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00:5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01:04
编制主生产计划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1、根据生产规划和计划清单确定对每个最终项目的生产预测。
2、根据生产预测、已收到的客户订单、配件预测以及该最终项目作为非独立需求项的需求数量,计算总需求。
3、根据总需求量和事先确定好的订货策略和批量,以及安全库存量和期初库存量,计算各时区的主生产计划接收量和预计可用量。使用如下公式从最初时区推算:
第K+1时区的预计可用量=第K时区预计可用量+第K+1时区主生产计划接收量-第K+1时区的总需求量(K=0,1,……)
第0时区预计可用量=期初可用量
在计算过程中,如预计可用量为正值,表示可以满足需求量,不必再安排主生产计划量;如预计库存量为负值,则在本时区计划一个批量作为主生产计划接收量。从而给出一份主生产计划的备选方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均衡生产的要求。
4、用粗能力计划评价主生产计划备选方案的可行性,模拟选优,给出主生产计划报告。
虽然经营规划、预测和生产规划可为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合理的基础,但随着情况的变化,主生产计划期的改变仍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寻求一个比较稳定的主生产计划,提出了时界的概念,向生产计划人员提供一个控制计划的手段。
在计划展望期内最近的计划期,其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总装配提前期;稍后的计划期其跨度加上第1计划期的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累计提前期。这两个计划期的分界线称为需求时界,它提醒计划人员,早于这个时界的计划已在进行最后阶段,不宜再作变动;第二个计划期和以后的计划期的分界线称为计划时界,它提醒计划人员,在这个时界和需求时界之间的计划已经确认,不允许系统自动更改,必须由主生产计划员来控制;在计划时界以后的计划系统可以改动。通过两种时界向计划人员提供一种控制手段。
在制定主生产计划的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的量,计算方法分述如下:
1、生产预测
生产预测用于指导主生产计划的编制,使得主生产计划员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能遵循生产规划的目标。它是某产品类的生产规划总生产量中预期分配到该项产品的部分,其计算通常使用百分比计划清单来分解生产规划。
2、未兑现的预测
未兑现的预测是在一个时区内尚未由实际客户订单兑现的预测,它指出在不超过预测的前提下,对一个最终项目还可以期望得到多少客户订单。计算方法是以某时区的预测值减去同一时区的客户订单。但是早于需求时界的累计未兑现预测如何处理,典型的MRPⅡ软件将提供不同的策略供用户选择,或移到需求时界之后的第一个时区,或忽略不计。
3、总需求
某个时区的总需求量即为本时区的客户订单、未兑现的预测和非独立需求之和。
4、可签约量(AvailableToPromise,简记为ATP)
签约量等于主生产计划量减去实际需求。此项计算从计划展望期的最远时区由远及近逐个时区计算。如果在一个时区内需求量大于计划量,超出的需求可从早先时区的可签约量中预留出来。
5、累计可签约量
从最早的时区开始,把各个时区的可签约量累加到所考虑的时区即是这个时区的累计可签约量。它指出在不改变主生产计划的前提下,积累到目前所考虑的时区为止,关于此最终项目还可向客户作出多大数量的供货承诺。
一般,主生产计划员首先根据总需求量、ATP、预计可用量和时界策略来制定主生产计划,然后,当新的操作数据产生时,再对主旨产计划进行维护。
例中,生产规划量、百分比清单、生产预测、配件预测、客户订单、非独立需求以及期初库存可用量都是事先给定的。对早于需求时界的未兑现预测,则采用移至需求时界后第1时区的策略。然后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各个时区的主生产计划量,给出一份主生产计划备选方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01:05
编制主生产计划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1、根据生产规划和计划清单确定对每个最终项目的生产预测。
2、根据生产预测、已收到的客户订单、配件预测以及该最终项目作为非独立需求项的需求数量,计算总需求。
3、根据总需求量和事先确定好的订货策略和批量,以及安全库存量和期初库存量,计算各时区的主生产计划接收量和预计可用量。使用如下公式从最初时区推算:
第K+1时区的预计可用量=第K时区预计可用量+第K+1时区主生产计划接收量-第K+1时区的总需求量(K=0,1,……)
第0时区预计可用量=期初可用量
在计算过程中,如预计可用量为正值,表示可以满足需求量,不必再安排主生产计划量;如预计库存量为负值,则在本时区计划一个批量作为主生产计划接收量。从而给出一份主生产计划的备选方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均衡生产的要求。
4、用粗能力计划评价主生产计划备选方案的可行性,模拟选优,给出主生产计划报告。
虽然经营规划、预测和生产规划可为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合理的基础,但随着情况的变化,主生产计划期的改变仍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寻求一个比较稳定的主生产计划,提出了时界的概念,向生产计划人员提供一个控制计划的手段。
在计划展望期内最近的计划期,其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总装配提前期;稍后的计划期其跨度加上第1计划期的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累计提前期。这两个计划期的分界线称为需求时界,它提醒计划人员,早于这个时界的计划已在进行最后阶段,不宜再作变动;第二个计划期和以后的计划期的分界线称为计划时界,它提醒计划人员,在这个时界和需求时界之间的计划已经确认,不允许系统自动更改,必须由主生产计划员来控制;在计划时界以后的计划系统可以改动。通过两种时界向计划人员提供一种控制手段。
在制定主生产计划的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的量,计算方法分述如下:
1、生产预测
生产预测用于指导主生产计划的编制,使得主生产计划员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能遵循生产规划的目标。它是某产品类的生产规划总生产量中预期分配到该项产品的部分,其计算通常使用百分比计划清单来分解生产规划。
2、未兑现的预测
未兑现的预测是在一个时区内尚未由实际客户订单兑现的预测,它指出在不超过预测的前提下,对一个最终项目还可以期望得到多少客户订单。计算方法是以某时区的预测值减去同一时区的客户订单。但是早于需求时界的累计未兑现预测如何处理,典型的MRPⅡ软件将提供不同的策略供用户选择,或移到需求时界之后的第一个时区,或忽略不计。
3、总需求
某个时区的总需求量即为本时区的客户订单、未兑现的预测和非独立需求之和。
4、可签约量(AvailableToPromise,简记为ATP)
签约量等于主生产计划量减去实际需求。此项计算从计划展望期的最远时区由远及近逐个时区计算。如果在一个时区内需求量大于计划量,超出的需求可从早先时区的可签约量中预留出来。
5、累计可签约量
从最早的时区开始,把各个时区的可签约量累加到所考虑的时区即是这个时区的累计可签约量。它指出在不改变主生产计划的前提下,积累到目前所考虑的时区为止,关于此最终项目还可向客户作出多大数量的供货承诺。
一般,主生产计划员首先根据总需求量、ATP、预计可用量和时界策略来制定主生产计划,然后,当新的操作数据产生时,再对主旨产计划进行维护。
例中,生产规划量、百分比清单、生产预测、配件预测、客户订单、非独立需求以及期初库存可用量都是事先给定的。对早于需求时界的未兑现预测,则采用移至需求时界后第1时区的策略。然后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各个时区的主生产计划量,给出一份主生产计划备选方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01:05
答:前提是有明确的综合生产计划,将产品的预测需求、订单、库存、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综
合考虑大致确定MPS方案,然后将方案与实际资源反复进行衡量,看是否平衡和符合实际条件,
移夜MIPS,或对资源进行增加,达到平衡后,报有关部门审批,MPS的输出主要有:计划生产量、
存货需求、待分配库存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01:05
答:前提是有明确的综合生产计划,将产品的预测需求、订单、库存、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综
合考虑大致确定MPS方案,然后将方案与实际资源反复进行衡量,看是否平衡和符合实际条件,
移夜MIPS,或对资源进行增加,达到平衡后,报有关部门审批,MPS的输出主要有:计划生产量、
存货需求、待分配库存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01:05
编制主生产计划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1、根据生产规划和计划清单确定对每个最终项目的生产预测。
2、根据生产预测、已收到的客户订单、配件预测以及该最终项目作为非独立需求项的需求数量,计算总需求。
3、根据总需求量和事先确定好的订货策略和批量,以及安全库存量和期初库存量,计算各时区的主生产计划接收量和预计可用量。使用如下公式从最初时区推算:
第K+1时区的预计可用量=第K时区预计可用量+第K+1时区主生产计划接收量-第K+1时区的总需求量(K=0,1,……)
第0时区预计可用量=期初可用量
在计算过程中,如预计可用量为正值,表示可以满足需求量,不必再安排主生产计划量;如预计库存量为负值,则在本时区计划一个批量作为主生产计划接收量。从而给出一份主生产计划的备选方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均衡生产的要求。
4、用粗能力计划评价主生产计划备选方案的可行性,模拟选优,给出主生产计划报告。
虽然经营规划、预测和生产规划可为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合理的基础,但随着情况的变化,主生产计划期的改变仍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寻求一个比较稳定的主生产计划,提出了时界的概念,向生产计划人员提供一个控制计划的手段。
在计划展望期内最近的计划期,其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总装配提前期;稍后的计划期其跨度加上第1计划期的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累计提前期。这两个计划期的分界线称为需求时界,它提醒计划人员,早于这个时界的计划已在进行最后阶段,不宜再作变动;第二个计划期和以后的计划期的分界线称为计划时界,它提醒计划人员,在这个时界和需求时界之间的计划已经确认,不允许系统自动更改,必须由主生产计划员来控制;在计划时界以后的计划系统可以改动。通过两种时界向计划人员提供一种控制手段。
在制定主生产计划的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的量,计算方法分述如下:
1、生产预测
生产预测用于指导主生产计划的编制,使得主生产计划员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能遵循生产规划的目标。它是某产品类的生产规划总生产量中预期分配到该项产品的部分,其计算通常使用百分比计划清单来分解生产规划。
2、未兑现的预测
未兑现的预测是在一个时区内尚未由实际客户订单兑现的预测,它指出在不超过预测的前提下,对一个最终项目还可以期望得到多少客户订单。计算方法是以某时区的预测值减去同一时区的客户订单。但是早于需求时界的累计未兑现预测如何处理,典型的MRPⅡ软件将提供不同的策略供用户选择,或移到需求时界之后的第一个时区,或忽略不计。
3、总需求
某个时区的总需求量即为本时区的客户订单、未兑现的预测和非独立需求之和。
4、可签约量(AvailableToPromise,简记为ATP)
签约量等于主生产计划量减去实际需求。此项计算从计划展望期的最远时区由远及近逐个时区计算。如果在一个时区内需求量大于计划量,超出的需求可从早先时区的可签约量中预留出来。
5、累计可签约量
从最早的时区开始,把各个时区的可签约量累加到所考虑的时区即是这个时区的累计可签约量。它指出在不改变主生产计划的前提下,积累到目前所考虑的时区为止,关于此最终项目还可向客户作出多大数量的供货承诺。
一般,主生产计划员首先根据总需求量、ATP、预计可用量和时界策略来制定主生产计划,然后,当新的操作数据产生时,再对主旨产计划进行维护。
例中,生产规划量、百分比清单、生产预测、配件预测、客户订单、非独立需求以及期初库存可用量都是事先给定的。对早于需求时界的未兑现预测,则采用移至需求时界后第1时区的策略。然后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各个时区的主生产计划量,给出一份主生产计划备选方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01:05
答:前提是有明确的综合生产计划,将产品的预测需求、订单、库存、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综
合考虑大致确定MPS方案,然后将方案与实际资源反复进行衡量,看是否平衡和符合实际条件,
移夜MIPS,或对资源进行增加,达到平衡后,报有关部门审批,MPS的输出主要有:计划生产量、
存货需求、待分配库存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01:04
编制主生产计划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1、根据生产规划和计划清单确定对每个最终项目的生产预测。
2、根据生产预测、已收到的客户订单、配件预测以及该最终项目作为非独立需求项的需求数量,计算总需求。
3、根据总需求量和事先确定好的订货策略和批量,以及安全库存量和期初库存量,计算各时区的主生产计划接收量和预计可用量。使用如下公式从最初时区推算:
第K+1时区的预计可用量=第K时区预计可用量+第K+1时区主生产计划接收量-第K+1时区的总需求量(K=0,1,……)
第0时区预计可用量=期初可用量
在计算过程中,如预计可用量为正值,表示可以满足需求量,不必再安排主生产计划量;如预计库存量为负值,则在本时区计划一个批量作为主生产计划接收量。从而给出一份主生产计划的备选方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均衡生产的要求。
4、用粗能力计划评价主生产计划备选方案的可行性,模拟选优,给出主生产计划报告。
虽然经营规划、预测和生产规划可为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合理的基础,但随着情况的变化,主生产计划期的改变仍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寻求一个比较稳定的主生产计划,提出了时界的概念,向生产计划人员提供一个控制计划的手段。
在计划展望期内最近的计划期,其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总装配提前期;稍后的计划期其跨度加上第1计划期的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累计提前期。这两个计划期的分界线称为需求时界,它提醒计划人员,早于这个时界的计划已在进行最后阶段,不宜再作变动;第二个计划期和以后的计划期的分界线称为计划时界,它提醒计划人员,在这个时界和需求时界之间的计划已经确认,不允许系统自动更改,必须由主生产计划员来控制;在计划时界以后的计划系统可以改动。通过两种时界向计划人员提供一种控制手段。
在制定主生产计划的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的量,计算方法分述如下:
1、生产预测
生产预测用于指导主生产计划的编制,使得主生产计划员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能遵循生产规划的目标。它是某产品类的生产规划总生产量中预期分配到该项产品的部分,其计算通常使用百分比计划清单来分解生产规划。
2、未兑现的预测
未兑现的预测是在一个时区内尚未由实际客户订单兑现的预测,它指出在不超过预测的前提下,对一个最终项目还可以期望得到多少客户订单。计算方法是以某时区的预测值减去同一时区的客户订单。但是早于需求时界的累计未兑现预测如何处理,典型的MRPⅡ软件将提供不同的策略供用户选择,或移到需求时界之后的第一个时区,或忽略不计。
3、总需求
某个时区的总需求量即为本时区的客户订单、未兑现的预测和非独立需求之和。
4、可签约量(AvailableToPromise,简记为ATP)
签约量等于主生产计划量减去实际需求。此项计算从计划展望期的最远时区由远及近逐个时区计算。如果在一个时区内需求量大于计划量,超出的需求可从早先时区的可签约量中预留出来。
5、累计可签约量
从最早的时区开始,把各个时区的可签约量累加到所考虑的时区即是这个时区的累计可签约量。它指出在不改变主生产计划的前提下,积累到目前所考虑的时区为止,关于此最终项目还可向客户作出多大数量的供货承诺。
一般,主生产计划员首先根据总需求量、ATP、预计可用量和时界策略来制定主生产计划,然后,当新的操作数据产生时,再对主旨产计划进行维护。
例中,生产规划量、百分比清单、生产预测、配件预测、客户订单、非独立需求以及期初库存可用量都是事先给定的。对早于需求时界的未兑现预测,则采用移至需求时界后第1时区的策略。然后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各个时区的主生产计划量,给出一份主生产计划备选方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01:05
答:前提是有明确的综合生产计划,将产品的预测需求、订单、库存、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综
合考虑大致确定MPS方案,然后将方案与实际资源反复进行衡量,看是否平衡和符合实际条件,
移夜MIPS,或对资源进行增加,达到平衡后,报有关部门审批,MPS的输出主要有:计划生产量、
存货需求、待分配库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