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关于苏辙的一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5:14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1 21:00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
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佑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

目录[隐藏]

生平
治学
著作
三苏祠

[编辑本段]生平
[1]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佑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佑六年(1091)拜尚书右丞,次年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佑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编辑本段]治学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元丰五年(1082年)河归北流后,依然决溢不断。元佑元年(1086年)九月,朝廷命“秘书监张问相度河北水事”,十一月张问“请于南乐大名埽开直河并签河,分引水势入孙村口,以解北京向下水患”,回河东流之议复起。大臣文彦博、安焘、吕大防、王岩叟、王觌和都水王令图、王孝先、吴安持、李伟等,都力主回河东流;右相范纯仁和苏辙、曾肇、赵瞻、范百禄、王存、胡宗愈等则主张维持北流,反对回河。元佑三年六月皇帝下诏称:“黄河未复故道,终为河北之患。王孝先等所议,已尝兴役,不可中罢,宜接续工料,向去决要回复故道。三省、枢密院速与商议施行。”苏辙面对回河加速之势,连上三疏,极力反对,大意谓:“议复故道,事之经岁,役兵二万,聚梢桩等物三十余万。方河朔灾伤困弊,而兴必不可成之功,吏民窃叹。”“今小吴决口,入地已深,而孙村所开,丈尺有限,不独不能回河,亦必不能分水。况黄河之性,急则通流,缓则淤淀,既无东西皆急之势,安有两河并行之理?纵使两河并行,未免各立堤防,其费又倍矣。”在疏中他又针对北流致“御河湮灭失馈运之利”,“恩、冀以北,涨水为害,公私损耗”,“河徙无常,万一自契丹界入海,边防失备”等三说进行了反驳,极力主张停止回河之役。元佑四年正月,朝廷下诏停止回河及修减水河;七月,冀州南宫等五埽危急,都水监仍坚主东流或“二股分行,以纾下流之患”。八月,苏辙再次上疏称:“夏秋之交,暑雨频并。河流暴涨出岸,由孙村东行,盖每岁常事。而李伟与河埽使臣因此张皇,以分水为名,欲发回河之议,都水监从而和之。河事一兴,求无不可,况大臣以其符合己说而乐闻乎?”“臣愿急命有司,徐观水势所向,依累年涨水旧例,因其东溢,引入故道,以纾北京朝夕之忧。故道堤防坏决者,第略加修葺,免其决溢而已。至于开河、进约等事,一切毋得兴功,俟河势稍定然后议。”元佑五年二月、九月,苏辙又两次进言谏阻东流,并要求“罢吴安持、李伟都水监差遣,正其欺罔之罪”,甚至以“修河司若不罢,李伟若不去,河水终不得顺流,河朔生灵终不得安居”之辞相警告。但以太后为主的中枢始终倾向东流,虽时停时作,至元佑七年十月河水已大部东流。绍圣元年(1094年),“尽闭北流,全河之水东还故道”。
这次黄河回复东流,不过仅仅五年时间,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于内黄决口,东流断绝,主流又趋向北流,仍至乾宁军一带入海。积极主张回河的吴安持、郑佑、李仲、李伟等被朝廷加罪,“投之远方”,结束了第三次回河的争论。
(引文见《宋史?河渠志》)
[编辑本段]著作
苏辙《栾城集》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诗作有:
【次韵子瞻上元见寄】
谁怜东坡老,独看南海灯。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赖有不变处,寂如方定僧。建成亦岩邑,灯火高下层。头陀旧所识,天寒发鬅鬙。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幸此米方贱,日食聊一升。夜出随众乐,哺糟共腾腾。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独掉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次韵侄过江涨】
阴淫夏为秋,雨暴溪作渎。缺防旧通市,流潦几入屋。虽幸廪粟空,犹惜畦蔬绿。鹿骇不择音,鸿羁分遵陆。室诮曾子还,城讴华元衄。中情久岑寂,外物竞排蹙。设心等一慈,开怀受诸毒。道力虽未究,游波偶然伏。粮须三月聚,艾要七年蓄。君恩许北还,従此当退缩。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家风足图史,妇德俨苹蘩。汤沐従夫宠,冠衣席弟恩。克家传众子,有后庆多孙。追养心何极,增封礼尚存。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余。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天真堂】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筠州州宅双莲】
绿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镜中比并新妆后,风际携扶欲舞时。
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奉同子瞻荔支叹】
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稻糠宿火却霜霰,结子仅与黄金侔。近闻闽尹传种法,移种成都出巴峡。名园竞撷绛纱苞,蜜渍琼肤甘且滑。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思归不复为莼菜,欲及炎风朝露匀。平居著鞭苦不早,东坡南窜岭南道。海边百物非平生,独数山前荔支好。荔支色味巧留人,不管年来白发新。得归便拟寻乡路,枣栗园林不须顾。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附书老农圃。
【次韵子瞻梳头】
水上有车车自翻,悬溜如线垂前轩。霜蓬已枯不再绿,有客劝我抽其根。枯根一去紫茸茁,珍重已试幽人言。纷纷华发何足道,当返六十过去魂。近有道士相教拔白后,以水火养之,当不复生,故以为答。
【劝子瞻修无生法】
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蒙。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
石盆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韭叶铺。世说华开难值遇,天将寿考报勤劬。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句觉而补之】
此心淡无著,与物常欣然。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于惠州还过高安送归】
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为许先师传后世,径従西海集南溟。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东西京二绝】
亲祀甘泉岁一终,属车徐动不惊风。宓妃何预词臣事,指点讥诃豹尾中。
犀著金盘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唐相二绝】
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已得惠妃欢喜见,方头笑杀曲江公。
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寓居六咏】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山丹炫南土,盈尺愧西京。所至曾无比,知非浪得名。未须求别种,尚欠剥繁英。行复春风度,天涯眼暂明。邻家三亩竹,萧散倚东墙。谁谓非吾有,时能惠我凉。雪深闻毁折,风作任披猖。事过还依旧,相看意愈长。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大鸡如人立,小鸡三寸长。造物均付予,危冠两昂藏。出栏风易倒,依草枯不僵。后庭花草盛,怜汝计兴亡。或言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西邻分半井,十口无渴忧。岁旱百泉竭,日供八家求。艰难念生理,沾足愧寒流。比闻山田妇,出汲争群牛。山中涧谷枯竭,汲者每苦牛夺其水,一人出汲,辄数人持杖护之。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此说见佛书。山连上帝朱明府,心是南宗无尽灯。过此欹危空比梦,年来瘴毒冷如冰。图书一笑宁劳客,音信频来尚有僧。梨枣功夫三岁办,不缘忧患亦何曾。
【次迟韵二首】
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累以二孀女,辛勤具糇粮。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力耕当及春,无为久南方。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常旸百川竭,顾亦防雨耳。阴阳相纠缠,反复更自治。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器锽本自出,藩角徒不遂。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次远韵】
万里谪南荒,三子従一幼。谬追春秋余,赖尔牛马走。忧病多所忘,问学非复旧。借书里诸生,疑事谁当叩。吾儿虽懒教,擢颖既冠后。求友卷中人,玩心竹间岫。时令检遗阙,相对忘昏昼。兄来试讴吟,句法渐翘秀。暂时鸿雁飞,迭发埙篪奏。更念宛丘子,颀然何时觏。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雷州作。】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非酒犹止之,其余真止矣。飘然従孔公,乘桴南海诶。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次韵子瞻过海】
我迁海康郡,犹在寰海中,送君渡海南,风帆若张弓。笑揖彼岸人,回首平生空。平生定何有,此去未可穷。惜无好勇夫,従此乘桴翁。幽子疑龙虾,牙须竟谁雄。闭门亦勿见,一嗅同香风。晨朝饱粥饭,洗钵随僧钟。有问何时归,兹焉若将终。居家出家人,岂复怀儿童。老聃真吾师,出入初犹龙。笼樊顾甚密,俯首姑尔容。众人指我笑,缰锁无此工。一瞬千佛土,相期兜率宫。
【过侄寄椰冠】
衰发秋来半是丝,幅巾缁撮强为仪。垂空旋取海棕子,蜀中海棕,即岭南椰木,但不结子耳。束发装成老法师。变化密移人不悟,坏成相续我心知。茅檐竹屋南溟上,亦似当年廊庙时。
【寓居二首·东亭】
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寓居二首·东楼】
月従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飓风不作三农喜,是岁,海无飓风。舶客初来百物新,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客背有芳藂,开花不遗月。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枿。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葱蒨独兹苗,愍愍待其活。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浴罢】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华严》有余秩,默坐心自读。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犹恐坠声闻,大愿勤自督。
【次远韵齿痛】
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敝陋少空明,妇姑相攘夺。日出暯焦牙,风来动危萚。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更须诵《楞严》,従此脱缠缚。
【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
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孤船会复见洲渚,械未用安羊鹿。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此身所至即所安,莫问归期两黄鹄。
【次韵子瞻独觉】
咄咄书空中有怪,内热搜膏发痈疥。羹藜饭芋如固然,饱食安眠真一快。午鸡鸣屋呼不起,欠伸吉贝重衾里。此身南北付天工,竹杖芒鞋即行李。夜长却对一灯明,上池溢流微有声。幻中非幻人不见,本来日月无阴晴。
【次韵子瞻夜坐】
月入虚窗疑欲旦,香凝幽室久犹薰。清风巧为吹余瘴,疏雨时来报断云。南海炎凉身已惯,北方毁誉耳谁闻。遥知挂壁瓢无酒,归舶还将一酌分。
【次韵子瞻寄贺生日】
弟兄本三人,怀抱丧其一。颀然仲与叔,耆老天所骘。师心每独往,可否辄自心。折足非所恨,所恨覆鼎实。上赖吾君仁,议止海滨黜。凄酸念母氏,此恨何时毕。平生贤孟博,苟生不谓吉。归心天若许,定卜老泉室。凄凉百年后,事付何人笔。于今兄独知,言之泣生日。
【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
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我只念辛勤,赠此携且倚。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旦起理发】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灵液流下田,茯苓抱长松。颠毛得余润,冉冉欺霜风。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午窗坐睡】
定中龙眠膝,定起柳生肘。心无出入异,三昧亦何有。睛窗午阴转,坐睡一何久。颓然拥褐身,剥啄叩门手。褰帷顾我笑,疑我困宿酒。不知吾丧我,冰消不遗寿。空虚无一物,彼物自枯朽。梦中得灵药,此药従谁受。侵寻入四支,欲洗自无垢。従今百不欠,只欠归田叟。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夜卧濯足】
海民慢寒备,不畜衾与裯。虽苦地气泄,亦无徒跣忧。逐客久未安,集舍占鸺鹠。念昔使胡中,车驰卒不留。貂裘溯北风,十袭犹飕飕。中涂履冰河,马倒身自投。宛足费冯翼,千里烦帣韝。十年事汤剂,风雨气辄浮。南来足忧虑,此病何时瘳。名身孰亲疏,慎勿求封侯。
【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
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弟兄六十老病余,万里同遭海隅送。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来时邂逅得相携,归去逡巡应复従。莫惊忧患尔来同,久知出处平生共。虽令子孙治家学,休炫文章供世用。颍川筑室久未成,夜来忽作西湖梦。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客居远林薄,依墙种杨柳。归期未可必,成阴定非久。邑中有佳士,忠信可与友。相逢话禅寂,落日共杯酒。艰难本何求,缓急肯相负。故人在万里,不复为薄厚。米尽鬻衣衾,时劳问无有。闭门不复出,兹焉若将终。萧然环堵间,乃复有为戎。我师柱下史,久以雌守雄。金刀虽云利,未闻能斫风,世人欲困我,我已安长穷。穷甚当辟谷,徐观百年中。萧萧发垂素,晡日迫西隅。道人愍我老,元气时卷舒。岁恶风雨交,何不完子庐。万法灭无余,方寸可久居。将扫道上尘,先拔庭中芜。一净百亦净,我物皆如如。夜梦被发翁,骑驎下大荒。独行无与游,闯然款我堂。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少年慕遗文,奇资揖昂昂。衰罢百无用,渐以圜斫方。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佛法行中原,儒者耻论兹。功施冥冥中,亦何负当时。北方旧杂染,浑浑无名缁。治生守家室,坐使斯人疑。未知酒肉非,能与生死辞。炽哉吴闽间,佛事不可思。生子多颖悟,得报岂汝欺。时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谁为邑中豪,勤诵我此诗。忧来感人心,悒悒久未和。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锄田种紫芝,有根未堪采。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须牙忽长茂,枝叶行可待。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
【雨中招吴子野先生循州作】
柴门不出蓬生径,暑雨无时水及堂。辟谷赖君能作客,暂来煎蜜饷桃康。
【答吴和二绝】
三间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问我秋来气如火,此间何事得安康。
惯従李叟游都市,久伴蓝翁醉画堂。不似苏门但长啸,一生留恨与嵇康。〈子野昔与李士宁纵游京师,与蓝乔同客曾鲁公家甚久。〉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九日龙山霜露凝,龙山九日气如烝。偶逢闰月还重九,酒热风高喜不胜。
获罪清时世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
客主俱年六十余,紫萸*映霜须,山深瘴重多寒势,老大须将酒自扶。
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卯饮下床虚已散,老年不似少年忙。
【求黄家紫竹杖并引】
予于龙川买曾氏小宅,宅西南隅有紫竹百余竿,为藤蔓所困,无复直干,虽为伐藤,而见竹偃弱,无可为杖者。黄氏老家有紫竹甚茂,乞得一茎,劲挺可喜。闻黄氏竹旧自曾氏移植,偶为诗示之。曾家紫竹君家种,曾园竹与荒藤共。藤骄竹瘁如畏人,不似君家竹森耸。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磨刀向藤久未忍,树倒藤披真自送。繁阴一豁新笋地,狂鞭欲向青春动。我身病后少筋力,遍求拄杖扶腰痛。萧萧瘦干未能任,一亩君家知足用。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
【赋丰城剑北归途中作。】
剑气夜干斗,精诚初莫隔。全身寄狱户,隐约还自得。张雷彼知我,勉为汝一出。腰间杂环佩,亦既报之德。凛凛天地间,要非手中物。跃入延平水,三日飞霹雳。出当乘风雷,归当卧泉石。千年故穴在,三叹泉上客。
【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许州作。〉】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噶。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
南迁头已白,北返蝉加。君意知无罪,天心许到家。同朝曾忝旧,握手一长嗟。时事纷无已,还应付棣华。
【卜居】
我归万里初无宅,凤去千年尚有台。谁为绕池先种竹,可怜当砌已栽梅。囊赀只数腰金在,归计长遭鬓雪催。欲就草堂终岁事,落成邻舍许衔杯。
【和子瞻过岭】
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亦甘。有命谁令终返北,无心自笑欲巢南。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手挹祖师清净水,不嫌白发照毵毵
【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送王恪郎中知襄州宋】
魏公德业冠当年, 汝守威名竦汉边。
将相传家俱未远, 子孙到处各推贤。
风流最喜君真似, 符竹连分政得专。
岘首重寻碑堕泪, 习池还指客横鞭。
逃亡已觉依刘表, 寒俊应须礼浩然。
当有郡人知古意, 拦街齐唱接篱篇。
三苏
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编辑本段]三苏祠
眉山三苏祠是北宋时期 (960-1127)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位于四川省眉山城西南隅纱彀行内。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代洪武年间扩建,明末毁于兵火,仅存五碑一钟,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按明代规模重建,尔后历代均有增益补修,现占地面积56800平方米。于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4月成立“眉山三苏博物馆”。
三苏祠自元代建祠以来,几兴几衰,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圣贤的聚集场所,经数百年的营造,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了“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
三苏祠总建筑面积有1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门,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云屿楼,披风榭,瑞莲亭,百坡亭,碑亭,抱月亭,快雨亭,式苏轩,景苏楼,绿洲亭,半潭秋水一房山,彩花舫,南堂,疏竹轩,绿筠轩等。殿堂部分由三进四合院组成,虽按轴线处理,但两边却运用了均衡而不严整对称而有自由变化的手法,有收有放灵活多致。
园林景观形成和保持了浓郁的清代四川传统园林自然,古朴,典雅的显著特点,屋宇堂廊,布局有序,点线呼应,疏密有致,匾额对联,缤纷耀彩。整个祠堂具有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庄穆典雅气氛,使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被当代中外文化名人,古典园林专家称誉为中国四川古典园林的典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1 22:18

苏辙(1039年-1112年)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生平

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佑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佑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治学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佑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

元丰五年(1082年)河归北流后,依然决溢不断。元佑元年(1086年)九月,朝廷命“秘书监张问相度河北水事”,十一月张问“请于南乐大名埽开直河并签河,分引水势入孙村口,以解北京向下水患”,回河东流之议复起。大臣文彦博、安焘、吕大防、王岩叟、王觌和都水王令图、王孝先、吴安持、李伟等,都力主回河东流;右相范纯仁和苏辙、曾肇、赵瞻、范百禄、王存、胡宗愈等则主张维持北流,反对回河。元佑三年六月皇帝下诏称:“黄河未复故道,终为河北之患。王孝先等所议,已尝兴役,不可中罢,宜接续工料,向去决要回复故道。三省、枢密院速与商议施行。”苏辙面对回河加速之势,连上三疏,极力反对,大意谓:“议复故道,事之经岁,役兵二万,聚梢桩等物三十余万。方河朔灾伤困弊,而兴必不可成之功,吏民窃叹。”“今小吴决口,入地已深,而孙村所开,丈尺有限,不独不能回河,亦必不能分水。况黄河之性,急则通流,缓则淤淀,既无东西皆急之势,安有两河并行之理?纵使两河并行,未免各立堤防,其费又倍矣。”在疏中他又针对北流致“御河湮灭失馈运之利”,“恩、冀以北,涨水为害,公私损耗”,“河徙无常,万一自契丹界入海,边防失备”等三说进行了反驳,极力主张停止回河之役。元佑四年正月,朝廷下诏停止回河及修减水河;七月,冀州南宫等五埽危急,都水监仍坚主东流或“二股分行,以纾下流之患”。八月,苏辙再次上疏称:“夏秋之交,暑雨频并。河流暴涨出岸,由孙村东行,盖每岁常事。而李伟与河埽使臣因此张皇,以分水为名,欲发回河之议,都水监从而和之。河事一兴,求无不可,况大臣以其符合己说而乐闻乎?”“臣愿急命有司,徐观水势所向,依累年涨水旧例,因其东溢,引入故道,以纾北京朝夕之忧。故道堤防坏决者,第略加修葺,免其决溢而已。至于开河、进约等事,一切毋得兴功,俟河势稍定然后议。”元佑五年二月、九月,苏辙又两次进言谏阻东流,并要求“罢吴安持、李伟都水监差遣,正其欺罔之罪”,甚至以“修河司若不罢,李伟若不去,河水终不得顺流,河朔生灵终不得安居”之辞相警告。但以太后为主的中枢始终倾向东流,虽时停时作,至元佑七年十月河水已大部东流。绍圣元年(1094年),“尽闭北流,全河之水东还故道”。

这次黄河回复东流,不过仅仅五年时间,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于内黄决口,东流断绝,主流又趋向北流,仍至乾宁军一带入海。积极主张回河的吴安持、郑佑、李仲、李伟等被朝廷加罪,“投之远方”,结束了第三次回河的争论。

(引文见《宋史?河渠志》)

著作

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诗作有:

【次韵子瞻上元见寄】

谁怜东坡老,独看南海灯。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赖有不变处,寂如方定僧。建成亦岩邑,灯火高下层。头陀旧所识,天寒发鬅鬙。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幸此米方贱,日食聊一升。夜出随众乐,哺糟共腾腾。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独掉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次韵侄过江涨】

阴淫夏为秋,雨暴溪作渎。缺防旧通市,流潦几入屋。虽幸廪粟空,犹惜畦蔬绿。鹿骇不择音,鸿羁分遵陆。室诮曾子还,城讴华元衄。中情久岑寂,外物竞排蹙。设心等一慈,开怀受诸毒。道力虽未究,游波偶然伏。粮须三月聚,艾要七年蓄。君恩许北还,従此当退缩。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家风足图史,妇德俨苹蘩。汤沐従夫宠,冠衣席弟恩。克家传众子,有后庆多孙。追养心何极,增封礼尚存。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余。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天真堂】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筠州州宅双莲】

绿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镜中比并新妆后,风际携扶欲舞时。

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奉同子瞻荔支叹】

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稻糠宿火却霜霰,结子仅与黄金侔。近闻闽尹传种法,移种成都出巴峡。名园竞撷绛纱苞,蜜渍琼肤甘且滑。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思归不复为莼菜,欲及炎风朝露匀。平居著鞭苦不早,东坡南窜岭南道。海边百物非平生,独数山前荔支好。荔支色味巧留人,不管年来白发新。得归便拟寻乡路,枣栗园林不须顾。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附书老农圃。

【次韵子瞻梳头】

水上有车车自翻,悬溜如线垂前轩。霜蓬已枯不再绿,有客劝我抽其根。枯根一去紫茸茁,珍重已试幽人言。纷纷华发何足道,当返六十过去魂。近有道士相教拔白后,以水火养之,当不复生,故以为答。

【劝子瞻修无生法】

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蒙。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

石盆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韭叶铺。世说华开难值遇,天将寿考报勤劬。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句觉而补之】

此心淡无著,与物常欣然。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于惠州还过高安送归】

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为许先师传后世,径従西海集南溟。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东西京二绝】

亲祀甘泉岁一终,属车徐动不惊风。宓妃何预词臣事,指点讥诃豹尾中。

犀著金盘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唐相二绝】

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已得惠妃欢喜见,方头笑杀曲江公。

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寓居六咏】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山丹炫南土,盈尺愧西京。所至曾无比,知非浪得名。未须求别种,尚欠剥繁英。行复春风度,天涯眼暂明。邻家三亩竹,萧散倚东墙。谁谓非吾有,时能惠我凉。雪深闻毁折,风作任披猖。事过还依旧,相看意愈长。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大鸡如人立,小鸡三寸长。造物均付予,危冠两昂藏。出栏风易倒,依草枯不僵。后庭花草盛,怜汝计兴亡。或言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西邻分半井,十口无渴忧。岁旱百泉竭,日供八家求。艰难念生理,沾足愧寒流。比闻山田妇,出汲争群牛。山中涧谷枯竭,汲者每苦牛夺其水,一人出汲,辄数人持杖护之。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此说见佛书。山连上帝朱明府,心是南宗无尽灯。过此欹危空比梦,年来瘴毒冷如冰。图书一笑宁劳客,音信频来尚有僧。梨枣功夫三岁办,不缘忧患亦何曾。

【次迟韵二首】

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累以二孀女,辛勤具糇粮。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力耕当及春,无为久南方。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常旸百川竭,顾亦防雨耳。阴阳相纠缠,反复更自治。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器锽本自出,藩角徒不遂。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次远韵】

万里谪南荒,三子従一幼。谬追春秋余,赖尔牛马走。忧病多所忘,问学非复旧。借书里诸生,疑事谁当叩。吾儿虽懒教,擢颖既冠后。求友卷中人,玩心竹间岫。时令检遗阙,相对忘昏昼。兄来试讴吟,句法渐翘秀。暂时鸿雁飞,迭发埙篪奏。更念宛丘子,颀然何时觏。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雷州作。】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非酒犹止之,其余真止矣。飘然従孔公,乘桴南海诶。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次韵子瞻过海】

我迁海康郡,犹在寰海中,送君渡海南,风帆若张弓。笑揖彼岸人,回首平生空。平生定何有,此去未可穷。惜无好勇夫,従此乘桴翁。幽子疑龙虾,牙须竟谁雄。闭门亦勿见,一嗅同香风。晨朝饱粥饭,洗钵随僧钟。有问何时归,兹焉若将终。居家出家人,岂复怀儿童。老聃真吾师,出入初犹龙。笼樊顾甚密,俯首姑尔容。众人指我笑,缰锁无此工。一瞬千佛土,相期兜率宫。

【过侄寄椰冠】

衰发秋来半是丝,幅巾缁撮强为仪。垂空旋取海棕子,蜀中海棕,即岭南椰木,但不结子耳。束发装成老法师。变化密移人不悟,坏成相续我心知。茅檐竹屋南溟上,亦似当年廊庙时。

【寓居二首·东亭】

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寓居二首·东楼】

月従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飓风不作三农喜,是岁,海无飓风。舶客初来百物新,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客背有芳藂,开花不遗月。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枿。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葱蒨独兹苗,愍愍待其活。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浴罢】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华严》有余秩,默坐心自读。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犹恐坠声闻,大愿勤自督。

【次远韵齿痛】

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敝陋少空明,妇姑相攘夺。日出暯焦牙,风来动危萚。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更须诵《楞严》,従此脱缠缚。

【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

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孤船会复见洲渚,械未用安羊鹿。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此身所至即所安,莫问归期两黄鹄。

【次韵子瞻独觉】

咄咄书空中有怪,内热搜膏发痈疥。羹藜饭芋如固然,饱食安眠真一快。午鸡鸣屋呼不起,欠伸吉贝重衾里。此身南北付天工,竹杖芒鞋即行李。夜长却对一灯明,上池溢流微有声。幻中非幻人不见,本来日月无阴晴。

【次韵子瞻夜坐】

月入虚窗疑欲旦,香凝幽室久犹薰。清风巧为吹余瘴,疏雨时来报断云。南海炎凉身已惯,北方毁誉耳谁闻。遥知挂壁瓢无酒,归舶还将一酌分。

【次韵子瞻寄贺生日】

弟兄本三人,怀抱丧其一。颀然仲与叔,耆老天所骘。师心每独往,可否辄自心。折足非所恨,所恨覆鼎实。上赖吾君仁,议止海滨黜。凄酸念母氏,此恨何时毕。平生贤孟博,苟生不谓吉。归心天若许,定卜老泉室。凄凉百年后,事付何人笔。于今兄独知,言之泣生日。

【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

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我只念辛勤,赠此携且倚。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旦起理发】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灵液流下田,茯苓抱长松。颠毛得余润,冉冉欺霜风。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午窗坐睡】

定中龙眠膝,定起柳生肘。心无出入异,三昧亦何有。睛窗午阴转,坐睡一何久。颓然拥褐身,剥啄叩门手。褰帷顾我笑,疑我困宿酒。不知吾丧我,冰消不遗寿。空虚无一物,彼物自枯朽。梦中得灵药,此药従谁受。侵寻入四支,欲洗自无垢。従今百不欠,只欠归田叟。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夜卧濯足】

海民慢寒备,不畜衾与裯。虽苦地气泄,亦无徒跣忧。逐客久未安,集舍占鸺鹠。念昔使胡中,车驰卒不留。貂裘溯北风,十袭犹飕飕。中涂履冰河,马倒身自投。宛足费冯翼,千里烦帣韝。十年事汤剂,风雨气辄浮。南来足忧虑,此病何时瘳。名身孰亲疏,慎勿求封侯。

【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

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弟兄六十老病余,万里同遭海隅送。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来时邂逅得相携,归去逡巡应复従。莫惊忧患尔来同,久知出处平生共。虽令子孙治家学,休炫文章供世用。颍川筑室久未成,夜来忽作西湖梦。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客居远林薄,依墙种杨柳。归期未可必,成阴定非久。邑中有佳士,忠信可与友。相逢话禅寂,落日共杯酒。艰难本何求,缓急肯相负。故人在万里,不复为薄厚。米尽鬻衣衾,时劳问无有。闭门不复出,兹焉若将终。萧然环堵间,乃复有为戎。我师柱下史,久以雌守雄。金刀虽云利,未闻能斫风,世人欲困我,我已安长穷。穷甚当辟谷,徐观百年中。萧萧发垂素,晡日迫西隅。道人愍我老,元气时卷舒。岁恶风雨交,何不完子庐。万法灭无余,方寸可久居。将扫道上尘,先拔庭中芜。一净百亦净,我物皆如如。夜梦被发翁,骑驎下大荒。独行无与游,闯然款我堂。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少年慕遗文,奇资揖昂昂。衰罢百无用,渐以圜斫方。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佛法行中原,儒者耻论兹。功施冥冥中,亦何负当时。北方旧杂染,浑浑无名缁。治生守家室,坐使斯人疑。未知酒肉非,能与生死辞。炽哉吴闽间,佛事不可思。生子多颖悟,得报岂汝欺。时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谁为邑中豪,勤诵我此诗。忧来感人心,悒悒久未和。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锄田种紫芝,有根未堪采。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须牙忽长茂,枝叶行可待。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

【雨中招吴子野先生循州作】

柴门不出蓬生径,暑雨无时水及堂。辟谷赖君能作客,暂来煎蜜饷桃康。

【答吴和二绝】

三间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问我秋来气如火,此间何事得安康。

惯従李叟游都市,久伴蓝翁醉画堂。不似苏门但长啸,一生留恨与嵇康。〈子野昔与李士宁纵游京师,与蓝乔同客曾鲁公家甚久。〉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九日龙山霜露凝,龙山九日气如烝。偶逢闰月还重九,酒热风高喜不胜。

获罪清时世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

客主俱年六十余,紫萸*映霜须,山深瘴重多寒势,老大须将酒自扶。

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卯饮下床虚已散,老年不似少年忙。

【求黄家紫竹杖并引】

予于龙川买曾氏小宅,宅西南隅有紫竹百余竿,为藤蔓所困,无复直干,虽为伐藤,而见竹偃弱,无可为杖者。黄氏老家有紫竹甚茂,乞得一茎,劲挺可喜。闻黄氏竹旧自曾氏移植,偶为诗示之。曾家紫竹君家种,曾园竹与荒藤共。藤骄竹瘁如畏人,不似君家竹森耸。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磨刀向藤久未忍,树倒藤披真自送。繁阴一豁新笋地,狂鞭欲向青春动。我身病后少筋力,遍求拄杖扶腰痛。萧萧瘦干未能任,一亩君家知足用。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

【赋丰城剑北归途中作。】

剑气夜干斗,精诚初莫隔。全身寄狱户,隐约还自得。张雷彼知我,勉为汝一出。腰间杂环佩,亦既报之德。凛凛天地间,要非手中物。跃入延平水,三日飞霹雳。出当乘风雷,归当卧泉石。千年故穴在,三叹泉上客。

【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许州作。〉】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噶。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

南迁头已白,北返蝉加。君意知无罪,天心许到家。同朝曾忝旧,握手一长嗟。时事纷无已,还应付棣华。

【卜居】

我归万里初无宅,凤去千年尚有台。谁为绕池先种竹,可怜当砌已栽梅。囊赀只数腰金在,归计长遭鬓雪催。欲就草堂终岁事,落成邻舍许衔杯。

【和子瞻过岭】

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亦甘。有命谁令终返北,无心自笑欲巢南。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手挹祖师清净水,不嫌白发照毵毵

【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三苏

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1 23:53

百度百科上找得到的资料就粘贴出来了,自己看:
http://ke.baidu.com/view/32027.htm

还有一些资料,你参考下:

苏辙与其兄苏轼同年中进士。宋仁宗嘉佑二年阳春三月,苏氏兄弟在参加殿试的三百八十八人中得中进士,苏轼中乙科,苏辙中第五甲。

苏辙后来又参加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的考试,该次考官为司马光。本来,苏辙在对策中极得失,被考官胡宿认为直斥皇上,出言不逊,力请黜落,但司马光上奏仁宗皇帝,极言苏辙对策“辞理俱高,绝出伦辈”。而宋仁宗也因其敢言而没有将其黜革。这次考试中,苏辙被列为下等(也就是有考上)。

据《宋史·苏轼传》记载,仁宗皇帝初读苏氏兄弟的制策,“退而喜曰:‘今朕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此后任职没几年,苏氏兄弟遭遇父丧,居家守孝。服丧期满后不久,兄弟二人踏上返京之路,但此时政局已发生了急剧变化,此时已是神宗即位,作用王安石,革除弊政。对苏辙来说,宦海沉浮由此真正开始。

熙宁二年,苏辙撰《上皇帝书》,率先摊出了对新法的态度,并被准许以九品微官诏对延和殿。因此次召对,苏辙被任命为“制置三司条例检详文字”。“三司条例司”正是为改革财政而新设的变法机构。这本来是苏辙进入主权派核心的大好机会,但由于苏辙的自负不羁和好辩好争的个性,使他选择了与王安石唱反调的道路。此后,苏辙连对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提出批评,直接上书全面批评新法并请求外任。于是被打发到河南府任推官。

不久,王安石又提出建学校、变科举的建议,主张取消明经科,只设进士科,但进士科不再考试诗赋,而专考经义。本来, 对诗赋取士的弊害,苏洵父子深有体会,苏洵还因此被挡在仕途之外。但由于苏轼兄弟对王安石一贯不满,苏轼便写了著名的《议学校贡举状》上奏皇帝。自此,苏氏兄弟与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的矛盾更加激化。

因苏轼连连向新法集团发难,最终于熙宁三年,被御史诬陷下放到杭州作通判。苏辙也被牵连外放。苏辙的恩人张方平也因为反对新法被外任陈州知州,便将苏辙安排到陈州州学教授的位置上。苏辙在学官任上,曾代张方平作论时事书,书中再一次展开对新法的非难。

熙宁九年,苏辙改任著作佐郎、签书南京(今河南商丘)判官。虽然官职未得到多大提升,但因为是在四朝元老、恩人张方平手下,还是得到钓关照。早在二苏成名之前,张方平已经认准苏辙文才虽不如苏轼,但其稳重超过乃兄,在*上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有意培养苏辙的从政能力。而正是有了张方平这位伯乐的一路栽培,苏辙的政途最终可以走上宰相的道路。

元丰二年,发生了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直接受冲击的就是苏辙之兄苏轼。虽然苏轼最终得以从轻发落,但牵连甚广。苏辙也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替苏轼辩护的前辈元老如张方平、司马光等都被牵连。受此打击,苏辙终日借酒浇愁,终于积劳成疾肺疾发作。
哲宗幼年即位后,由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像苏氏兄弟这样因反对变法而遭贬斥的人被重新起用。由于与司马光的交情颇深,苏辙入朝后很快升为起居舍人,是皇帝的近臣。

司马光当政后,继续高兴反对王安石新法的大旗,对新法全盘否定,对新法集团成员无情打击。但在这股潮流中,苏氏兄弟又奏响了不和谐的音符。虽然苏氏兄弟早年反对过新法,但后来多年地方官的经验告诉他们,新法也有不少利民之处,若废除,于民不便。元佑五年九月,时任御史中丞的苏辙再次上书,论差役雇役之弊端,反对司马光废除王安石新法之一的免役法。接连又反对骤变科举法等主张。司马光死后,苏氏兄弟又与以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洛党”交恶,因苏氏兄弟是四川人,被冠以“蜀党”之名。在这一波的*风波中,苏辙面对各种诬陷诽谤,上疏自辩,终在元佑朝时,一路青云直上,由元佑元年的右司谏、起居郎直到六年升任为尚书右丞,成为执政大臣,品阶超过兄长。
然后,哲宗的亲政又使苏氏兄弟跌入了万丈深渊。保守派的支持者高太后在当政期间,一切独断独行,年少的哲宗一直恭默不言,但却积着怨愤。亲政后,开始任用王安石时代留下的新法派*,否定元佑*,对反新法的*一律称为“元佑党人”,株连甚广。绍圣元年,苏辙罢相,出知汝州、又贬袁州。同年,再次贬为南京试少府监,安排筠州居住(实际相当于流放)。绍圣四年,又贬为化州别驾,流放到了岭南之地。此时,其兄苏轼也被贬到了有“鬼门关”之称的儋州。
元符元年,苏辙再贬迁到循州。哲宗驾崩后无子,由其弟宋徽宗即位,情况开始有了好转。苏辙被内迁到永州,在赴永州途中因皇子出生加恩徙居岳州。但是不久,刚刚好转的情况又出现了阴霾,登基不久的徽宗皇帝打出了继承神宗、哲宗两朝新政的旗号,任用蔡京为相,再一次打击刚刚赦免的元佑党人。此时已闲居的苏辙也不得安宁,再一次被罢提举太平宫。自此,苏辙的*生涯再也没有出现转机,直到政和二年病卒,终年七十四岁。

苏辙生有三子:苏迟、苏适、苏远。长子苏迟是诸子中官职最高的一位,宋高宗时担任过权尚书刑部侍郎。次子苏适累官到承务郎(散官正六品)。三子苏远被称为“小东坡”,但于靖康元年就较早亡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2 01:44

http://ke.baidu.com/view/32027.html?wtp=tt

最详细的资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2 03:52

去百度百科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健康码没有变红,但时间显示阳变红了 贵州健康码登录不了怎么办 北京有哪些好吃的西餐厅推荐? 什么是 辰、戌、丑、未?它们代表了什么意思? 《辰戌丑未四墓库》详解 干货:"辰戌丑未"四墓库用法详解 吃四环素有哪些副作用 吃了四环素片对身体有害吗 盐酸四环素片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呢? 服用四环素的副作用 boss直聘怎么删除boss版 家的诗词,成语,名言 PPTBOSS在线PPT工具怎么上传和删除本地图片? boss直聘怎么撤回发送的简历 b0ss上传形象照片怎么撤回? 怎么设置电脑动态壁纸桌面 如何在电脑上设置动态壁纸 转转二手必须要完成实人认证吗? 电脑如何设置动态壁纸 怎么弄自己电脑桌面壁纸会动?? 电脑上怎么修改桌面壁纸 长征精神具体指什么精神? 长征是什么?长征精神是什么 长征精神是我国在哪个时期的什么精神 长征精神有哪些 长征精神的意义与价值 长征的意义和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介绍 UC浏览器有很多网页打不开 新时期长征精神是什么 店长直聘如何删掉上传的照片? 如果菜月昴没有来异世界,异世界会发生什么 我对周易感兴趣,但就是看不懂,解卦却无从谈起。我在家用硬币起卦,本卦中孚卦,之卦为浣卦。 如何在hiring boss中删除已建职位 转转实名认证未成年身份证卖东西可以吗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华为gt2手表不好 华为watch2什么时候上市?华为watch2有哪些优缺点 买了华为 Watch GT2 的童鞋后悔吗? 华为watch gt2 pro对人体有危害吗 华为WATCH GT2 Pro ECG款与普通款对比测评 华为watch gt2给初中生用会影响学习吗? 如何用电脑连接的视频摄像头拍照片 华为GT2手表质量好吗? 如何用电脑摄像头拍照? 怎么用电脑摄像头拍视频? 华为watch gt2防摔性能怎么样,会不会容易摔坏? 请教win7上怎么调用摄像头拍照 win7怎么用电脑摄像头拍照 电脑摄像头怎么拍视频 如何用电脑上的摄像头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