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12: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2:50
汉晋南北朝时期是炼丹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东汉末年,魏伯阳撰写了《参同契》,总结了之前的炼丹成就。他发现了黄金的化学稳定性,以及水银易挥发并能与硫黄化合,胡粉(铅粉)与碳(C)反应还原成铅。魏伯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炼丹家。约与葛洪同时期的炼丹家狐丘,提出了“九转铅丹法”,这是制取铅丹(Pb3O4)的最早文献,同时也是化学上可逆反应的开创性发现。狐丘还发明了“炼石胆取精华法”,利用干馏法从石胆(CuNSO4·5H2O)中提取硫酸(H2SO4),比阿拉伯国家在8世纪制取硫酸早五六百年。
东晋道士葛洪在炼丹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抱朴子内篇》中。他总结了水法炼丹中金属间的置换现象,并记载了从砷化合物中提炼单质砷的方法。尽管他未能对生成物进行有关形质的描述,但他的方法比西方国家一致公认的最早发明家,即13世纪的日耳曼炼金家马格鲁斯,早了九百年。
南北朝时期,许多皇室大臣追求服金丹以求长生。梁道士陶弘景自天监四年(505)至普通六年(525)期间,进行了炼丹实践,并撰写了多部专著。虽然这些著作已经失传,但历代本草学中引用了他的许多论述。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卷八至卷十一“金石类”中,共记载了有关药物一百三十四条,其中引自陶氏《本草经集注》卷二“玉石类”原文的五十七条,占了几乎一半。陶弘景特别重视总结金石类药物的产地、形质、分类、用途及疗效,这是他运用炼丹术成就于医药学的体现。
此时期制药化学随着炼丹术的发展而应用于临床。东汉时,为治疗外科疱疡,人们将石胆、丹砂、雄黄、沯石、磁石合炼成“五毒药”。葛洪也使用雄黄解毒,通过盐水引吐和清洗疮口。陶弘景在其医学著作中保存了许多早期化学制药的方法,并用这些方法合药治疗痈肿、恶疱、盅毒等疾病。
丹术原称炼丹术,是以炉鼎烧炼矿物类药物,制取“长生不死”仙丹(又称金丹、灵丹等)的一种实验方术。丹术是化学的前驱。迄今应用在中医临床上的丹术的炼制品,称为丹剂。如小金丹、大活络丹、红升丹、白降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