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8 01:5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09
*时期是我国传奇才女涌现最多的一个时期,像林稚巧、林徽因、曾昭、盛爱颐、吴健雄等,均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创造了中国女性的多个“第一”。
然而在这一众才女之中,却有一位女子曾于人生的不幸面前昂首自强,海外留学归来之后矢志终生奉献于教育事业,其思想之独立、人格之伟大、才学之昭著,堪称女性的楷模。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校长、一生未婚并曾2次出任江苏省副*的吴贻芳。
旧式家族里出来的新女性
1893年1月,一名女婴降生在湖北武昌候补知县吴守训的家里,家人为其取名为吴贻芳,取自冬日腊梅芬芳之意。
父亲吴守训是熟稔八股文的旧式官僚,在教养女儿方面也只求女儿们能够遵守三从四德、会女红、裹得一双小脚,将来能顺利嫁人就很好。
可二姐吴贻芬和妹妹吴贻芳在看到哥哥可以上学读书后,便也要外出上学。
一开始父亲吴守训并不同意,想不到吴贻芬竟然以吞金自杀相挟,无奈之下,吴守训只好将姐妹俩送到杭州弘道女子学堂去读书,那一年,吴贻芳才11岁。
值得一提的是,吴贻芳的二姨父陈叔通虽是清末翰林,但却十分主张女子接受西学。
作为著名的*活动家,他不仅热心社会改革,还提倡妇女解放,思想进步的他对家中晚辈的教育也非常上心。
1906年,当姨父陈叔通发现吴贻芳姐妹俩就读的女子学堂没有英语课程之后,便热心地帮助吴贻芳姐妹转读上海的启明女子学校。
后来,又转至教学声誉更好的苏州景海女子学堂。
在那个年代,吴贻芳和姐姐能够按照自己的所愿,丝毫没有负担地接受新式教育,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突逢家庭变故,吴贻芳选择在人生的不幸面前昂首自强
1909年,时年16岁的吴贻芳家中突逢变故、惨事连连:先是父亲被人污蔑下狱,愤而投江自尽;哥哥因自感出国留学无望,于父亲自尽后也心灰意冷,选择跳入黄浦江自杀。
母亲因受到强烈打击而卧床不起,数日之后就气绝身亡;在母亲的丧礼上,姐姐竟于母亲的棺椁旁悬梁自尽,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吴贻芳一时间也受不了家庭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终日昏昏沉沉,精神压力很大。
幸而二姨和二姨父早早发现了吴贻芳不对劲,二姨父出面劝勉吴贻芳:如果你也就此离去,那么你的祖母和小妹又该如何呢?你可放心,从此以后我和你的姨母会负责你们祖孙3人的生活的。
吴贻芳经过姨父的开导心里豁然开朗起来:是的,要为活着的亲人着想才对。16岁的吴贻芳就此发誓要与命运抗争到底,昂首自强!
机缘巧合之下得以迅速成长,还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
1914年,吴贻芳随着二姨父一家人迁居北京。因为吴贻芳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进而进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小担任英语老师。在那里,她还结识了热情开朗的美籍教师诺玛丽。
诺玛丽告诉吴贻芳,她的美国友人在南京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金陵女子大学,想询问吴贻芳是否还有读书的意愿。
就这样,吴贻芳经诺玛丽的推荐而作为一名插班生到金陵女大继续求学,在那里,她拓展了自己的眼界、接受了更为先进的西式教育,英文水平也更进了一步。
1919年,从金陵女大毕业的吴贻芳受聘来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执教。
巧得是,2年之后,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的校长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学。
担任其翻译的吴贻芳深受这位外籍女校长的喜爱,不久之后,吴贻芳便在其力荐之下赶赴美国的密执安大学进行深造。
学成归国,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博士校长
在美国深造期间,吴贻芳异常刻苦努力,门门成绩优异的她让周围的同学都敬佩不已。
这期间,吴贻芳还始终与金陵女子大学保持着联系,1928年,吴贻芳将自己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好消息通过电报传回国内的金陵女大,收到的回复是:盼望早日回国,以创我金陵女大之未来。
就这样,学成回国的女博士吴贻芳接到金陵女大的正式聘书,从此便成为金陵女大第一位中国籍校长。
时年35岁的吴贻芳此后便开启了自己执掌金陵女大23载的教育历程,用满身才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将金陵女大发扬光大,让当时整个社会上的有志女青年皆以入读金陵女大为荣。
实施人性化教育理念,既是校长又是“慈母”
身为金陵女大校长的吴贻芳希望将来为中国社会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爱国助人的优秀学生。
为此,她成功地调整了金陵女大的办学思路:让学生们注重道德与学问,树立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的理念。
在当时,吴贻芳是中国社会中首位倡导全面培养学生各项素质的教育家、实践家,除了要求学生们文理兼顾、不得偏科之外,还积极发展学生的体育和美育。
她以仪表美和思想美来感召学生,要求学生不得仪态不雅、含胸驼背;也要求女学生与男孩子平等交往,外出用餐和游玩须付出自己那一半费用——这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无疑是先进的,也是正确的。
在金陵女大,亦开设了骑马、网球、交谊舞、射箭等比较西化的体育课程,还让学生们参加过奥运会。
在研究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吴贻芳发现金陵女大的学生多数都来自富贵家庭,还有不少学生作为名门之后也纷纷来校就读,整个金陵女大好像是一所“专门”的“贵族学校”。
可吴贻芳的办学主张却不是这样,她认为人人皆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那以后,吴贻芳便通过考试选拔来尽力给予贫困女学生公平进入金陵女大接受教育的机会。
吴贻芳身为校长,生活本该优渥,可她却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习惯,每天都是粗茶淡饭,衣服破了也不肯扔掉,缝好了再穿。
几十年里一直蜗居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间内,出门能步行就步行,最多也只是叫一辆黄包车。
她把每月剩余的工资用于接济亲友和学校的贫困学生,把每一名贫困学生的家庭状况全都记在心里,为她们创造能够继续读书的条件,鼓励她们要自立自强。
她爱护学生是出了名的,每每新生入学,吴贻芳便亲自给学生们讲校史,还时常关心、过问学生们的住宿和饮食,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1937年,敌军攻入南京城,吴贻芳为了保护学生和教员,让她们先行撤离,自己则与其他30多位教职工一起留下来守护学校。
终其一生,吴贻芳在金陵女大治校23载,因其善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子而蜚声海外,金陵女大因此而获得了英国、美国许多著名大学的认可,该校的毕业生可以免试进入英美名校攻读研究生学位。
自1919年起,金陵女大历届毕业生一共为999名,23年来,为了能更好地培养这999名学生,吴贻芳没有精力去考虑自己的婚姻,一辈子未婚。
建国后,金陵女大被并入南京师范学院,吴贻芳先是出任副院长,后又出任名誉院长。
后来,她作为进步女性的杰出代表而出席中国人民*协商会议,还先后2次担任江苏省副*,第1次是在1951年,而当吴贻芳第2次出任副*时,她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了,可她依然甘心情愿为教育事业、为社会发展而献计献策、贡献光热。
遥想当年,面对战乱、思想意识的禁锢和对女子教育的偏见,吴贻芳始终用非凡的勇气和无比的柔韧而坚守在她的金陵女大。
她就好比冬日里凌霜傲雪的梅花,芬芳了自己,妆染了世界,她的精神和气节将永世流芳、万载传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10
她叫杨荫榆。1942年,她担任了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也成为了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女校长。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10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校长,一生未婚并曾2次出任江苏省副*的吴贻芳旧式家族里出来的新女性1893年1月,一名女婴降生在湖北武昌候补知县吴守训的家里,家人为其取名为吴贻芳,取自冬日腊梅芬芳之意父亲吴守训是熟稔八股文的旧式官僚,在教养女儿方面也只求女儿们能够遵守三从四德,会女红,裹得一双小脚,将来能顺利嫁人就很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11
她是顾秀莲,现在在*化工部工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干部。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09
*时期是我国传奇才女涌现最多的一个时期,像林稚巧、林徽因、曾昭、盛爱颐、吴健雄等,均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创造了中国女性的多个“第一”。
然而在这一众才女之中,却有一位女子曾于人生的不幸面前昂首自强,海外留学归来之后矢志终生奉献于教育事业,其思想之独立、人格之伟大、才学之昭著,堪称女性的楷模。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校长、一生未婚并曾2次出任江苏省副*的吴贻芳。
旧式家族里出来的新女性
1893年1月,一名女婴降生在湖北武昌候补知县吴守训的家里,家人为其取名为吴贻芳,取自冬日腊梅芬芳之意。
父亲吴守训是熟稔八股文的旧式官僚,在教养女儿方面也只求女儿们能够遵守三从四德、会女红、裹得一双小脚,将来能顺利嫁人就很好。
可二姐吴贻芬和妹妹吴贻芳在看到哥哥可以上学读书后,便也要外出上学。
一开始父亲吴守训并不同意,想不到吴贻芬竟然以吞金自杀相挟,无奈之下,吴守训只好将姐妹俩送到杭州弘道女子学堂去读书,那一年,吴贻芳才11岁。
值得一提的是,吴贻芳的二姨父陈叔通虽是清末翰林,但却十分主张女子接受西学。
作为著名的*活动家,他不仅热心社会改革,还提倡妇女解放,思想进步的他对家中晚辈的教育也非常上心。
1906年,当姨父陈叔通发现吴贻芳姐妹俩就读的女子学堂没有英语课程之后,便热心地帮助吴贻芳姐妹转读上海的启明女子学校。
后来,又转至教学声誉更好的苏州景海女子学堂。
在那个年代,吴贻芳和姐姐能够按照自己的所愿,丝毫没有负担地接受新式教育,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突逢家庭变故,吴贻芳选择在人生的不幸面前昂首自强
1909年,时年16岁的吴贻芳家中突逢变故、惨事连连:先是父亲被人污蔑下狱,愤而投江自尽;哥哥因自感出国留学无望,于父亲自尽后也心灰意冷,选择跳入黄浦江自杀。
母亲因受到强烈打击而卧床不起,数日之后就气绝身亡;在母亲的丧礼上,姐姐竟于母亲的棺椁旁悬梁自尽,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吴贻芳一时间也受不了家庭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终日昏昏沉沉,精神压力很大。
幸而二姨和二姨父早早发现了吴贻芳不对劲,二姨父出面劝勉吴贻芳:如果你也就此离去,那么你的祖母和小妹又该如何呢?你可放心,从此以后我和你的姨母会负责你们祖孙3人的生活的。
吴贻芳经过姨父的开导心里豁然开朗起来:是的,要为活着的亲人着想才对。16岁的吴贻芳就此发誓要与命运抗争到底,昂首自强!
机缘巧合之下得以迅速成长,还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
1914年,吴贻芳随着二姨父一家人迁居北京。因为吴贻芳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进而进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小担任英语老师。在那里,她还结识了热情开朗的美籍教师诺玛丽。
诺玛丽告诉吴贻芳,她的美国友人在南京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金陵女子大学,想询问吴贻芳是否还有读书的意愿。
就这样,吴贻芳经诺玛丽的推荐而作为一名插班生到金陵女大继续求学,在那里,她拓展了自己的眼界、接受了更为先进的西式教育,英文水平也更进了一步。
1919年,从金陵女大毕业的吴贻芳受聘来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执教。
巧得是,2年之后,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的校长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学。
担任其翻译的吴贻芳深受这位外籍女校长的喜爱,不久之后,吴贻芳便在其力荐之下赶赴美国的密执安大学进行深造。
学成归国,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博士校长
在美国深造期间,吴贻芳异常刻苦努力,门门成绩优异的她让周围的同学都敬佩不已。
这期间,吴贻芳还始终与金陵女子大学保持着联系,1928年,吴贻芳将自己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好消息通过电报传回国内的金陵女大,收到的回复是:盼望早日回国,以创我金陵女大之未来。
就这样,学成回国的女博士吴贻芳接到金陵女大的正式聘书,从此便成为金陵女大第一位中国籍校长。
时年35岁的吴贻芳此后便开启了自己执掌金陵女大23载的教育历程,用满身才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将金陵女大发扬光大,让当时整个社会上的有志女青年皆以入读金陵女大为荣。
实施人性化教育理念,既是校长又是“慈母”
身为金陵女大校长的吴贻芳希望将来为中国社会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爱国助人的优秀学生。
为此,她成功地调整了金陵女大的办学思路:让学生们注重道德与学问,树立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的理念。
在当时,吴贻芳是中国社会中首位倡导全面培养学生各项素质的教育家、实践家,除了要求学生们文理兼顾、不得偏科之外,还积极发展学生的体育和美育。
她以仪表美和思想美来感召学生,要求学生不得仪态不雅、含胸驼背;也要求女学生与男孩子平等交往,外出用餐和游玩须付出自己那一半费用——这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无疑是先进的,也是正确的。
在金陵女大,亦开设了骑马、网球、交谊舞、射箭等比较西化的体育课程,还让学生们参加过奥运会。
在研究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吴贻芳发现金陵女大的学生多数都来自富贵家庭,还有不少学生作为名门之后也纷纷来校就读,整个金陵女大好像是一所“专门”的“贵族学校”。
可吴贻芳的办学主张却不是这样,她认为人人皆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那以后,吴贻芳便通过考试选拔来尽力给予贫困女学生公平进入金陵女大接受教育的机会。
吴贻芳身为校长,生活本该优渥,可她却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习惯,每天都是粗茶淡饭,衣服破了也不肯扔掉,缝好了再穿。
几十年里一直蜗居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间内,出门能步行就步行,最多也只是叫一辆黄包车。
她把每月剩余的工资用于接济亲友和学校的贫困学生,把每一名贫困学生的家庭状况全都记在心里,为她们创造能够继续读书的条件,鼓励她们要自立自强。
她爱护学生是出了名的,每每新生入学,吴贻芳便亲自给学生们讲校史,还时常关心、过问学生们的住宿和饮食,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1937年,敌军攻入南京城,吴贻芳为了保护学生和教员,让她们先行撤离,自己则与其他30多位教职工一起留下来守护学校。
终其一生,吴贻芳在金陵女大治校23载,因其善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子而蜚声海外,金陵女大因此而获得了英国、美国许多著名大学的认可,该校的毕业生可以免试进入英美名校攻读研究生学位。
自1919年起,金陵女大历届毕业生一共为999名,23年来,为了能更好地培养这999名学生,吴贻芳没有精力去考虑自己的婚姻,一辈子未婚。
建国后,金陵女大被并入南京师范学院,吴贻芳先是出任副院长,后又出任名誉院长。
后来,她作为进步女性的杰出代表而出席中国人民*协商会议,还先后2次担任江苏省副*,第1次是在1951年,而当吴贻芳第2次出任副*时,她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了,可她依然甘心情愿为教育事业、为社会发展而献计献策、贡献光热。
遥想当年,面对战乱、思想意识的禁锢和对女子教育的偏见,吴贻芳始终用非凡的勇气和无比的柔韧而坚守在她的金陵女大。
她就好比冬日里凌霜傲雪的梅花,芬芳了自己,妆染了世界,她的精神和气节将永世流芳、万载传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10
她叫杨荫榆。1942年,她担任了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也成为了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女校长。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10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校长,一生未婚并曾2次出任江苏省副*的吴贻芳旧式家族里出来的新女性1893年1月,一名女婴降生在湖北武昌候补知县吴守训的家里,家人为其取名为吴贻芳,取自冬日腊梅芬芳之意父亲吴守训是熟稔八股文的旧式官僚,在教养女儿方面也只求女儿们能够遵守三从四德,会女红,裹得一双小脚,将来能顺利嫁人就很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09
*时期是我国传奇才女涌现最多的一个时期,像林稚巧、林徽因、曾昭、盛爱颐、吴健雄等,均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创造了中国女性的多个“第一”。
然而在这一众才女之中,却有一位女子曾于人生的不幸面前昂首自强,海外留学归来之后矢志终生奉献于教育事业,其思想之独立、人格之伟大、才学之昭著,堪称女性的楷模。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校长、一生未婚并曾2次出任江苏省副*的吴贻芳。
旧式家族里出来的新女性
1893年1月,一名女婴降生在湖北武昌候补知县吴守训的家里,家人为其取名为吴贻芳,取自冬日腊梅芬芳之意。
父亲吴守训是熟稔八股文的旧式官僚,在教养女儿方面也只求女儿们能够遵守三从四德、会女红、裹得一双小脚,将来能顺利嫁人就很好。
可二姐吴贻芬和妹妹吴贻芳在看到哥哥可以上学读书后,便也要外出上学。
一开始父亲吴守训并不同意,想不到吴贻芬竟然以吞金自杀相挟,无奈之下,吴守训只好将姐妹俩送到杭州弘道女子学堂去读书,那一年,吴贻芳才11岁。
值得一提的是,吴贻芳的二姨父陈叔通虽是清末翰林,但却十分主张女子接受西学。
作为著名的*活动家,他不仅热心社会改革,还提倡妇女解放,思想进步的他对家中晚辈的教育也非常上心。
1906年,当姨父陈叔通发现吴贻芳姐妹俩就读的女子学堂没有英语课程之后,便热心地帮助吴贻芳姐妹转读上海的启明女子学校。
后来,又转至教学声誉更好的苏州景海女子学堂。
在那个年代,吴贻芳和姐姐能够按照自己的所愿,丝毫没有负担地接受新式教育,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突逢家庭变故,吴贻芳选择在人生的不幸面前昂首自强
1909年,时年16岁的吴贻芳家中突逢变故、惨事连连:先是父亲被人污蔑下狱,愤而投江自尽;哥哥因自感出国留学无望,于父亲自尽后也心灰意冷,选择跳入黄浦江自杀。
母亲因受到强烈打击而卧床不起,数日之后就气绝身亡;在母亲的丧礼上,姐姐竟于母亲的棺椁旁悬梁自尽,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吴贻芳一时间也受不了家庭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终日昏昏沉沉,精神压力很大。
幸而二姨和二姨父早早发现了吴贻芳不对劲,二姨父出面劝勉吴贻芳:如果你也就此离去,那么你的祖母和小妹又该如何呢?你可放心,从此以后我和你的姨母会负责你们祖孙3人的生活的。
吴贻芳经过姨父的开导心里豁然开朗起来:是的,要为活着的亲人着想才对。16岁的吴贻芳就此发誓要与命运抗争到底,昂首自强!
机缘巧合之下得以迅速成长,还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
1914年,吴贻芳随着二姨父一家人迁居北京。因为吴贻芳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进而进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小担任英语老师。在那里,她还结识了热情开朗的美籍教师诺玛丽。
诺玛丽告诉吴贻芳,她的美国友人在南京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金陵女子大学,想询问吴贻芳是否还有读书的意愿。
就这样,吴贻芳经诺玛丽的推荐而作为一名插班生到金陵女大继续求学,在那里,她拓展了自己的眼界、接受了更为先进的西式教育,英文水平也更进了一步。
1919年,从金陵女大毕业的吴贻芳受聘来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执教。
巧得是,2年之后,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的校长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学。
担任其翻译的吴贻芳深受这位外籍女校长的喜爱,不久之后,吴贻芳便在其力荐之下赶赴美国的密执安大学进行深造。
学成归国,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博士校长
在美国深造期间,吴贻芳异常刻苦努力,门门成绩优异的她让周围的同学都敬佩不已。
这期间,吴贻芳还始终与金陵女子大学保持着联系,1928年,吴贻芳将自己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好消息通过电报传回国内的金陵女大,收到的回复是:盼望早日回国,以创我金陵女大之未来。
就这样,学成回国的女博士吴贻芳接到金陵女大的正式聘书,从此便成为金陵女大第一位中国籍校长。
时年35岁的吴贻芳此后便开启了自己执掌金陵女大23载的教育历程,用满身才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将金陵女大发扬光大,让当时整个社会上的有志女青年皆以入读金陵女大为荣。
实施人性化教育理念,既是校长又是“慈母”
身为金陵女大校长的吴贻芳希望将来为中国社会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爱国助人的优秀学生。
为此,她成功地调整了金陵女大的办学思路:让学生们注重道德与学问,树立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的理念。
在当时,吴贻芳是中国社会中首位倡导全面培养学生各项素质的教育家、实践家,除了要求学生们文理兼顾、不得偏科之外,还积极发展学生的体育和美育。
她以仪表美和思想美来感召学生,要求学生不得仪态不雅、含胸驼背;也要求女学生与男孩子平等交往,外出用餐和游玩须付出自己那一半费用——这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无疑是先进的,也是正确的。
在金陵女大,亦开设了骑马、网球、交谊舞、射箭等比较西化的体育课程,还让学生们参加过奥运会。
在研究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吴贻芳发现金陵女大的学生多数都来自富贵家庭,还有不少学生作为名门之后也纷纷来校就读,整个金陵女大好像是一所“专门”的“贵族学校”。
可吴贻芳的办学主张却不是这样,她认为人人皆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那以后,吴贻芳便通过考试选拔来尽力给予贫困女学生公平进入金陵女大接受教育的机会。
吴贻芳身为校长,生活本该优渥,可她却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习惯,每天都是粗茶淡饭,衣服破了也不肯扔掉,缝好了再穿。
几十年里一直蜗居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间内,出门能步行就步行,最多也只是叫一辆黄包车。
她把每月剩余的工资用于接济亲友和学校的贫困学生,把每一名贫困学生的家庭状况全都记在心里,为她们创造能够继续读书的条件,鼓励她们要自立自强。
她爱护学生是出了名的,每每新生入学,吴贻芳便亲自给学生们讲校史,还时常关心、过问学生们的住宿和饮食,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1937年,敌军攻入南京城,吴贻芳为了保护学生和教员,让她们先行撤离,自己则与其他30多位教职工一起留下来守护学校。
终其一生,吴贻芳在金陵女大治校23载,因其善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子而蜚声海外,金陵女大因此而获得了英国、美国许多著名大学的认可,该校的毕业生可以免试进入英美名校攻读研究生学位。
自1919年起,金陵女大历届毕业生一共为999名,23年来,为了能更好地培养这999名学生,吴贻芳没有精力去考虑自己的婚姻,一辈子未婚。
建国后,金陵女大被并入南京师范学院,吴贻芳先是出任副院长,后又出任名誉院长。
后来,她作为进步女性的杰出代表而出席中国人民*协商会议,还先后2次担任江苏省副*,第1次是在1951年,而当吴贻芳第2次出任副*时,她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了,可她依然甘心情愿为教育事业、为社会发展而献计献策、贡献光热。
遥想当年,面对战乱、思想意识的禁锢和对女子教育的偏见,吴贻芳始终用非凡的勇气和无比的柔韧而坚守在她的金陵女大。
她就好比冬日里凌霜傲雪的梅花,芬芳了自己,妆染了世界,她的精神和气节将永世流芳、万载传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11
她是顾秀莲,现在在*化工部工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干部。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10
她叫杨荫榆。1942年,她担任了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也成为了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女校长。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10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校长,一生未婚并曾2次出任江苏省副*的吴贻芳旧式家族里出来的新女性1893年1月,一名女婴降生在湖北武昌候补知县吴守训的家里,家人为其取名为吴贻芳,取自冬日腊梅芬芳之意父亲吴守训是熟稔八股文的旧式官僚,在教养女儿方面也只求女儿们能够遵守三从四德,会女红,裹得一双小脚,将来能顺利嫁人就很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11
她是顾秀莲,现在在*化工部工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