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8 11: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9:55
旧时,福建停柩之风流行,所谓“富家巨室则惑于风水而观望迁延,小户编氓则因诎于资财而因循耽误。往往一室停数世之葬,一棺经数十年之久,迟回未葬,相沿成俗。”所以做七往往在停柩待葬期间进行。1949年以后,停柩陋习基本废除,做七习俗犹存,只是移到下葬后进行。在做七时,以第一、三、五、七个“七日”祭较为隆重,其余略简,有些人家只做首七和尾七。漳平不做“四七”或只做第一、三、五、七四个七日祭。
第一个七日祭又称“头七”或“头旬”。俗传至此时死者方知自己离开人世,亡魂将归宅看望子孙。为此,丧家于是日午夜以后开始哀哭,并延请僧道诵经致祭,焚化纸钱、灵屋等迷信品。近年来还有焚化用五色纸糊成的电视机、电冰箱、小轿车、飞机等家用电器与现代交
通工具模型(放在纸竹扎成的船中焚化)。在南平,还要把送葬时扎在腰上的麻绳等物在此时一道焚化。在宁德,孝男孝女跪在大门口连声呼叫“父(母)亲回来啊!”,然后用斧头将一个饭碗打破,全家恸哭,再举行祭奠仪式,俗称“呼七日”。在福州,做头七时,要用竹竿挑灯于门口作为标志,亲朋若想“寄钱”给阴间的亲人使用,也可到做七的家中烧纸钱,托新亡的人带去。
“三七”在闽南称之“查某子(女儿)旬”,由出嫁女偕女婿备办丰盛祭品来娘家祭奠,往往也要请僧道诵经。旧时有钱人家还要请戏班演戏,剧目多为宣扬孝道的内容。诸如《目连救母》、《打虎救度》等。
“五七”大多数地方仍由孝男祭奠,仪式相当隆重。在漳平要举行“填还”仪式。“填还”即“偿还”,意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请僧道诵经拜忏,短则一昼夜,长则七昼夜。富裕人家还要设“巡库”,即焚化许多灵厝、纸钱、纸人、纸马等给刚死去的亲人和其他祖先享用。在闽南,“五七”俗称“查某孙旬”,即由孙女、侄女致祭,仪式与“三七”略同。中午每个出嫁女须办一桌酒席宴请族人和亲友,傍晚烧灵厝,接着奉灵位入祠堂或祖庙。入祖庙后,举行告土地祭和安土地祭。从祖庙返回时,还要祭门神、祭土地神、祭灶神等。女儿旬、孙女旬各地时间不同,莆田“二七”为孙女旬,福州则“六七”为女儿旬。俗传女儿、孙女(侄女)所供奉的祭品,新亡者可以全部独得,而孝男做七时所供奉的祭品则由阴间的祖先优先分享,新亡者不一定能得到。
“七七”又称“满七”、“尾七”等,仪式略同“头七”。有的地方又称“七七”为“起服”,即除去孝服,换上吉服。妇女在头上别一麻布,男性在衣襟上别一黑纱,以示悼念。
俗谓“死人快过日”,因此一旬十日缩短为七日,“头七”后又以6日为1旬,做“七七”49日实为43日。但上寿者往往到49日才做“尾七”。有些地方在“头七”后,男人以6日为1旬,而女人仍以7日为1旬。做七时,禁止理发、赴宴、饮酒作乐、华装盛服等。宁化等地有“撞七”禁忌,即做“四七”那天,若逢初七、十七、廿七这3日为不吉,孝眷须寄居他人家中,名“走七”。
除了做七外,还有许多其它祭奠活动。死后60日,要举行“六旬祭”,祭仪略同做七。福州在“六旬祭”时,于盛满清水的脸盆中放一只抽空蛋黄、蛋清貌似完好的空鸡蛋一起祭祀。俗云人死后60天,亡魂要经过阴府奈河桥,当他从奈河中捞起此漂浮的鸡蛋时,发现指甲全部脱落,才知自己已经死亡。供奉空鸡蛋之俗即源于此。死后百日,又要奉行“百日祭”。死后1周年,奉行“周年祭”,古称“小祥”。死后3年,举行“三年祭”,古称“大祥”。
另外,有些丧家还要举行拜忏,俗称“做功德”、“做和尚”等。拜忏的时间长短视丧家经济状况而定,短则1夜,长则7天7夜,甚至49天。
丧葬做七贡品要单数。因为单为阳,双为阴。现代人们点菜时不点单数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