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 魏野诗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23:1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2:15
我寻仙问道,不小心来到了蓬莱仙岛,(可是却没碰着仙人,仙人应该去采灵芝仙草了吧),这里到处香气弥漫,松花自落。采灵芝仙草的仙人到底在哪里呢,怎么到现在还不回来,这满地的白云也没人打扫。
“白云遍地无人扫”,画龙点睛之笔,谐趣脱俗,同时也写出了作者想领略一下仙人风采的心情!从全诗来看,作者是在写“寻隐”,倒不如说是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作者] 魏野,宋初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自筑草堂於陕州东郊,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当时显宦名流如寇准等多与他交游。宋真宗西行汾水时曾召见他,但他回避不见。终生不仕,死后追赠著作郎。 《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草堂集》 2卷,《钜鹿东观集》10卷。前者有《两宋名贤小集》本;后者为其子魏闲所编,有《峭帆楼丛书》本,另《补遗》1卷,《附录》1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2:16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贾岛是大家熟悉的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提起他,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为了是用“推门”好,还是“敲门”好,他费尽心机。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知道贾岛炼字上的工夫,其实,炼字并不能概括他诗歌创作的特点。《寻隐者不遇》信笔所之,脱口而出,句句明白如话,字字平淡无奇,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挑出来推敲、玩味的。然而,正是这“明白如话”,“平淡无奇”,形成了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含糊其辞,妙在其中。
明白如话的诗,又怎么会是含糊其辞呢?它的妙处又在何处呢?
除诗题外,全诗只有区区20字,却涉及到三个人物:寻者、童子、隐者。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中的主角应该是隐者,因为他是“寻”的对象,是诗歌主要描述的人物。可是,诗中的前两句,写诗人与童子的一问一答;后两句寓问于答中,四句诗对隐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明确交待:其身份、气质、品格等等,都深深地隐在诗句的背后。这不是含糊其辞吗!
然而,正是这“含糊其辞”,给读者留出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只要细心地品味诗句,你不难发现隐者若即若离,时隐时现,活跃在诗句营造的画境深处。深入一想,诗中的古松、白云、青山、童子、草药,哪一样不与隐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他身居云山,远离尘世,与青松做伴,与童子相依,采药为生,济世活人,其超凡的隐者身份,高古脱俗的气质,闲适高雅的品格,在含糊其辞的诗句之中,在隐隐约约的画境深处,飘然显现。可见,写人不见人,却又在字里行间飘忽闪现,正是“含糊其辞”的妙处。
诗人写人物含糊其辞,表达自我感情时也颇为“含糊其辞”。按照常人的心理,寻人不遇,多多少少都会在心里激起情感的波澜:或渴望、或失望、或激动、或怅惘。而诗人面对“寻”而“不遇”,诗句中没有一句明确表示情感话语,淡淡而入,淡淡而出,仿佛一切与已无关。古人云“诗言志”。志者,心声也。没有诗人的感情能成为一首诗吗?当然,诗人不是没有感情,只是表达得“含糊”而已。
其实,诗人的内心并非古井止水,波澜不惊。“松下问童子”,一个问字,就透露出诗人饱含仰慕之情,满怀希望而来。而童子的“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满怀的希望一下子坠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从沸点降至冰点。继而“只在此山中”一句,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一丝希望:隐者没有远去,或许还有见面的可能。可是“云深不知处”又让人迷茫:云海漫漫,深远飘渺,隐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一问一答,几起几伏,曲折尽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澜。最后,借助“云深不知处”的画面,任读者去眺望,去探求,去咀嚼……从迷蒙的画面中,去体会诗人心中那一丝寻而不遇的惘然若失之感,得出自己的感受。这岂不是含糊之极,又清楚之至吗?
言简方可意长,含糊才有余韵。所谓“含糊其辞”只是一种“含蓄”的表述手法。《寻隐者不遇》中,诗人用明白如话的诗句,表达“含糊其辞”的意象,是他苦心孤诣的追求,这或许正是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一条重要的原因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2:16
寻隐者不遇
魏野(北宋)
寻真误入蓬莱岛,
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
白云遍地无人扫.
注释:
隐者:.隐士,处士,都是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从“寻真”,“蓬莱”两个词,可以推测,在这里隐者是指所谓的仙人
真:即仙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松花:松树的花.
老:衰老,引申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采芝: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此处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仙人.
遍:一作“满”.
译文:
我寻仙问道,没成想却来到了蓬莱仙岛,
这里到处香气弥漫,松花自落.
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现在还不回来,
这满地的白云(幸好)也没人打扫.
鉴赏:
作者通过想象,虚构了一个寻找仙人的事件,同时展现了蓬莱仙境之美.既是“寻真”,何为“误入”,实乃诗人内心使然,才来到这个地方.所以这里使用“误入”一词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道出了诗人对这次意外事件的惊喜,惊喜的是来到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惊喜的是看到了这里不同凡响的美景;第二,暗含了诗人对仙人的崇拜,对仙人生活的向往,没有烦恼,无欲无求,自由自在,超然出尘.“白云遍地无人扫”,画龙点睛之笔,谐趣脱俗,亦抑亦扬,既也写出了诗人对领略仙人风采的期待,又写出了这种期待落空之余的喜悦,“白云遍地”,多么迷人,万一仙人到来,把它清扫了,岂不更加遗憾.
从全诗来看,诗人是在写“寻隐”,倒不如说是诗人对仙人(或者说是隐士)生活的无限向往.《易经》曰:“天地闭,贤人隐”,《论语》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向来有这种“隐”的文化和现象,所以这首诗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状况的不满.
[作者]
魏野,宋初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自筑草堂於陕州东郊,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当时显宦名流如寇准等多与他交游.宋真宗西行汾水时曾召见他,但他回避不见.终生不仕,死后追赠著作郎.
《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草堂集》
2卷,《钜鹿东观集》10卷.前者有《两宋名贤小集》本;后者为其子魏闲所编,有《峭帆楼丛书》本,另《补遗》1卷,《附录》1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2:17
《寻隐者不遇》是宋代诗人魏野去拜访一位隐居蓬莱岛的饮食,可是没有遇到而写下的。魏野去拜访一位隐居在蓬莱岛的隐士。他发现这里非常的美,高山环绕,松涛阵阵。诗人岛隐居者的居处时隐居者去采药了。诗人有些失望,可看到像天上一样的风景时,心情又开朗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2:17
匕首y匕尔雅典娜女神节奏感觉?搞事斑来不来啊C刁民想吃什么时候回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不要脸的东西吗呢吗呢吗呢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