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07: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03:35
这首诗《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创作于天宝中后期,背景是唐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频繁用兵。如天宝八年,哥舒翰攻打吐蕃石堡城,战死数万人;十年,鲜于仲通进攻南诏,损失六万人。杨国忠为补充兵力,下令征召百姓,连枷送往军所,哀哭声遍野。它是杜甫根据这些事件创作的乐府诗。
诗中"辚辚"与"萧萧"分别描绘出车轮滚动和马嘶的场景,"行人"指被征调的士兵,"耶"通"爷",代指父亲。"咸阳桥"是长安与西北的交通要道。"干"表示冲击,"过者"则是杜甫自指。"点行频"描述了频繁征调壮丁的情况,"或"代表不确定的人数。"防河"和"西营田"都是防御策略,"里正"则负责户口管理。"裹头"是新兵成丁的标志,"还"则暗示士兵们的归期遥遥无期。
杜甫以"武皇"暗指唐玄宗,"开边"反映了对边疆的扩张。"山东"指华山以东,"荆杞"和"陇亩"则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士兵们疲惫不堪,"况复"加重了他们的困苦。"秦兵"能苦战,却如同鸡狗般被驱使。"长者"在这里是对杜甫的尊称,"役夫敢申恨"表达士兵们的不敢言说。
诗中描述了征兵的残酷现实,"关西"的士兵因战争未止,无法回家。"县官"催逼赋税,百姓苦不堪言。诗人借"烦冤"与"啾啾"的哭声,控诉战争的无情和士兵的悲惨命运。
《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