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5: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29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安徽全椒县人。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到他父亲吴霖时,家道开始衰微。吴敬梓少时刻苦研书,热衷科举,23岁中秀才,久困科场。其父死后,由于他对家产置理不当,致使晚年生活贫困不堪。由富变贫的生活变故。使他尝尽世态炎凉,从而弃绝功名。他由自身经历和观察所得,对八股取士制度和官僚制度,有了痛切深刻的认识,乃集毕生精力写就《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它通过对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描绘,深刻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以冷峻锋利的笔触、白描写实的手法、不动声色而实为皮里阳秋的叙述语气和流畅生动的白话语言,列述了一个个头戴方巾、口诵圣贤之书的儒生的故事。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实为最高原则,人物性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变化而处于流动发展的状态。如范进、苟玫因地位升迁而变异,匡超人由一个朴实的青年变为寡廉鲜耻的假文人,都充分暴露了科举制度戕戮人性的罪恶。作者通过细致人微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洞察幽微、入木三分。如严监生临死见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根指头迟迟不肯落气,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
《儒林外史》的问世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开创了近世谴责小说的先河,它标志着讽刺文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它之后,出现了如《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一大批谴责小说,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会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影响到五四以后的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