表了名为《行知行》的文章,这篇文章标志着他思想的深化。他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强调了实践在知识获取和理解过程中的首要地位,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得以完善和实现。这一理念,与王阳明学说中的主观唯心主义有所区别,但陶行知从中提炼出了一个核心的教学原则: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陶行知的名字因此从"知行"变成了"陶行知",他以此为名,用以提醒自己始终践行这一理念,并在教育事业中身体力行。他的名字,不仅承载了他的学术追求,更是他一生教育实践的写照,体现了他对知行合一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坚守。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11:48
陶行知,原名文浚,他的名字源于大学时期对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推崇。"知行"是他对这种学说的直接反映,寓意着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在四十三岁的那一年,他发表了名为《行知行》的文章,这篇文章标志着他思想的深化。他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强调了实践在知识获取和理解过程中的首要地位,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得以完善和实现。这一理念,与王阳明学说中的主观唯心主义有所区别,但陶行知从中提炼出了一个核心的教学原则: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陶行知的名字因此从"知行"变成了"陶行知",他以此为名,用以提醒自己始终践行这一理念,并在教育事业中身体力行。他的名字,不仅承载了他的学术追求,更是他一生教育实践的写照,体现了他对知行合一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坚守。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