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20: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5:11
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蓄水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淤地坝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具体做法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各中等规模的小沟小河内(控制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选狭窄部位,从两面山上取土筑成与山头同高的大坝,把整条沟彻底锁死。
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陕西子洲县黄土洼,因自然滑坡,形成“天然聚湫”,后经人工整修,形成坝高60米,淤地800多亩的淤地坝。坝地土质肥沃,年年丰收,一直是当地人民群众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
有文献可考的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的山西汾西县。据《汾西县志》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涧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
当时的汾西县知县毛炯曾布告鼓励农民打坝淤地,提出“以能相度砌棱成地者为良民,不入升合租粮,给以印帖为永业”。从此,筑坝淤地在汾西县得到不断发展,到新中国建立前夕,该县已有坝地数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