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1:22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R.Hooke,1635-1703)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切片,首次发现蜂窝状的植物细胞。此后100多年间,许多学者对动植物细胞进行了广泛的观察,但对细胞的内在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地位尚不明了。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的基本构造;细胞不仅本身是独立的生命,并且是植物体生命的一部分,并维系着整个植物体的生命。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A.H.Schwann,1810-1882)受到施莱登的启发,结合自身的动物细胞研究成果,把细胞说扩大到动物界,提出一切动物组织均由细胞组成,从而建立了生物学中统一的细胞学说。
1858年,德国病理学魏尔肖(R.C.Virchow,1821-1902)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著名论断,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生命自然发生说的观点。至此细胞学说才全部完成。
现今的细胞学说包括三方面内容:细胞是一切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对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为一个生命活动单位,执行特定的功能;现存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
细胞学说将植物学和动物*系在一起,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向微观领域的发展。恩格斯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注] 此处有罗伯特·胡克 (1635.7.18-1703.3.3)与列文虎克(1632.10.24-1723.08.26)两位科学家,在中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中,有时罗伯特·胡克被译作“虎克”。
1.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人体是怎样构成的?这个问题首先引起了解剖学家的注意。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A.Vesalius)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解释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的比夏(M.F.X.Bichat)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在此期间,人们已经发明了显微镜,可以进行显微观察。可惜比夏不相信显微镜,认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光影的假像,只相信“眼见为实”。
2.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它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在17世纪,许多显微镜的制作者,同时也是生物体微观结构的研究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意大利的马尔比基(M. Malpighi)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也没有进一步考虑生物体结构的一致性。
3.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18世纪,德国一位研究海洋生物的自然哲学家提出,复杂的有机体都是一种球状小泡似的纤毛虫的聚合体。这些纤毛虫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而将其生命从属于一个整体。这一理论虽然缺乏实验依据,却唤起了实验科学家的注意。施莱登、施旺也由此受到了启发。
施莱登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并把研究情况告诉了施旺。当时施旺正在研究脊椎动物脊索和软骨的结构,受到施莱登的启发后,决意要“证明两大有机界最本质的联系”,并发表了研究报告《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施旺还说:“现在,我们已推到了分割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
4.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施莱登和施旺所说的“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被描述为从老细胞核中长出一个新细胞,或者是在细胞质中像结晶那样产生新细胞。后来,施莱登的朋友耐格里(K. Nageli)用显微镜观察了多钟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的结果。还有些学者观察了动物受精卵的*。在此基础上,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R.L.C. Virchow)总结出“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个断言,至今仍未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