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魏书 陈思王传》全文翻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08:0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3:11
你先把原文写上
我再给你翻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3:11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曹植在十几岁的少小年纪便能流畅诵读《诗经》、《论语》,和几十万字的辞赋,并且擅长写作文章。太祖曹操曾经读过曹植的文章,问他:“你是否请人代笔?”曹植跪下说:“孩儿出口就能明辩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父亲尽可当面一试,我怎么会请人代笔呢?”
当时适逢铜雀台新建竣工,曹操率领儿子们登台游玩,并让他们每人写一篇登台赋。曹植落笔片刻就已完成,文辞华美可观,曹操甚为惊异。曹植性情随和,平易近人,完全没有架子,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都不刻意追求华丽。每次拜见父亲曹操的时候,曹操总是故意用各种刁钻的问题诘难他,他也总能从容对答,因为这个缘故,曹操特别宠爱他。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二十岁的曹植被封为平原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
曹植一方面因为出众的才华受到曹操的青睐,另一方面又与丁仪、丁廙、杨修等人友善,得到他们的辅助。曹操犹疑不决,好几次想立他为魏太子。然而曹植率性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饮酒也不加节制。相反,曹丕则善用权术,自持内敛,加上宫婢侍从都为他游说,于是曹丕被立为嗣。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曹植的封邑增加了五千户,并上以前的五千户,总共一万户。曹植曾经私自驱车行驶于“驰道”(古代专供天子行车所用的道路)之上,开启魏王宫司马门而出,(这在当时是严重的违法犯禁行为),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
曹操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一方面又顾忌杨修颇有才华,足智多谋,再加上杨修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网罗罪名处死了杨修,曹植心里更加感到不安。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所围,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救曹仁,并当面告诫他应该注意的事宜。当晚曹植喝得大醉,以致第二天清晨不能受命,曹操十分后悔,于是打消了立曹植为嗣的念头。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曹丕代汉即位,是为文帝,诛杀丁仪、丁廙兄弟及所有男丁,曹植与其他王侯同时被遣往藩国。黄初二年(公元221),监国使者灌均(贱人)捏造罪名,上奏诬告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请旨治曹植罪,文帝因为卞太后的缘故,贬封曹植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他为鄄城侯。黄初三年(公元222),立曹植为鄄城王,封邑二千五百户。
黄初四年(公元223),又改封曹植为雍丘王。这一年,曹植前往京师洛阳朝觐,上疏文帝(文见《上责躬诗表》):
“臣自从戴罪回到藩国后,对所犯之过错刻骨铭心,追思自己的过错,以致日中而食,夜半而寝,诚然感到国法不可再次违犯,君恩不可再度依恃。私下念及〈诗经·相鼠〉篇中说所的“人而无仪,胡不遄死”(人无礼仪,何不早死)的道理,形影相吊,深感惭愧。若然因为犯下过错就轻生,则违背了古贤人“君子朝有过,则夕改与之”(早上有错,晚上立刻改正)的勉言;若然忍辱苟活,又犯了诗人们“胡不遄死”的讥讽。臣以为陛下的圣德如同天地,恩情重似父母,施惠有如春风,恩泽有如时雨。所以,景云荫物不辨佳草、恶木而一视同仁,这是祥云的恩惠;哺育七子而用心均一,这是尸鸠(布谷鸟)的仁慈;对臣子不计较罪过而求其立功,这是明君的举措;怜悯愚笨的孩子而爱惜贤子,这是慈父的恩情。因此,臣进退都能仰承陛下的惠泽,而不敢自绝于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