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12: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7:09
胡屹阳先生在交友上极其讲究,他坚信朋友是五伦之一,象征着天性与率真,只有深刻理解此义,才能维持真正的友情。他认为,朋友间的契合必须基于共同的志趣和价值观,能够在患难中相互扶持,言出必行。在他的生活中,蒋清山、孙笃先、韩良辅和张逢海等人成为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让我们重点介绍一下蒋清山,原名蒋迪南,号烟霞散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士人。他在明朝末年曾是江南进士,曾任河南祥符知县。明朝灭亡后,他选择在崂山的百福庵出家,担任住持,沉浸在经典书籍的研读与收藏中,使百佛庵成为崂山藏书院之一。这段历史中,明朝两位才女养艳姬和蔺婉玉因避难,潜入修真庵,他们的音乐才能引起了蒋清山的注意。
蒋清山接纳了养、蔺二人,邀请她们到百佛庵清修,共同研究音乐并推广道乐。他们的创作,如《离恨天》和《六问青天》,对崂山道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峄阳先生对此深感共鸣,他与蒋清山以及莱阳名士孙笃先的交往,充满了高雅的学术交流和艺术欣赏。孙笃先以琴艺闻名,他选择在不其山麓隐居,自号“琴隐先生”。他们一同游历崂山,诗画唱和,留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总的来说,胡屹阳先生的交友之道,不仅体现在对志同道合者的珍视,更在于对知识与艺术的共同追求,以及对高尚人格的崇尚。与这些卓越人物的交往,无疑丰富了他的生活,也使他的交友之道显得尤为珍贵。
扩展资料
胡峄阳,民间讹传为立阳、玉阳、维阳,名良桐,更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清即墨城阳人。约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少年时就读于洼里、慧炬院,清顺治十年(1653年)14岁应童子试时,守门人强令其解衣搜身,他怒不受辱,拂袖而去,法是终生不应试,以后设馆授徒为生。胡峄阳生有异禀,精研《周易》,于濂洛之学别有微契。家贫甚,一介不苟取,蓬室瓦牖,悠然自得。虽雅工制艺,但视进取之途泊如也,唯与老山百福庵蒋青山道长相交甚密。著有《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