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陶渊明的散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8 00: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00:36
没时间写,在网上淘了两篇:
陶渊明与菊花
金秋时节,到处都能看到盛开的菊花。人们欣赏菊花,总会联想到陶渊明的爱菊,总会想到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菊花是中国本土的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礼记•月令》就有“菊有黄华”的记录。屈原在《离*》中写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认为秋菊与木兰一样都是高洁的花草,吃了令人长寿,好及时做成大事、树立美名。
汉魏时,人们对菊花很感兴趣,也是因为相信常吃菊花可以长寿。汉•应邵《风俗通义》载,河南内乡县西北有个叫甘谷的地方,小溪上游长有很大的菊花,水中含有了菊花的滋液,山谷里的三十几户人家长期喝这溪水,寿命长者一百二三十岁,少者亦有七八十岁。西晋•葛洪《西京杂记》也记载了汉初宫中吃菊花酒的习惯:他们在菊花初放时连叶采下,和粟米捣在一起酿酒,到第二年重阳时才打开来喝。魏文帝曹丕在给大臣钟繇的信中谈论菊花,说是秋天里只有这种花长得茂盛,可见它汲取了天地真气,使人延年益寿没有比这草药更好的了,还派人专门送给钟繇一束菊花。
晋代,菊花入酒已是十分普遍。潘岳《秋菊赋》中就说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随波。”陶渊明种了许多菊花,经常采菊入酒。他的《饮酒》其五写到:“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无忧物,远我遗世情。”认为喝菊花酒不仅能“祛百虑”,还能“制颓龄”,因此,喝酒、作诗成为陶渊明躬耕隐居生活的两大爱好。因为贫穷,有时没有酒喝,陶渊明就光吃菊花解馋,《九日闲居》的诗序中就自叙:“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史书《宋书•隐逸传》还记载了陶渊明九月九日而无酒,在菊丛中久坐;适值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来,他“即便就酌,醉而后归”的故事。
陶渊明爱菊,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单看到菊花的药用价值,还注意到了菊花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其人格的意义。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这是他《和郭主簿》中的诗句。前两句是对松菊外在美的描写:菊花盛开,芳香流溢,树林为之增辉;高高山岗,青松耸立,列队而迎秋风。后两句是对松菊内在美的揭示:它们坚贞秀美的姿态,实是霜天中的英杰。松菊秀美坚贞、不畏风霜的审美特征被写得形神兼备,如在眼前。
渊明赞美松菊精神是有所寄托的。《和郭主簿》大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前后,时作者三十八岁左右,因母丧而闲居在家。在此期间,江州刺史桓玄以讨伐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攻入京师,独掌了朝廷大权;第二年桓玄便篡夺帝位,改国号为“楚”。这一切令陶渊明对*十分失望,萌生了躬耕隐居的想法。他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说:“长吟掩柴门,聊为垅亩民。”《与从弟敬远》诗又说:“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因此,在与老朋友郭主簿的和诗中,陶渊明便借歌咏松菊精神表达了自己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赋予了菊花“君子”的人格内含。
此后,渊明一直把宁折不弯,不畏艰难的松菊精神铭刻在心激励自己。尽管热切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决不同流合污,宁愿辞官归田,过平淡而真实的人生,也决不“为五斗米折腰”。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返回家乡时,最想见到的就是“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可见,晋代最爱菊花、最懂菊花的人,非渊明莫属。
陶渊明情趣高雅,他不止于爱松爱菊,还十分欣赏兰花、柳树、竹子与梅花。比如,他写兰花的清雅:“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饮酒》)他状兰柳的生机勃勃:“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拟古》)“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他赏梅花的傲雪凌霜:“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陶渊明生活在宁静美丽的自然之中,颇感满足与惬意。他说:“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时序》)又说:“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他给自己取的号,就叫“五柳先生”。花鸟树木的灵性给了陶渊明创作的灵感,陶渊明还给了它们以优美的诗篇!
陶诗冲淡自然,就像菊花一样美丽淡雅;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也像菊花一样不畏风霜;他的人生道路,也像菊花一样坦荡深情。司空图的《诗品》中提倡“人淡如菊”的典雅风格,其实,这与平淡真实的人生态度何尝不是相通的呢?
龚自珍可谓是陶渊明的知音,他的《己亥杂诗》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在平淡之中仍不失豪迈的气概,这确实说出了陶渊明性格的全貌。
陶渊明的菊花情
陶渊明独爱菊花,世人皆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
成千古绝唱。庭院栽菊,高山赏菊,他甚至给自己的小女儿取名为爱
菊。每有暇日,便坐青松之下,饮酒赏花。一有苦恼,就入菊圃,在
菊花丛中忘却人生的焦虑,进入“欲辨已忘言”的空灵虚静境界。在
他的诗辞里有很多关于菊的描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
情”,“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
菊花耐寒、高洁,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
人的清香,而且“擢颖凌寒飙”、“秋霜不改条”,有着安贫乐道、
不慕荣华,有骨气士君子的气质。陶渊明把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价值
诗意地融合在一起,以真淳恬淡的心境流散到自然大化之中,菊花的
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这就是他傲然脱俗的人格象征。
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后人只要言菊就会想起陶渊明,甚至有人把他称为“菊圣”,把菊花叫
做“陶菊”。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也有了一种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
俗、洁身自好的品格。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咏菊诗中说:“一从陶
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意思是自从陶渊明写出赞美菊花的诗篇
之后,菊花的高尚品德便一直传颂至今。陶渊明爱菊受到历代文人墨客
的赞美,陶渊明爱菊、赏菊的诗词画作及艺术品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可
见人们对陶渊明的爱戴和怀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00:36
没时间写,在网上淘了两篇:
陶渊明与菊花
金秋时节,到处都能看到盛开的菊花。人们欣赏菊花,总会联想到陶渊明的爱菊,总会想到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菊花是中国本土的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礼记•月令》就有“菊有黄华”的记录。屈原在《离*》中写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认为秋菊与木兰一样都是高洁的花草,吃了令人长寿,好及时做成大事、树立美名。
汉魏时,人们对菊花很感兴趣,也是因为相信常吃菊花可以长寿。汉•应邵《风俗通义》载,河南内乡县西北有个叫甘谷的地方,小溪上游长有很大的菊花,水中含有了菊花的滋液,山谷里的三十几户人家长期喝这溪水,寿命长者一百二三十岁,少者亦有七八十岁。西晋•葛洪《西京杂记》也记载了汉初宫中吃菊花酒的习惯:他们在菊花初放时连叶采下,和粟米捣在一起酿酒,到第二年重阳时才打开来喝。魏文帝曹丕在给大臣钟繇的信中谈论菊花,说是秋天里只有这种花长得茂盛,可见它汲取了天地真气,使人延年益寿没有比这草药更好的了,还派人专门送给钟繇一束菊花。
晋代,菊花入酒已是十分普遍。潘岳《秋菊赋》中就说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随波。”陶渊明种了许多菊花,经常采菊入酒。他的《饮酒》其五写到:“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无忧物,远我遗世情。”认为喝菊花酒不仅能“祛百虑”,还能“制颓龄”,因此,喝酒、作诗成为陶渊明躬耕隐居生活的两大爱好。因为贫穷,有时没有酒喝,陶渊明就光吃菊花解馋,《九日闲居》的诗序中就自叙:“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史书《宋书•隐逸传》还记载了陶渊明九月九日而无酒,在菊丛中久坐;适值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来,他“即便就酌,醉而后归”的故事。
陶渊明爱菊,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单看到菊花的药用价值,还注意到了菊花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其人格的意义。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这是他《和郭主簿》中的诗句。前两句是对松菊外在美的描写:菊花盛开,芳香流溢,树林为之增辉;高高山岗,青松耸立,列队而迎秋风。后两句是对松菊内在美的揭示:它们坚贞秀美的姿态,实是霜天中的英杰。松菊秀美坚贞、不畏风霜的审美特征被写得形神兼备,如在眼前。
渊明赞美松菊精神是有所寄托的。《和郭主簿》大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前后,时作者三十八岁左右,因母丧而闲居在家。在此期间,江州刺史桓玄以讨伐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攻入京师,独掌了朝廷大权;第二年桓玄便篡夺帝位,改国号为“楚”。这一切令陶渊明对*十分失望,萌生了躬耕隐居的想法。他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说:“长吟掩柴门,聊为垅亩民。”《与从弟敬远》诗又说:“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因此,在与老朋友郭主簿的和诗中,陶渊明便借歌咏松菊精神表达了自己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赋予了菊花“君子”的人格内含。
此后,渊明一直把宁折不弯,不畏艰难的松菊精神铭刻在心激励自己。尽管热切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决不同流合污,宁愿辞官归田,过平淡而真实的人生,也决不“为五斗米折腰”。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返回家乡时,最想见到的就是“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可见,晋代最爱菊花、最懂菊花的人,非渊明莫属。
陶渊明情趣高雅,他不止于爱松爱菊,还十分欣赏兰花、柳树、竹子与梅花。比如,他写兰花的清雅:“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饮酒》)他状兰柳的生机勃勃:“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拟古》)“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他赏梅花的傲雪凌霜:“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陶渊明生活在宁静美丽的自然之中,颇感满足与惬意。他说:“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时序》)又说:“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他给自己取的号,就叫“五柳先生”。花鸟树木的灵性给了陶渊明创作的灵感,陶渊明还给了它们以优美的诗篇!
陶诗冲淡自然,就像菊花一样美丽淡雅;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也像菊花一样不畏风霜;他的人生道路,也像菊花一样坦荡深情。司空图的《诗品》中提倡“人淡如菊”的典雅风格,其实,这与平淡真实的人生态度何尝不是相通的呢?
龚自珍可谓是陶渊明的知音,他的《己亥杂诗》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在平淡之中仍不失豪迈的气概,这确实说出了陶渊明性格的全貌。
陶渊明的菊花情
陶渊明独爱菊花,世人皆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
成千古绝唱。庭院栽菊,高山赏菊,他甚至给自己的小女儿取名为爱
菊。每有暇日,便坐青松之下,饮酒赏花。一有苦恼,就入菊圃,在
菊花丛中忘却人生的焦虑,进入“欲辨已忘言”的空灵虚静境界。在
他的诗辞里有很多关于菊的描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
情”,“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
菊花耐寒、高洁,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
人的清香,而且“擢颖凌寒飙”、“秋霜不改条”,有着安贫乐道、
不慕荣华,有骨气士君子的气质。陶渊明把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价值
诗意地融合在一起,以真淳恬淡的心境流散到自然大化之中,菊花的
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这就是他傲然脱俗的人格象征。
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后人只要言菊就会想起陶渊明,甚至有人把他称为“菊圣”,把菊花叫
做“陶菊”。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也有了一种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
俗、洁身自好的品格。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咏菊诗中说:“一从陶
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意思是自从陶渊明写出赞美菊花的诗篇
之后,菊花的高尚品德便一直传颂至今。陶渊明爱菊受到历代文人墨客
的赞美,陶渊明爱菊、赏菊的诗词画作及艺术品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可
见人们对陶渊明的爱戴和怀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00:36
没时间写,在网上淘了两篇:
陶渊明与菊花
金秋时节,到处都能看到盛开的菊花。人们欣赏菊花,总会联想到陶渊明的爱菊,总会想到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菊花是中国本土的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礼记•月令》就有“菊有黄华”的记录。屈原在《离*》中写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认为秋菊与木兰一样都是高洁的花草,吃了令人长寿,好及时做成大事、树立美名。
汉魏时,人们对菊花很感兴趣,也是因为相信常吃菊花可以长寿。汉•应邵《风俗通义》载,河南内乡县西北有个叫甘谷的地方,小溪上游长有很大的菊花,水中含有了菊花的滋液,山谷里的三十几户人家长期喝这溪水,寿命长者一百二三十岁,少者亦有七八十岁。西晋•葛洪《西京杂记》也记载了汉初宫中吃菊花酒的习惯:他们在菊花初放时连叶采下,和粟米捣在一起酿酒,到第二年重阳时才打开来喝。魏文帝曹丕在给大臣钟繇的信中谈论菊花,说是秋天里只有这种花长得茂盛,可见它汲取了天地真气,使人延年益寿没有比这草药更好的了,还派人专门送给钟繇一束菊花。
晋代,菊花入酒已是十分普遍。潘岳《秋菊赋》中就说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随波。”陶渊明种了许多菊花,经常采菊入酒。他的《饮酒》其五写到:“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无忧物,远我遗世情。”认为喝菊花酒不仅能“祛百虑”,还能“制颓龄”,因此,喝酒、作诗成为陶渊明躬耕隐居生活的两大爱好。因为贫穷,有时没有酒喝,陶渊明就光吃菊花解馋,《九日闲居》的诗序中就自叙:“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史书《宋书•隐逸传》还记载了陶渊明九月九日而无酒,在菊丛中久坐;适值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来,他“即便就酌,醉而后归”的故事。
陶渊明爱菊,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单看到菊花的药用价值,还注意到了菊花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其人格的意义。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这是他《和郭主簿》中的诗句。前两句是对松菊外在美的描写:菊花盛开,芳香流溢,树林为之增辉;高高山岗,青松耸立,列队而迎秋风。后两句是对松菊内在美的揭示:它们坚贞秀美的姿态,实是霜天中的英杰。松菊秀美坚贞、不畏风霜的审美特征被写得形神兼备,如在眼前。
渊明赞美松菊精神是有所寄托的。《和郭主簿》大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前后,时作者三十八岁左右,因母丧而闲居在家。在此期间,江州刺史桓玄以讨伐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攻入京师,独掌了朝廷大权;第二年桓玄便篡夺帝位,改国号为“楚”。这一切令陶渊明对*十分失望,萌生了躬耕隐居的想法。他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说:“长吟掩柴门,聊为垅亩民。”《与从弟敬远》诗又说:“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因此,在与老朋友郭主簿的和诗中,陶渊明便借歌咏松菊精神表达了自己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赋予了菊花“君子”的人格内含。
此后,渊明一直把宁折不弯,不畏艰难的松菊精神铭刻在心激励自己。尽管热切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决不同流合污,宁愿辞官归田,过平淡而真实的人生,也决不“为五斗米折腰”。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返回家乡时,最想见到的就是“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可见,晋代最爱菊花、最懂菊花的人,非渊明莫属。
陶渊明情趣高雅,他不止于爱松爱菊,还十分欣赏兰花、柳树、竹子与梅花。比如,他写兰花的清雅:“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饮酒》)他状兰柳的生机勃勃:“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拟古》)“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他赏梅花的傲雪凌霜:“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陶渊明生活在宁静美丽的自然之中,颇感满足与惬意。他说:“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时序》)又说:“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他给自己取的号,就叫“五柳先生”。花鸟树木的灵性给了陶渊明创作的灵感,陶渊明还给了它们以优美的诗篇!
陶诗冲淡自然,就像菊花一样美丽淡雅;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也像菊花一样不畏风霜;他的人生道路,也像菊花一样坦荡深情。司空图的《诗品》中提倡“人淡如菊”的典雅风格,其实,这与平淡真实的人生态度何尝不是相通的呢?
龚自珍可谓是陶渊明的知音,他的《己亥杂诗》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在平淡之中仍不失豪迈的气概,这确实说出了陶渊明性格的全貌。
陶渊明的菊花情
陶渊明独爱菊花,世人皆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
成千古绝唱。庭院栽菊,高山赏菊,他甚至给自己的小女儿取名为爱
菊。每有暇日,便坐青松之下,饮酒赏花。一有苦恼,就入菊圃,在
菊花丛中忘却人生的焦虑,进入“欲辨已忘言”的空灵虚静境界。在
他的诗辞里有很多关于菊的描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
情”,“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
菊花耐寒、高洁,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
人的清香,而且“擢颖凌寒飙”、“秋霜不改条”,有着安贫乐道、
不慕荣华,有骨气士君子的气质。陶渊明把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价值
诗意地融合在一起,以真淳恬淡的心境流散到自然大化之中,菊花的
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这就是他傲然脱俗的人格象征。
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后人只要言菊就会想起陶渊明,甚至有人把他称为“菊圣”,把菊花叫
做“陶菊”。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也有了一种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
俗、洁身自好的品格。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咏菊诗中说:“一从陶
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意思是自从陶渊明写出赞美菊花的诗篇
之后,菊花的高尚品德便一直传颂至今。陶渊明爱菊受到历代文人墨客
的赞美,陶渊明爱菊、赏菊的诗词画作及艺术品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可
见人们对陶渊明的爱戴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