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20: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9:31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对开启民智,使中国迅速进入文明社会,并为中国的大一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以说,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其他文明古国那般*并消失,儒家学说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而孔子也因此也被尊为圣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第二个儒学大家是孟子,孟子是儒学的集大成者;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辑录成《孟子》一书,倡导“以仁为本”。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这样的状况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孟子把气节也十分看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于这种嗟来之食,孟子应该是不屑一顾的。
但是真正让儒学发扬光大的,还是从董仲舒给汉武帝刘彻提议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但是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但是第三个儒家大家是却是朱熹,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世几乎所有想要改革变强的君王,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但是野史有传朱熹“扒灰”和娶漂亮小尼姑,不知是真是假,但是宋以后的封建王朝女性都极恨朱熹却是真的。
第四个儒学大家是王守仁,也就是王阳明了。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日本维新派中有一个大名鼎鼎,打败过大清的北洋舰队、击败过*海军,创造过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的东乡平八郎,总把一方印章佩在身边,上面刻着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日本能迅速窜升与欧美列强分庭抗礼,这一切都归功于明治维新的成功。但是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究其原因根本不是因为日帝明治的*手腕有多少过人之处,也不是因为德川家族*,而完全是因为日本人充分效法了王阳明,在日本,阳明学一度被奉为“显学”,对其革新运动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以至成为明治维新的最重要精神武器。
古代对于所谓“圣人”的标准,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徳,德行遍处施行。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也就成了评定“圣人”的标准,纵观历史,也只有孔子和王守仁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