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19: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4:14
古代封建儒士普遍不认同王莽通过禅让方式取代汉朝成为皇帝的行为。班固在《汉书》中提到,王莽起初凭借外戚身份,极力表现以获取名誉,宗族中人称赞其孝顺,师友赞扬其仁德。然而,当他执政期间,尽管在成、哀时期勤勉国家,遵循正道,但其行为最终导致了混乱。他凭借家族权势和汉朝衰微的时机,篡位成为篡夺者,这并非个人能力所为,而是天时所驱使。王莽窃位后,看似黄帝和虞舜的再世,实则滥用权力,残暴统治,对百姓施虐,引发了广泛不满。《申议天地分祭疏》中夏言认为王莽、刘歆等人误用《周礼》导致了天下混乱。霍韬和杨慎的评价也贬低了王莽,认为他的学说和实践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和灭亡。近代史学家普遍认为王莽是伪君子,是篡权者和罪人,如《汉书》中对他的定性为“逆臣”。
虽然近代有学者如胡适为王莽平反,认为他是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者,但多数评价仍持否定态度。他们指出王莽的改革措施脱离现实,如复古币制和土地*,这些都违背了历史潮流,导致了经济和*的混乱。有的学者认为王莽是书生式*家,过分追求复古,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如黄仁宇讽刺其*脱离实际。同时,傅乐成和韩玉德则分别从智力、*理念和经学角度评价王莽,认为他有远见,但也存在重大缺点。
吕思勉和韩复智的观点则较为中立,吕思勉指出不应以“伪”字概括王莽,认为他的改革有其积极意义;韩复智则赞赏王莽的经济改革措施,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经济问题。剑桥史学家崔瑞德和鲁惟一对王莽的摄政和新朝建立持肯定态度,认为他对待刘婴宽大,并成功控制了汉室。
综上,对王莽的评价多元而复杂,既有肯定其某些改革措施者,也有批判其复古思想和统治手段者。从不同角度和时期的历史评价中,可以看出王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
扩展资料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