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外交史上以智取胜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03: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6:46
1. 训练斗鸡
纪渻子训练斗鸡,十天后齐王询问进展,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未到。又过十天,齐王再次询问,纪渻子仍表示尚未能沉住气。一个月后,齐王不耐烦,纪渻子却告知斗鸡已训练妥当,厉害至使其他鸡畏惧,显见其无敌之实。
2. 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内乱,晋献公之子重耳逃至楚国,楚成王款待并许诺支持。重耳承诺如晋楚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重耳在秦穆公帮助下返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冲突,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遵守诺言退军,诱敌深入而大胜。
3. 一鸣惊人
楚庄王(或齐威王)不理朝政,一年后,臣下询问为何不振作。庄王比喻自己如同大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随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4. 卧薪尝胆
春秋时,吴王夫差击败并俘虏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马三年,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贤能,亲自劳动,睡柴草上,饭前尝苦胆,终灭吴国。
5. 老马识途
春秋时,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击败山戎国,山戎国国王密卢逃至孤竹国求救。管仲建议用老马带路,化险为夷。
6.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重臣廉颇与蔺相如,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多次避让廉颇,廉颇得知后惭愧,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和好。
7.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自认为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只是纸上谈兵。赵括替代廉颇带兵,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8. 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身着窄袖短褂,骑马边跑边射箭,灵活迅速,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数年后,赵国成为强国之一。
9. 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侵略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救赵,秦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令魏兵按兵不动。赵王请求魏国公子信陵君救援。信陵君曾为魏王宠妃报仇,请求如姬盗兵符,夺取兵权,率军解赵国之围。
10.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时,晋国大权落至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成为傀儡。四卿得知晋定公请求齐、鲁两国讨伐四卿,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逃亡,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大权,其他三卿不敢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地,赵襄子拒绝。智伯怒,令魏、韩两家共同攻打赵襄子。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请谋士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至晋阳抵抗。赵襄子发现可造武器之材料,张孟谈建议利用。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晋阳,因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晋阳被水淹三年,赵国军队动摇。张孟谈说服魏、韩反戈,三家联合消灭智伯,平分智氏领地。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挽留,张孟谈以治国道理为由离去。后人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提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
11.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救赵,孙膑主张围攻魏国京城大梁,使魏军回兵自救,最终击败魏军。
12. 胡服骑射
战国时,魏国屡遭秦国侵略。魏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攻占魏国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失去三个城镇,秦军逼近魏都,形势危急。韩国派兵救援,被秦军打败。魏国割地求和。苏代劝安厘王不可因割地求和,指出侵略者贪得无厌。但安厘王不听,终被秦国灭亡。
13. 毛遂自荐
战国时,赵国宰相平原君养数千食客。毛遂在平原君家待了三年,无所贡献。当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包围时,平原君选食客救赵,毛遂自荐。平原君认为毛遂不适合,毛遂以自己如锥子未露锋芒比喻,平原君带毛遂等二十人至楚国。毛遂在楚王前威胁,楚王同意结盟,发兵支持赵国,解邯郸之围。平原君此后不敢轻视毛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