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15: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15:49
古代文人常常随身携带印玺,或系于腰间,或挂于臂上,因此会在印玺的顶部钻一个圆孔,用绳子穿系起来,这就是最初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印纽上雕刻简单的形象作为装饰,于是“印纽”这一概念逐渐产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纽”就是指印章顶部的圆孔。
起初,印纽的形式非常简单,大多数只在印顶钻一个圆洞。然而,在封建社会,印纽逐渐成为显示职位官阶和区分尊卑的重要手段。秦汉六朝以来,官印多采用纽制,有各种兽形,如螭、龟、天禄、辟邪、虎、狮、象、驼、豸、羊、兔、凫、蟾、蛇等。皇帝和皇后所用的玉玺才能使用“纽用螭虎”的设计,其他官员的纽制也有严格规定,如诸侯王的黄金玺使用橐驼纽,列侯的黄金印使用龟纽,丞相、太尉等的黄金印也使用龟纽,二千石以下的官印则使用鼻纽。
相比之下,民间私印则不受官印纽制的束缚,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雕刻各种各样的印纽形式。在古代,官阶不同,官印上的标志也不同,如郑逸梅在《刻纽后起之秀杨忠明》一书中所言,“尤以官阶的不同,所以雕着龙、虎、龟等形以为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纽的形制逐渐丰富,出现了各种动物、山水、花鸟、楼台亭阁等图案,纽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审美对象。
印纽,即“印鼻”,亦称“印首”。印章顶部的雕刻装饰叫做“纽”。它最先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印章系佩于身,后来成为一种审美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