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15: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3:00
痉病,源于风寒湿邪或热邪过盛,实证多见于外感发痉,正气尚足,治疗得当则可较快恢复。然而,若寒湿积久化热,或形成瘀血、痰浊,病情会进一步恶化。若热盛导致痉厥,治疗不当则可能危及生命,甚至转为阴虚。气血亏虚的痉证来势缓慢,可通过调理逐步恢复,但易受外邪侵袭,表现为虚中有实,治疗需细致辨证。
瘀血或痰浊引发的痉证通常在久病后出现,实邪背后多有内虚。痉病的转归多样,外感发痉若能及时排除邪气,预后较为乐观。而内伤发痉,由于虚实夹杂,治疗上更为复杂,需精确分析病情,谨慎施治。古代医家根据临床表现,如口张目瞪、昏昧无知,诊断为肝脾精气衰竭;戴眼反折、遗尿,表示肝肾*受损;手足抽搐、大量汗出,反映出心营热毒耗竭,心液外泄;角弓反张、不能站立,意味着肝精血亏耗,筋脉失养,这些均为预后不佳的警示信号。
总的来说,痉病的预后相对较为严峻,治疗时需针对不同阶段和病因,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改善病程和提高康复概率。
扩展资料
痉病是指由于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不能自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搐搦,甚至角弓反张等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挛缩为其共同的证候特征,可表现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亦可仅表现为某些或某个脏腑、经络的拘挛、强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