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03:3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8 18:26
昆曲是发源于中国苏州昆山的一种艺术体系,它杂糅了唱、念、做、表、舞蹈以及武术等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昆曲用鼓、板等乐器控制音乐节奏,用三弦、曲笛 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以苏州官话为说唱语言,是地方戏曲中出类拔萃的一种艺术形式。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时期,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统治,各族人民摆脱了*枷锁,生产恢复、商业发展,人们的娱乐爱好也从“北剧(元杂剧)”偏向于“南戏”。南戏进人复兴 期,不过当时南戏的唱腔非常多,昆山腔就是众多南戏中的一种。明朝万历之前,昆山腔还是仅仅流传于吴中的“小集南昌”的清曲,影响范围不大, 特点是轻柔婉约。到了万历中叶后期,昆山腔才有了变革发展的趋势,嘉靖年间,北曲清 唱家魏良辅来到吴中地区,发现南曲唱腔“率平直、无意致”,于是在昆山腔的基础上,借鉴海盐、余姚等腔的优点,结合北曲中抑扬顿挫、索纤牵结、停声、依腔、贴调等唱法, 将昆山腔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而昆山腔的清唱被搬上舞台,是从梁辰鱼的《浣纱记》开始的。梁辰鱼是明朝著名的戏曲作家,通音律,擅诗词,魏良辅发展昆山腔后,他大受鼓舞,学习昆山腔的同时,创 作了以西施为主要人物的《浣纱记》。《浣纱记》从音乐上弥补了水磨调的冷唱缺陷,同时把传统文学和新的唱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借助锣鼓之势以剧场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 从此以后,昆山腔正式发展成为昆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8 18:26
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而盛行于苏州。它起初称为昆山腔,与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并称为四大声腔。“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在明代万历之前,还只是流行于吴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在嘉靖、隆庆年间,江西南昌人魏良辅认为当时的一些南曲唱腔“率平直无意致”,于是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参考海盐、余姚等腔的优点,并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即“抑扬顿挫,索纤牵结,停声、偷吹、依腔、贴调”等有装饰色彩的润腔手法)把昆山腔作了很大的改革与发展。魏良辅非常讲求唱法上的吐字、过腔、收音。同时,在北曲弦索名家张野塘的协助下,“更定弦索音节,使与南音相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8 18:27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