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济的风土人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0: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3 23:04
【得天独厚】
在旅游界,南太平洋专指赤道以南大片太平洋海域上的数千个岛屿。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不在话下,最独特的还是太平清静的风土和友善爽朗的人情,绝无愧于“人间最后一片天堂”的美誉,斐济则号称为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其魅力可想而知。这里一年四季都穿着短袖,这里的平均气温气温为22°左右,所以这里一年四季都在迎接不同国家的游客到来。南迪的海水是全世界最清澈的海水,没有一丝污染侵扰这片宁静的土地,很多潜水爱好者,一直把这里当成潜水的天堂,置身于碧海蓝天中,听着椰林悠扬的树叶鸣奏曲,走在洁白的沙滩上,你会有一种在这里落叶生根的冲动。斐济当地人唱诵着一首优美的古谣:" Bua nanuma na nodatu Lassa",他们说,就让美好的时刻永远流传下去吧!
热情的南迪居民,喜欢舞蹈和歌唱,让你在载歌载舞的民风中沉醉。
【民风民俗】
1.我们中国人的婚礼讲究择日子,但斐济人则只能选礼拜天——上帝当班的日子,有意到那儿结婚的朋友可以通过旅行社代办申请。
2.斐济市场上的商品绝大多数靠进口,因此物价较高,但当地土陶、手编、木雕、南洋树皮纸等手工艺品均有浓郁的南太平洋特色,价格丰俭由人,当地的货币是斐元,1斐元大约相当于5元人民币。
3.肥美的香蕉、菠萝、番石榴、木瓜、面包果、木薯、芋头都是这个南太平洋热带岛国的特产。卡瓦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一种土酒,不可不试。
4、斐济的花很多,到处都是戴着鲜花的人们,男男*无一例外。据说,把花戴在左边是表示未婚,而把花戴在两边则表示已结婚。除了男人戴花外,这里更让人吃惊的是,男人居然也穿裙子。裙子在这里被称做“SOLO”,不仅男人平时会穿着SOLO,甚至指挥交通的*们也是穿着SOLO执行公务的,真是街头一景。
5、每年的8月中旬都举行为期一周的红花节,红花即扶桑花,或称木槿花,是斐济的国花。节日期间岛民举行化妆*来选举红花皇后。 戴花、穿裙子等等奇怪的另类行为,已经让你充分感受到这个岛国的风情了,而飘扬在四周的人们高亢的歌声则完全带出了岛国悠闲逍遥的情调。
【LOVO大餐】
LOVO大餐的制作是需要事先挖个坑(所谓的地炉),在地炉里填入事先烧热的石块石板。用铁丝网罩在上面,再放上新鲜的椰树皮当架子,将洗净的芋头、木薯、山药、海鲜、鸡肉、龟肉等用椰叶包裹好码放在架子上,喜欢现代口味的也可以用锡纸来包裹食物。再盖上椰叶,焖烤三四个小时。这样,在太阳底下暴晒了多小时后,LOVO大餐的制作就完成了。
【传统佳饮】
在斐济工作过的人没有不知道杨格纳的,它是斐济的一种传统饮料。杨格纳是热带一种灌木根,在以前,杨格纳在村子里是由*制作的,她们把这种根嚼成一团团,然后放进水里。现在都用杵和臼磨碎,或用机器磨成粉状,饮时加水。喝杨格纳是斐济人很平常的事。通常是男人们围着一大饮器席地而坐,边用椰子壳做的碗传饮杨格纳,边高谈阔论。但献杨格纳的仪式却是斐济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事。仪式要由主人亲自主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杨格纳不是随便献的,也不是所有到斐济访问的人都能荣幸看到、喝到的,只有来访的国家元首、*首脑和重要的贵宾才能有机会享受。1990年6月我国家*杨尚昆访问斐济时就受到了这种特殊的礼仪待遇。当时,斐济总统加尼劳亲自主持了隆重的民族欢迎仪式,斐济*要员和各国驻斐济使节都前往出席。欢迎程序中有一项是向杨*献杨格纳,当杨*按当地习惯,接过杨格纳一饮而尽时,参加欢迎仪式的所有斐济人,按照这种仪式上的传统礼节,齐声击掌7下,以示欢庆。这一隆重友好的欢迎仪式,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卡瓦——中国式茶道】
中国人讲究茶道,一般贵宾级客人来访时候就会奉上顶级茶饮。而卡瓦酒对于我们斐济人来说,也是国宾级饮品。所谓卡瓦酒Kava,其实是用当地一种胡椒树的树根,晒干后磨成粉末,然后放在纱布里,在三脚圆鼎中加水并用力搓揉,搓出树根汁液,以半个椰子壳为容器饮用。我们管椰子容器叫做COCODA。卡瓦本身成白浊色,虽然不含酒精,但入口时却感到舌头麻麻的,有一股淡淡的草木香气扑鼻而来。卡瓦酒往往配以卡瓦仪式,在这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以前在勇士出征前、部落决策重大事件或者欢迎原来的贵宾时候,都要献上隆重的卡瓦仪式,奉上卡瓦酒。如果朋友们来斐济,就能享受到隆重的贵宾级待遇了哦!在草坪上,身穿草裙的斐济人席地而坐,开始泡制卡瓦,村长或者酋长代表先饮用一杯,然后依次给大家跪敬,而受饮者先击一次掌,接过碗之后一饮而尽,并把COCODA交回给主人,再击掌三次,表示饮用完毕。来斐济人家做客,主人献上卡瓦酒,不仅是礼仪和热情好客的表现,也表示朋友们被接受,所以来这里做客,带上一包卡瓦粉,就是最基本的礼物了!吃过海鲜,喝卡瓦去去嘴里的腥味,更是这里的饮食习惯。
被誉为斐济"国饮"的卡瓦酒一般都是用玳瑁制成的容器来制作的
Masi织物是斐济的传统服装。当地斐济人把桑树皮加工制成上等布料,再染上颜料,就可以制作衣服了
【商业与交通】
斐济是自由港,故免税店特别多,钻石、珠宝、香水、银器、水晶制品等世界一流商品皆可以免税的价格购得,在有斐济*观光局标记的免税商店,旅客可安心的购买。特色产品有手编的篮子、珊瑚、贝壳制品、木雕品、塔巴桌巾、印度沙丽、龟甲等。印度产的金银制品色彩鲜艳作工精致。
首都苏瓦港系重要国际海港
【饮食】
斐济人在饮食嗜好注重讲究吃海产品,注重菜肴的丰盛。口味一般口味较重、喜油大,爱甜味。
主食以米为主,也乐于品尝面类食品。副食特别喜欢海龟肉、鱼等海产品,也爱吃猪肉、鸡等肉类;蔬菜喜欢芋头、木薯、山药、西红柿、葱头等;调料爱用椰油、胡椒、姜、葱等。制法对烤、炸、煎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中餐喜爱中国的京菜、鲁菜、闽菜。菜谱很欣赏大拼盘、北京烤鸭、三彩大虾、炸蛎黄、干焗鸡块、叉烧肉、生煎金华火腿、白妙响螺、荔枝肉、干烧鱼等风味菜肴。
水酒最爱饮“卡瓦酒”,也喜欢果汁、可可、咖啡等饮料。果品爱吃香蕉、椰子、菠萝等水果、干果最爱吃杏干等。
【中国人在裴济的婚礼】
中国人的婚礼首先得择日子,依据新人和父母至亲们的生辰,风水先生左盘右算,得出个不冲不克的黄道吉日。就算思想再开放,起码也得在通胜日历上挑个“宜嫁娶”的日子出来。而斐济人选择婚礼日却非常简单,都只能选礼拜天----上帝当班的日子。我们的婚礼碰巧正值复活节大礼拜,一年中难得的好日子,碰巧就玉成我们的甜美婚姻。
碰巧我们在苏瓦住处的老板是那条斐济土著村子里的“大户人家”,一听我们打算在斐济举行婚礼,兴高采烈地邀我们到她村子里去,并把她在移民局当官的弟弟也拉了出来,让我们捷便地完成了申领结婚许可证的手续。正好我们也有那份冒险劲儿,就放弃了酒店或旅行社那些配套好的商业性婚礼服务,到这个原始味十足的斐济土著村子里来行大礼了。
一切商量妥当,神父问我们打算用什么语言宣誓,想到这样的宣誓是人生第一次,也就选择用人生第一次说的斐济语来宣誓。于是,神父赶忙在斐济语的誓词上注了英语音标,让我们早晚吟诵确保不失。
心情忐忑地数着日子到了婚礼前夕,那位女老板----婚礼的承办人却忽然“失踪”。该不是婚礼有什么变化吧?我们上下左右地打听,到傍晚才得知她有急事外出,但婚礼不误,如期举行。心里才觉安稳点儿,不想却又天气大变,电闪雷鸣不断,雨点哗哗啦啦,恰如千军万马从远处杀来,两人不禁忧心婚礼日天公不作美。但转念我们已“上了船出了海”,徒忧何益?夜交子时,两人想起家乡俗例“上头”,惟长辈远隔万里,只好互梳颂唱:“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任天公闪电鸣雷舞雨“胡闹”,我们笑谈中定下了婚约誓盟:
1.无论任何时候,绝不以任何理由背叛对方;
2.无论任何时候,绝不以任何手段伤害对方;
3.凡涉及双方的事,必得先共同商量认可后实行。
没有装饰的小汽车终于在十点十五分来了,人家还“早”了十五分钟呢。心急如焚,我们上了“花车”就往那村子奔去。沿途却见许多花枝招展规模不小的结婚车队,打听后知道那是印度人的排场,他们也象中国人一样讲究迎娶新娘的阵容。斐济人迎娶新娘可就简单得多,新郎先到教堂候着,岳父把新娘带到教堂,亲手把女儿交给新郎就是了。我们的斐济式婚礼当然也循此例,只是我们先得双双赶到那村子里。
村子叫纳塞莱(Naselai),是苏瓦近郊的一个大村落,人口七百余。一个小时后我们的车子抵达村里,斐济人立即将我们“拆散”,分别“装修”。不多久,男女皆盛装而出,都穿上了叫塔巴(tapa)的斐济裙子,裙子的布料是树皮做的,我更赤裸着上身。两人并列左右正不知所措,斐济人上来在我们脖子上各套一花环,我刚认识的“兄弟”上来把我领往教堂,她则挽着“父亲”的手亦步亦趋,身后还跟了一小妹妹作伴娘。
一踏进教堂,我们的兴奋情绪吱地被那里的庄严氛围紧急冷却,四周嗡嗡噪响的人声顿时安静下来,化作一道道“锐利”的目光盯着我们匆匆走向神坛。她的“父亲”把她交了给我,两人身旁各站上兄弟姐妹,位置、姿势安排妥当,神父站到了跟前。几百平方米的教堂里鸦雀无声,出奇的肃穆,神父用斐济语念了一大篇祷文,然后就带领我们用斐济语宣誓。宣誓完毕,他庄严地宣布我们结成夫妻,并签署了结婚证书。正当此时,身后突然轰地响起了唱诗班象交响乐表演那样嘹亮的大合唱,几个声部纯人声的圣诗圣歌波浪般涌起,我们直感到超凡脱俗的圣洁,俨如身在天堂。随后,所有村民们依次上来道贺,我们不停地点头哈腰并用斐济语道谢,逐一握手,偶尔与村民亲亲脸蛋儿。
前后二十分钟,我们的庄严婚礼在大队斐济人依次道贺并道别后结束。据神父的介绍,这是纳塞莱第一次为外国人举行婚礼,而且是为一对中国人,也难怪村民们趋之若鹜,让我们隐隐感到一丝额外的荣幸。
婚礼之后,我们被带到村中的社区大厅举行婚宴。这个社区大厅的前身就是教堂,规模宏大装修考究的新教堂落成后,此处便改作社区大厅之用。虽然这个大厅徒空四壁一无长物,外观内饰与村里的其它所有民舍并无两样,但它已经是村民们聚会待客的体面地方了。这村里除了新教堂,所有的建筑物都以木板铁皮为主要建筑材料,离土地高约一米架空一层木地板,房里屋外四周也是木板作墙,头顶一层不带隔热层的锌铁皮,民居里还有点装饰和家具,社区大厅则空空如也。回头看看新教堂,平坦的水泥地面,砖瓦批荡木料油漆堂堂皇皇,不禁使人感叹:凡人们有吃没吃住得如何不打紧,对天主可不能有丝毫怠慢。
社区大厅的地板上覆盖着一层带花纹的塑料胶片,这是屋子里唯一的装饰,四壁的木板墙上开着一个个大窗户,穿堂风吹过倒也凉快。低头看看“座位”,竟然全盘照搬西式宴会的格局,只是没有任何桌椅,仅在原有的地板胶上铺上一个个标示桌椅的另类小地板胶块。“长桌”上已经摆放好各色食物,色泽诱人,香气扑鼻。这些“美馔佳肴”是用斐济传统方法烹制而成的,村中每户人家的门口都有一土坑,名叫“娄窝”(lovo),每遇节假日或特别活动便用此“娄窝”准备食物。这个土坑的底部是用柴火烤烧红透的石块,上面铺一层蕉叶或大树叶,然后再放上猪肉、鸡、鱼和山芋、山薯等各种食物,上面再盖一层蕉叶或是树叶,最后用泥土石块封好。几小时以后,扒开泥土石块蕉叶树叶,取出来的就是香喷喷的“美馔佳肴”了。
我和妻子作为婚宴的主角在一端的“*”落座,两旁坐着神父和伴娘,其他宾客都坐在长长的“西式宴席”两旁。宾主们盘膝坐好,我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宣读了预先准备好的谢辞。话音刚落,掌声响起,宾主们互相客气一番,便都不客气起来。那些食物可真香喷喷,只可惜吃的时候光蘸蘸通行世界的番茄酱,并没有特备的酱料,比起我们在别的南太平洋国家享用的“娄窝”食品,味道大为逊色。
抬头环视“席”中各人,却只有妻子和伴娘两位女性,其余所有女士(包括住处的女老板)都坐在“席”外另一端的空地上,喁喁地低声聊天。直到我们“席”上的宴会结束,她们才过来把剩下的肴馔搬回那端开始“便宴”。如此看来,男尊女卑也不是封建中国的特产呵。
婚宴结束,一位长者----女老板十个兄弟姐妹中的大哥邀我们到村子四周走走。老人家文雅健谈,原来却是斐济的南太平洋大学----整个南太平洋唯一的一所大学----农业科学系早年的毕业生,相偕漫步一路谈笑风生。纳塞莱村边的公路就是环岛大公路,但清清静静久不见车影;隔路长河相伴,乃斐济的第一大河;左右遥望上下游,如洗蓝天如绒白云之下,水波不惊,了无船影;两岸绿草灌木欣欣,随风摇曳飘出阵阵泥土清香,也飘出别处难以寻觅的怡情与安逸。
下午三时,我们这个没有任何商业味的斐济式婚礼*结束。村中奔跑出一帮欢天喜地稚气可爱的少年,簇拥着我们上了汽车。大概斐济人也如我们一般讲究吉利兆头,无须我们吩咐,司机走了一条与来时不同的路把我们送返城里,绕了个大圈子。这一安排,用广东话来说,就是“行大运”,意指交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