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王力的《诗词格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09:0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30 04:20

《诗词格律》是诗词常识名家谈系列丛书,由王力所编著,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中所讲的诗词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见。由于它是一部基本知识的书,所以书中不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是某书上叙述过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话。《诗词格律》着重在讲格律,不是诗词选本,所以对于举例的诗词,不加注释。

所引诗词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对于版本是经过选择的,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并避免烦琐,也不打算在每一个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说明了。《诗词格律》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的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

关于诗,着重在谈律诗,因为从律诗兴起以后,诗才有了严密的格律。唐代以前的古诗是自由体或半自由体,还没有形成格律,所以不谈。至于唐代以后的古体诗,虽然表面上也是不受格律的*的,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讲究,所以不能不谈,只不过可以少谈罢了。

扩展资料

王力(1900~1986),中国语言学家,诗人。字了一。1900年8月10日生于广西博白,卒于1986年5月3日。

《诗词格律概要》内容简介:

王力著,《诗词格律概要》虽然比《诗词格律》简单,而且基本内容也相同,但还是有它的特色。有些地方比《诗词格律》还要详细,例如,在讲平仄的时候,举出了常用的古代入声字,以便于没有入声的方言区的读者掌握平仄。

有的地方和《诗词格律》有所不同,例如,把拗救分为两种情况: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这也是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掌握诗律。还有一点不同的,《诗词格律》用了不少*的诗词来分析诗词格律,而《诗词格律概要》用作分析的依据的全部是古典诗词。

*的诗词有很高的艺术性,也合乎格律,而且读者比较熟悉,用来举例是可以的,也有利于诗词格律的普及。但从根本上说,诗词格律是从古代一些大家的诗词创作中概括出来的,用古代作家的诗词来讲诗词格律,应该说更为合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词格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30 04:21

自近体诗在唐代繁荣以来,做诗成为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从入塾时开始就训练做诗的技能。近体诗的规则也就通过口耳传授代代传承下来。从前的读书人,没有会不会做诗的问题,只有做得好不好的问题。所以古时候没有系统阐述诗律的著作传世。到满清末年废科举,至*更兴学校,转为新式学堂教育,学生对诗之律则日益陌生了。本朝以马上得天下,不重文教,于传统文化更敝屣之,到*之年,文化几乎已呈断统状态。很多人对流传下来的唐宋诗词虽心慕之,于诗词之规则则不甚了然。 王力教授早年即著有《汉语诗律学》,意图建立汉语诗歌诗律体系。鼎革以来,又陆续出版《诗词格律》及《诗词格律十讲》诸书,对普及诗律起了重大作用。后两本普及型的小册子更是风靡于世。这对于使人们得以避免写作不讲音律的旧诗之病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这个功劳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物极必反,有一利必有一弊焉。《诗词格律》的流行至今已显出它的负面影响,产生了唯格律是尚的流弊。这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王力教授,但王力教授的诗律体系的一些缺陷,也确实与这种流弊具有一定的关系。 王力教授是一位语言学家。他研究汉语诗律,主要是从语言角度进行的。对于汉语诗歌的文学传统方面,王教授极少涉及。这种研究本来就是片面的。因为诗律从来就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离开了诗人们的实践,单纯归纳所谓诗律,是很难切中肯綮的。 王力《诗词格律》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各种体裁等量齐观。无论五言、七言,也无论绝句、律诗,都是从同一公式推导出来的。而所谓律句,实际上是诗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声音和谐的句式。因此它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公式化的东西。举个例子来说,“平平平仄仄”有一个运用同样普遍的格式是“平平仄平仄”。这两个句式具有同等的功效。它们都是诗人们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律句。但在《诗词格律》里,由于后一个句子不符合王氏公式,被王力归为“拗句”,被解释成第三字拗而用第四字救。这显然只能看成是臆说。对于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在平仄上的差异,王力的理论不能加以合理的解释。因为那只能从文学史绝句的发展中去理解。再比如,绝句与律诗相比,格律较为灵活。即拿对仗来说,对律诗,它是格律,对绝句则只是修辞手段。再说平仄,绝句也远较律诗灵活,押仄声韵的绝句也较仄韵律诗多得多。可是王力竟然把仄韵绝句归为古体。事实上历代都把律诗和绝句并称为近体诗。 王力为了把他的诗律学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扼杀了诗律的多样化元素。对于一些不符合王氏公式的诗律,王力一概加以否定。而他否定的理由不外乎当时格律未严,律体没有定型之类。王力研究诗律,却没有大量阅读古人诗词,而是借助清人的论述。中国古人对此类问题,一般都不作深入系统地研究,只存只言片语,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只有大量阅读、深入了解古人实践才能克服这种片面性。可是王力却没有做这种基础性的工作。举个例子来说,王力称在唐代律诗中“绝对找不到孤平的例子”,后来改口说只找到两个,其中还有一个是拗律(臂悬两角弓),实际上只有一个(百岁老翁不种田),可又不是律诗。实际上,《全唐诗》律诗中的孤平例子,并非没有。比如杜甫的“夜深露气清”,刘长卿的“五陵远客归”都是。这表明王力并没有仔细阅读《全唐诗》。 王力把不符合他的公式的句子都视为出律。但实际上,近体诗的格律远不是王力所规定的那么死板。像“故人西辞黄鹤楼”、“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大城少城柳已青,东台西台雪正晴。”这样的律句,在王力看来都是“出律”。这正是机械论者的观点,不符合历代对律诗的判断。 王力有一个法宝,凡是不利于他的证据,他都以当时律诗未定型来解释。譬如失粘的律诗,从唐以来不乏名篇佳作,怎么可能是由于律诗体未定型所致?再如崔颢的《黄鹤楼》诗被后人评为“唐人七律之首”,可它却不符合王力的诗律。王力的解释还是当时律体未定。不知律诗到底在什么时候才定型,王力教授究竟考证过没有?崔颢是盛唐诗人,他的许多律诗都是完全使用律句,却没有一首获得这首的声誉。在律诗已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年代,居然会有律诗还未定型的怪事。这能够叫人信服吗?杜甫是盛唐律诗的代表作家,却有不少失粘及“出律”(按王力的诗律)的律诗,王力依然声称这是唐初格律未严。那么,宋代仍有失粘的近体诗,是否到宋代近体诗仍未定型呢? 王力承袭赵执信说:“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而实际上,仄平仄仄仄的句子历来并不鲜见。《唐诗三百首》80首五言律诗中就有3例。 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中的“昔闻洞庭水”,被王力说成是“例外”,即不合律。可是《唐诗三百首》80首五律中竟有5句是用了“仄平仄平仄”的句式。例外多到这样的程度还能叫例外吗?脍炙人口,被选为私塾课本的名篇,居然是出律的律诗。那么这让塾师如何教学,让学生如何学诗呢?中国三大名楼均因唐人诗文闻名于世。其中滕王阁以王勃《滕王阁序》闻名,黄鹤楼以崔颢《黄鹤楼诗》著名,岳阳楼以孟浩然、杜甫诗著名。这三首最著名的律诗,居然全部是不符合王力诗律的“例外”(或今人眼中的“伪”律诗),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这种公式化诗律的流弊,在当前确实已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一些古典诗歌爱好者养成了只认平仄不认诗,把讲平仄当成学问的显现,把平仄当成了诗本身。这种理论还带来不少人耳朵“失聪”,他们不是根据自己的听觉,而是根据王力的“平仄谱”来判断句子是否声音和谐。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去年发生的有“巴蜀鬼才”之称的当今才子魏明伦批赵忠祥的律诗为“伪律诗”,还说什么平仄错乱就是伪律诗、伪绝句(魏先生连古绝律绝之分也不要了),这还是发表在当今正规媒体上的言论。 总而言之,王力《诗词格律》的流行有有益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的一面。我们可以把《诗词格律》当成婴儿的学步车,学会走路后即可束之高阁,而不可把它当成金科玉律。要想掌握诗词格律,只有多读多思名贤名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提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30 04:21

这本书很基础,对于新学近体和古体诗的人还是比较有益的,平仄四声对仗都有提及,如果你要填词或写诗的话,推荐白香词谱和平水韵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30 04:22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拚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
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 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 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 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纔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在第二章里,我们还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讲。
  第二节 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积声调. 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月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 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甚么字归甚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 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 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 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 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 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叹","看"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平声(读如刊)。在现代汉语里,除"看守"的看读平声以外,"看"字总是读去声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下一节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
  第三节 平仄
  知道了甚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甚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1] ,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毛*《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纔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注意,凡韵尾是-n或-ng 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人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纔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第四节 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干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2].因此,像上面所举《易经》和《诗经》是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纔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毛*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4] 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关于诗词的对仗,下文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到这里。

  注释
  [1] "铿锵",乐器声。指宫商协调.
  [2] 至少是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句第二字和对句第二字都是"我"字,那就是 同一位置上的重复。
  [3] 字外有圆圈的,表示可平可仄。
  [4] "根底"原作"根柢",是平行结构。写作"根底"仍是平行结构。我们说是名词带方位词,是因为这里确是利用了"底"也可以作方位词这一事实来构成对仗的。
  参考与:http://www.wcai.net/poetry/gelu/gelu00.htm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定金人和尾款人是什么意思 定金人尾款人打工人 【资讯】糖豆人踮踮脚尖进入高手行列,加速器免费版试一下 《糖豆人终极淘汰赛》踮踮脚尖玩法攻略介绍_《糖豆人终极淘汰赛》踮踮... 【资讯】糖豆人攻略踮踮脚尖玩法,网游加速器非常不错 糖豆人终极淘汰赛踮踮脚尖怎么玩介绍_糖豆人终极淘汰赛踮踮脚尖怎么玩... 糖豆人踮踮脚尖滑怎么办-糖豆人踮踮脚尖滑解决方法介绍 糖豆人终极淘汰赛踮踮脚尖怎么过-糖豆人终极淘汰赛踮踮脚尖攻略 苏州桥酒该怎样选购? 苏州本地白酒吴井酒价格怎么样? 武汉至岳阳交通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不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饶,两山排闼送青来。打这首是什么动物? 翻译下列诗句。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________ 2.一水护田将绿... 古代城门都是木质的,古人攻城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用火烧? 《水经注》"万流所凑,涛湖泛决,枝津交渠"指的是今天的什么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4分)书湖阴先生 ① 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 一水护田将绕,得下一句是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浇,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护田的典故是什么? 一水护田将两山排闼送青来,是对偶吗? 手机尾插螺丝滑丝了怎么办 魔塔60层无敌版秘籍 魔塔60层无敌版攻略秘籍 魔塔之英雄无敌好玩吗 魔塔60层手机版无限金币版下载 问:求问一个手游名字,类似魔塔,就是一个英雄去一层层打,打怪是用的随机玩法,三个图案凑起来,剑是攻 魔塔无限金钱 电视机上出现这个标志是怎么回事 cctv高清频道标志是啥 电视机右下角有个“HDMI”标志,就一定有HDMI接口吗? 高清电视机上的高清显示产品认证标志 玩着玩着手机,怎么会弹出其他的软件?老是说清楚,删也删不掉 你好 我是民生银行老客户了能不能直接网上激活 这是第二张卡了 怎样写有关题目为节约一滴水保护一棵树的征文? 王力的诗句 求个头像,上面要带有“永远”二字,谢谢 求qq头像永远俩字 LOL电玩之王头像领取地址 9.12英雄联盟电玩之王永远头像怎么得 QQ会员我每次换玩头像第二天就变的那种 怎样才可以永远保存头像 带下一站,不是永远字女生头像。图片被我删了,有看到、麻烦你们找下那张头像。我有急用谢谢大家了。 怎样使自己的QQ头像永远在线 QQ自定义头像怎样永远保存? 怎么让qq头像永远再线 求个群头像?头像上要显示‘永远的267’ 如何qq头像永远在线 让QQ头像永远在前 ! 怎样使QQ头像永远在线? 要换电脑了,怎么样把QQ的自拟定头像永远的保存下来 QQ里面的自定义头像能不能永远的在哪儿? 脚趾上长肉疙瘩是怎么回事? 脚趾缝里边长了一个红疙瘩,有些硬一压有些疼。请问是怎么回事? 脚趾缝下面长了好多一颗颗像黄豆大小的一疙瘩 ,硬硬的中间还有一个洞,走路的时侯很疼。这 是什么来的? 我的脚趾缝中间长个硬疙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