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举个世界名人无私的故事的例子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8 07:0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9:41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 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 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不向耳病屈服的贝多芬
贝多芬是著名的大音乐家,1770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八岁时就举办了个人音乐会,22岁起在维也纳从事教学、演出和乐曲创作。
贝多芬有非常出众的音乐才能,17岁时,他上门向音乐大师莫扎特求教,莫扎特让他弹一首钢琴曲,贝多芬全身心投入,弹奏了一首难度很高的曲子,心想准能得到莫扎特的赞赏。但是莫扎特并没说什么,他还要进一步考查一下。
莫扎特拿起一张纸,写了一个题目递给贝多芬,他要让贝多芬按这个题目创作一首钢琴曲。贝多芬凝神沉思了一会儿,随后就弹了起来,琴声像泉水般奔涌而出,美妙的旋律在上空回荡,使莫扎特也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贝多芬没有辜负莫扎特的期望,专心致志的勤学苦练。一次,他去一家饭馆吃饭,刚坐下来就像弹琴一样用手指在桌面上敲打起来。店里的人都感到奇怪,纷纷围过来看。过了好一会儿,贝多芬才觉察到人们在注视着他,但还是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说:“算账吧,我该付多少钱?”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吃什么东西,只顾自己去敲打了。
经过认真扎实的勤学苦练,贝多芬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音乐作品。但从1816年起,贝多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后来耳病复发,不久就全聋了。作为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意味着将要离开自己喜爱的音乐艺术,这个打击简直比判了死刑还要痛苦。但是贝多芬没有被吓倒,他说:“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贝多芬又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除了作曲外,他还想担任乐队指挥。结果在第一次预奏时弄得大乱,他指挥的演奏比台上歌手的演唱慢了许多,使得乐队无所适从,混乱不堪。当别人写给他“不要再指挥下去了”的纸条时,贝多芬顿时脸色发白,慌忙跑回家,痛苦得一言不发,难过极了。
在万分痛苦中,贝多芬没有消沉下去,他以极大的毅力克服耳聋带给他的困难。耳朵听不到,他就拿一根木棍,一头咬在嘴里,一头插在钢琴的共鸣箱里,用这种办法来感受声音。这样,他不仅创作出了比过去更多的音乐作品,还能登台担任指挥了。1824年的一天,贝多芬又去指挥他的《第九交响乐》,博得全场一致喝彩,共响起了五次热烈的掌声,然而,他却丝毫没有听到,直到一个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台时,他才看见全场纷纷起立,有的挥舞着帽子,有的热烈鼓掌。这种狂热的场面,令贝多芬激动不已。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维也纳病逝。他一生创作了9部交响乐,其中尤以《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田园交呼乐》、《合唱交响乐》最为著名,此外还有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大量的钢琴协奏曲、小提琴曲协奏曲等。他一生为音乐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达芬奇学画
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达.芬奇在学画时,曾随老师安希莫尼湖写生,为一间教堂绘画一幅名叫《*的洗礼》的油画。到了希莫尼湖,老师突然病倒了,没有办法,只好让达.芬奇代为完成油画剩下的部分。当油画全部完成后,教堂的人看到这幅画,不禁赞叹说:「好极了!这幅画画得实在太好了,尤其是这一部分。」教堂的人用手指指着画的左下角,而这一部分,正是达.芬奇代画的。
海明威写作二三事
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向画家、作曲家学习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改到出版前最后一分钟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
伽利略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名人言论〕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伽利略
罗斯福的最后一天
时间:1945年4月12日上午11时
地点:美国佐治亚州温泉镇距温泉镇基金会3公里那幢有6个房间、人称小白宫的房舍里,罗斯福总统正在休息。由于天气恶劣,华盛顿的送信机停飞,早上的邮件要中午才到,罗斯福没有事可做,靠在床上看亚特兰大的《*报》。
他告诉年老的黑人女仆麦克达菲说:“今天早上我不大舒服。”说着把《*报》放在他翻开来阅读的平装侦探小说《木偶谋杀案》上面。
一小时后,他坐在皮扶手椅上的3位女士卿天。两位是他的表亲莎克蕾和戴兰诺小姐,另外一位是他的老朋友拉瑟弗德太太,罗斯福穿着配上背心的一套深灰色衣服,结上红色活结领带。他不喜欢穿背心,喜欢蝶形领结,不过为了让人替他画像,只好将就穿上。他的秘书哈西特拿来特发的信件,罗斯福逐一在信上签字。他觉得一封*人员撰写的信很有趣,告诉哈西特说:“一封典型的*信件,说来说去说不出一点内容。”
一个身材高大、仪态庄严的妇人在窗口摆了画架。她是邵玛托芙女士,以前曾为总统绘过一幅水彩画像。这时她正在绘另一幅,罗斯福准备把这一幅送给拉瑟弗德太太的女儿。
她替罗斯福总统披上一件藏青色斗蓬,然后开始作画。下午1时,罗斯福说:“我们还有15分钟时间。”
莎克蕾小姐在编织,戴兰诺小姐则在插花。罗斯福点着一支香烟,忽然用左手按着太阳穴,接着手重重地垂下来。
“你掉了什么东西吗?”莎克蕾小姐问道。
罗斯福闭着眼睛,声音轻得只有莎克蕾小姐一人听见。他说:“我头痛得很厉害。”接着仆前倒下,失去了知觉,当时是下午1时15分。他所说的15分钟到了。
不久,为罗斯福治病的海军医官布鲁恩中校赶来,吩咐把罗斯福抬进卧室里。
他的呼吸沉重,脉搏每分钟104下,血压超出了度量计上最高的标线,布鲁恩知道是脑溢血。
下午2时5分,布鲁恩打电话到华盛顿给总统的私人医生麦金太尔,告诉他罗斯福似乎是中风,一直昏迷不醒。麦金太尔打电话到亚特兰大市给前任美国医学会会长波林医生,请他立刻赶往温泉镇。
波林医生在他熟悉的小路上风驰电掣般赶往小白宫,于下午3时29分到达。
只见总统“浑身冷汗,面如死灰,呼吸困难”,脉搏极微弱。下午3时32分,他的心跳完全消失了。波林把一剂肾上腺素注入他心脏内,总统的心又跳了两三下,接着再也不跳了。那时是美国中部标准时间下午3时35分。
下午4时35分,罗斯福夫人仍然在沙尔格雷夫俱乐部听女钢琴家泰娜演奏。
下午4时50分,有人走来在她耳边说有电话找她,原来是总统的新闻秘书厄尔利打来的。他激动地说道:“请马上回家。”
罗斯福夫人没有问原由,心里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可是她觉得必须遵守社交礼节,因此返回席上。泰娜演奏完毕后,罗斯福夫人鼓掌,然后宣布因家有要事必须离去。她乘车返回白宫,一路上紧握双拳。
她走进居室,厄尔利和麦金太尔医生告诉她总统已在昏迷中去世。她不假思索就立即叫人请副总统杜鲁门前来白宫,并安排于当晚飞往温泉镇。
杜鲁门大约在5时25分到达白宫,立刻给带到二楼罗斯福夫人的书房。他后来写道,直到他见到总统的女儿安娜·伯蒂格太太和厄尔利时,才想到“发生了不寻常的事”。
罗斯福夫人安详端庄地走过来,用手臂轻搭着他的肩膀,轻声道:“哈利,总统去世了。”
杜鲁门一时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才问道:“有什么事我可以为你效劳吗?”罗斯福夫人反问道:“有什么事我们可以为你效劳吗?因为有麻烦的人是你。”她告诉杜鲁门她替他和美国人民感到难过。
然后罗斯福夫人打电报给她儿子:父亲长眠。他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恪守职责。
杜鲁门走进白宫西端的总统办公室,打电话要太太和女儿到白宫来,并致电首席法官斯通,请他立即来为他主持总统宣誓就职仪式。
6时过后几分钟,杜鲁门主持内阁会议,对众人说要通知他们总统已经去世,觉得很悲伤。他说:“是罗斯福夫人告诉我的”,还说“他死得像个军人。我唯有尽力按照我认为他要我和大家都依循的做法去做。希望你们都留在内阁继续担任目前的职位,我需要你们的帮忙。我相信这样一定合乎总统的心意。”
那天下午美国人民闻讯后莫不震惊,一下子没法相信这是事实。剧作家舍伍德是总统顾问,听到罗斯福去世的消息,意整日守在收音机旁“等候罗斯福总统亲自轻松地宣布,这一切都是一场大误会,银行危机和战争俱已结束,一切都‘很好,顶好,再好不过了。’”罗斯福夫人随运载丈夫灵柩的火车前往华盛顿。那是“漫长而又令人心碎的一天”,她整夜躺在卧车里望着窗外的乡野,“看彻夜伫立火车站甚至十字路口的群众的脸,他们是来做最后致敬的。”
罗森曼法官夫妇走过白宫门厅时,他太太轻声道:“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时代的终结。”他想起罗斯福本应在前一天杰佛逊纪念日发表的演讲辞,特别是最后一句,那是罗斯福亲手写的:“让我们怀着强烈而积极的信心前进。”
还有几分钟就到4时了,杜鲁门夫妇和女儿进入白宫东室参加丧礼。灵柩放在落地长窗前,两旁摆满鲜花,杜鲁门进去时,200多位参加丧礼的人没有一个站起来。舍伍德也在场,他相信“谦逊的杜鲁门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种不礼貌的行为,即使觉察到,也明白当时在场的人还不能把他和他的新职位联系在一起。当时人人想到的只是总统去世了。”罗斯福的遗体安葬在海德公园,按照罗斯福的遗愿,美国设立罗斯福图书馆保存罗斯福的公私文件,供后人研究。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求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9:41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 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 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不向耳病屈服的贝多芬
贝多芬是著名的大音乐家,1770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八岁时就举办了个人音乐会,22岁起在维也纳从事教学、演出和乐曲创作。
贝多芬有非常出众的音乐才能,17岁时,他上门向音乐大师莫扎特求教,莫扎特让他弹一首钢琴曲,贝多芬全身心投入,弹奏了一首难度很高的曲子,心想准能得到莫扎特的赞赏。但是莫扎特并没说什么,他还要进一步考查一下。
莫扎特拿起一张纸,写了一个题目递给贝多芬,他要让贝多芬按这个题目创作一首钢琴曲。贝多芬凝神沉思了一会儿,随后就弹了起来,琴声像泉水般奔涌而出,美妙的旋律在上空回荡,使莫扎特也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贝多芬没有辜负莫扎特的期望,专心致志的勤学苦练。一次,他去一家饭馆吃饭,刚坐下来就像弹琴一样用手指在桌面上敲打起来。店里的人都感到奇怪,纷纷围过来看。过了好一会儿,贝多芬才觉察到人们在注视着他,但还是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说:“算账吧,我该付多少钱?”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吃什么东西,只顾自己去敲打了。
经过认真扎实的勤学苦练,贝多芬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音乐作品。但从1816年起,贝多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后来耳病复发,不久就全聋了。作为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意味着将要离开自己喜爱的音乐艺术,这个打击简直比判了死刑还要痛苦。但是贝多芬没有被吓倒,他说:“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贝多芬又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除了作曲外,他还想担任乐队指挥。结果在第一次预奏时弄得大乱,他指挥的演奏比台上歌手的演唱慢了许多,使得乐队无所适从,混乱不堪。当别人写给他“不要再指挥下去了”的纸条时,贝多芬顿时脸色发白,慌忙跑回家,痛苦得一言不发,难过极了。
在万分痛苦中,贝多芬没有消沉下去,他以极大的毅力克服耳聋带给他的困难。耳朵听不到,他就拿一根木棍,一头咬在嘴里,一头插在钢琴的共鸣箱里,用这种办法来感受声音。这样,他不仅创作出了比过去更多的音乐作品,还能登台担任指挥了。1824年的一天,贝多芬又去指挥他的《第九交响乐》,博得全场一致喝彩,共响起了五次热烈的掌声,然而,他却丝毫没有听到,直到一个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台时,他才看见全场纷纷起立,有的挥舞着帽子,有的热烈鼓掌。这种狂热的场面,令贝多芬激动不已。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维也纳病逝。他一生创作了9部交响乐,其中尤以《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田园交呼乐》、《合唱交响乐》最为著名,此外还有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大量的钢琴协奏曲、小提琴曲协奏曲等。他一生为音乐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达芬奇学画
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达.芬奇在学画时,曾随老师安希莫尼湖写生,为一间教堂绘画一幅名叫《*的洗礼》的油画。到了希莫尼湖,老师突然病倒了,没有办法,只好让达.芬奇代为完成油画剩下的部分。当油画全部完成后,教堂的人看到这幅画,不禁赞叹说:「好极了!这幅画画得实在太好了,尤其是这一部分。」教堂的人用手指指着画的左下角,而这一部分,正是达.芬奇代画的。
海明威写作二三事
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向画家、作曲家学习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改到出版前最后一分钟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
伽利略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名人言论〕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伽利略
罗斯福的最后一天
时间:1945年4月12日上午11时
地点:美国佐治亚州温泉镇距温泉镇基金会3公里那幢有6个房间、人称小白宫的房舍里,罗斯福总统正在休息。由于天气恶劣,华盛顿的送信机停飞,早上的邮件要中午才到,罗斯福没有事可做,靠在床上看亚特兰大的《*报》。
他告诉年老的黑人女仆麦克达菲说:“今天早上我不大舒服。”说着把《*报》放在他翻开来阅读的平装侦探小说《木偶谋杀案》上面。
一小时后,他坐在皮扶手椅上的3位女士卿天。两位是他的表亲莎克蕾和戴兰诺小姐,另外一位是他的老朋友拉瑟弗德太太,罗斯福穿着配上背心的一套深灰色衣服,结上红色活结领带。他不喜欢穿背心,喜欢蝶形领结,不过为了让人替他画像,只好将就穿上。他的秘书哈西特拿来特发的信件,罗斯福逐一在信上签字。他觉得一封*人员撰写的信很有趣,告诉哈西特说:“一封典型的*信件,说来说去说不出一点内容。”
一个身材高大、仪态庄严的妇人在窗口摆了画架。她是邵玛托芙女士,以前曾为总统绘过一幅水彩画像。这时她正在绘另一幅,罗斯福准备把这一幅送给拉瑟弗德太太的女儿。
她替罗斯福总统披上一件藏青色斗蓬,然后开始作画。下午1时,罗斯福说:“我们还有15分钟时间。”
莎克蕾小姐在编织,戴兰诺小姐则在插花。罗斯福点着一支香烟,忽然用左手按着太阳穴,接着手重重地垂下来。
“你掉了什么东西吗?”莎克蕾小姐问道。
罗斯福闭着眼睛,声音轻得只有莎克蕾小姐一人听见。他说:“我头痛得很厉害。”接着仆前倒下,失去了知觉,当时是下午1时15分。他所说的15分钟到了。
不久,为罗斯福治病的海军医官布鲁恩中校赶来,吩咐把罗斯福抬进卧室里。
他的呼吸沉重,脉搏每分钟104下,血压超出了度量计上最高的标线,布鲁恩知道是脑溢血。
下午2时5分,布鲁恩打电话到华盛顿给总统的私人医生麦金太尔,告诉他罗斯福似乎是中风,一直昏迷不醒。麦金太尔打电话到亚特兰大市给前任美国医学会会长波林医生,请他立刻赶往温泉镇。
波林医生在他熟悉的小路上风驰电掣般赶往小白宫,于下午3时29分到达。
只见总统“浑身冷汗,面如死灰,呼吸困难”,脉搏极微弱。下午3时32分,他的心跳完全消失了。波林把一剂肾上腺素注入他心脏内,总统的心又跳了两三下,接着再也不跳了。那时是美国中部标准时间下午3时35分。
下午4时35分,罗斯福夫人仍然在沙尔格雷夫俱乐部听女钢琴家泰娜演奏。
下午4时50分,有人走来在她耳边说有电话找她,原来是总统的新闻秘书厄尔利打来的。他激动地说道:“请马上回家。”
罗斯福夫人没有问原由,心里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可是她觉得必须遵守社交礼节,因此返回席上。泰娜演奏完毕后,罗斯福夫人鼓掌,然后宣布因家有要事必须离去。她乘车返回白宫,一路上紧握双拳。
她走进居室,厄尔利和麦金太尔医生告诉她总统已在昏迷中去世。她不假思索就立即叫人请副总统杜鲁门前来白宫,并安排于当晚飞往温泉镇。
杜鲁门大约在5时25分到达白宫,立刻给带到二楼罗斯福夫人的书房。他后来写道,直到他见到总统的女儿安娜·伯蒂格太太和厄尔利时,才想到“发生了不寻常的事”。
罗斯福夫人安详端庄地走过来,用手臂轻搭着他的肩膀,轻声道:“哈利,总统去世了。”
杜鲁门一时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才问道:“有什么事我可以为你效劳吗?”罗斯福夫人反问道:“有什么事我们可以为你效劳吗?因为有麻烦的人是你。”她告诉杜鲁门她替他和美国人民感到难过。
然后罗斯福夫人打电报给她儿子:父亲长眠。他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恪守职责。
杜鲁门走进白宫西端的总统办公室,打电话要太太和女儿到白宫来,并致电首席法官斯通,请他立即来为他主持总统宣誓就职仪式。
6时过后几分钟,杜鲁门主持内阁会议,对众人说要通知他们总统已经去世,觉得很悲伤。他说:“是罗斯福夫人告诉我的”,还说“他死得像个军人。我唯有尽力按照我认为他要我和大家都依循的做法去做。希望你们都留在内阁继续担任目前的职位,我需要你们的帮忙。我相信这样一定合乎总统的心意。”
那天下午美国人民闻讯后莫不震惊,一下子没法相信这是事实。剧作家舍伍德是总统顾问,听到罗斯福去世的消息,意整日守在收音机旁“等候罗斯福总统亲自轻松地宣布,这一切都是一场大误会,银行危机和战争俱已结束,一切都‘很好,顶好,再好不过了。’”罗斯福夫人随运载丈夫灵柩的火车前往华盛顿。那是“漫长而又令人心碎的一天”,她整夜躺在卧车里望着窗外的乡野,“看彻夜伫立火车站甚至十字路口的群众的脸,他们是来做最后致敬的。”
罗森曼法官夫妇走过白宫门厅时,他太太轻声道:“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时代的终结。”他想起罗斯福本应在前一天杰佛逊纪念日发表的演讲辞,特别是最后一句,那是罗斯福亲手写的:“让我们怀着强烈而积极的信心前进。”
还有几分钟就到4时了,杜鲁门夫妇和女儿进入白宫东室参加丧礼。灵柩放在落地长窗前,两旁摆满鲜花,杜鲁门进去时,200多位参加丧礼的人没有一个站起来。舍伍德也在场,他相信“谦逊的杜鲁门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种不礼貌的行为,即使觉察到,也明白当时在场的人还不能把他和他的新职位联系在一起。当时人人想到的只是总统去世了。”罗斯福的遗体安葬在海德公园,按照罗斯福的遗愿,美国设立罗斯福图书馆保存罗斯福的公私文件,供后人研究。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求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9:41
若论无私,首推华盛顿,次曰戴高乐,三曰孙中山。中国古代,礼义人伦尚在的时候,多了去了,二十四史忠臣良将多了去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9:41
若论无私,首推华盛顿,次曰戴高乐,三曰孙中山。中国古代,礼义人伦尚在的时候,多了去了,二十四史忠臣良将多了去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9:42
近代有雷锋,古代最出名的有商鞅,春秋时晋国祁奚,西汉霍光,东汉董宣,三国诸葛亮,隋朝高炯,唐朝魏征,北宋包拯、寇准,,明朝海瑞,清朝于成龙,以及东汉时没多大知名度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杨震杨四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9:42
近代有雷锋,古代最出名的有商鞅,春秋时晋国祁奚,西汉霍光,东汉董宣,三国诸葛亮,隋朝高炯,唐朝魏征,北宋包拯、寇准,,明朝海瑞,清朝于成龙,以及东汉时没多大知名度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杨震杨四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9:42
那还用说?佛祖割肉喂鹰啊…这还不无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9:42
那还用说?佛祖割肉喂鹰啊…这还不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