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8 06:0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4:54
这个问题比较长,首先要说魏征死之前的任职是太子太师,魏征死于贞观十七年正月而太子李承乾某犯案被捅出来是在贞观十七年三月到四月之间,要说魏征对于此事他一点也不知道恐怕没人信而魏征却对此事从未说起,再来看看当时是太子左庶子的张玄素给李世民的奏章中是怎么说的其中有两句是 “观举措则有因缘诛戮之罪。宫臣正士,未尝在侧;群邪淫巧,昵近深宫。爱好者皆游手杂色,施与者并图画雕镂。在外瞻仰,已有此失;居中隐密,宁可胜计哉!”连张玄素都知道太子没干好事可是魏征就是悟着不说话所以李世民是充分怀疑魏征知道李承乾要谋反而故作不知对魏征辜负了他们十几年之间的君臣感情的背叛才而非常生气,后来,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才推到了他的墓碑,要是把责任都推倒魏征推荐的人身上明显是不符合事实逻辑的。
之后,侯君集以谋反罪被处死,杜正伦被罢免,魏徵曾经向李世民推荐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魏徵又拿自己前后的谏辞给史官褚遂良,李世民知道开始怀疑魏徵是不是侯君集一党的。于是手诏取消衡山公主(后来被封为新城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唐军总共损失战士接近2000人,战马损失8000匹,唐军攻破高句丽10座城,迁7万人入中国,杀获大量高句丽军,斩首4万多级(通常杀敌数远多于斩首数,例如平壤之战明军斩首就八百、但是小西第一军损失却超过1万),唐军还缴获大量马、牛、装备、物资(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时,唐军是多次胜利,其中单是击败高延寿高惠真的那次胜利,唐军不仅消灭大量高句丽军,还缴获马5万匹,牛5万头,铁甲万领,以及其他大量装备)。从战果与损失上来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世民取得了大胜。但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对外战绩要求特别高,仍然因为没灭了高句丽而后悔,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纪念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4:55
因为魏征能力出众,效忠国家,所以唐太宗把他比喻镜子,从他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甚至死后碑文都是唐太宗所写。但他死后,他所引进的大臣却有了不忠的想法,想要密谋什么,并且他教导的太子也对皇位有了*之心。唐太宗一怒之下才推到了他的墓。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4:55
当天夜里,魏征就去世了,李世民痛心地说,他失去了一面镜子,甚至罢朝了五天。魏征死后没过久,侯君集就造反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4:56
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是因为魏征是一个诤臣,从来都是直谏无惧,据理力争。唐太宗很怕他,因为很多时候在他面前没面子,唐太宗很烦他,因为只要他提的意见和建议唐太宗不采纳,他就反复提,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可是,唐太宗也绝对离不开他,因为唐太宗知道,这个人虽然耿直,但他所说的几乎全都是对的,这样一个大臣,可以让他成为真正的明君。同在朝堂之上,面对魏征,唐太宗通过他的谏言,知道了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得与失,指的是天下百姓的乐业安居和大唐盛世的长久繁荣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4:57
此事原来事出有因。魏征生前由于德高望重,曾被李世民指定为太子李承乾的老师,想让不成器的李承乾跟魏征好好学学做人。结果魏征死后不久,太子李承乾卷入谋反事件。谋反事件中有两个关键元凶,杜正伦与侯君集,都曾是魏征大力保举推荐的人。李世民觉得,让他教导太子,结果太子谋反,让他推荐人才,他推荐的两个人却都图谋不轨,因此十分不满,一怒之下砸碑悔婚,使得一代名臣魏征因此遭遇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