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马老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21: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7:26
邹文琴和马淑明老师都在1961年考入*音乐学院,l 964年3月份成立中国音乐学院
时,他们和北京艺术学校民族音乐系的同学走到了一起。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而努力!
回忆起当年学生时代,她们立刻激动地娓娓道来。当时的副院长马可,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和同学一起打球,平易近人,艰苦朴素,自我做起,带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当时声乐系的系主任是汤雪耕教授,他能做到对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学习的机会,实践的机会。当时,学院组织同学们下乡劳动、实践,汤雪耕老师就和同学们住在一起,地上铺一层稻草,上面再铺一层褥子,一点都不搞特殊。他关心每一个同学的生活,就像一位老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一个同学,爱护着每一个同学。当时有一次邹老师演出,自己不会化妆,汤老师来到后台看到了,便拿起化妆笔,对着邹老师,比划好长时间,最后也无奈的把笔放下了,因为他也1i会画。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里面,包含r多少的关心和责任心。也就是这一个动作一直影响着邹老师,让她一直坚定这个信念,要好好演出,好好地疼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马淑明老师和邹文琴老师愧疚地|兑,那些老师们给了我们这么多帮助、鼓励和爱护,我们却连一个卡片都没有给过老师,没给老师倒过一杯热水。
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的这一年,她们每周六都要到工厂辅导、演出,还有一次去农村劳动、实践、采风的机会。并且还有一个半工半读班,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人一休息就要唱,每一个人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并且每周都有音乐会,“学生音乐会”。邹老9m和马老师常担任独唱。
经过了十年文化大*后,学院复院势在必行。当时有五个专业,器乐、声乐、歌剧、作曲、理论。学院将邹老师和马老师调回了声乐系。第一年,邹老师和马老师分别去*和内蒙招学生,组建民族班。招来的学生,连汉语都不会讲。有一次马老师让学生把口腔打开,把小舌头露出来,学生疑惑的说:“老师,你是问我中午吃什么饭吗?”。还有一次,学生到邹老师家补课,一进门就说:“凌!”,老师很纳闷,最后才知道,才知道是“冷”,邹老师赶紧买油饼给他吃,给他加衣服,直到学生缓过来了才开始上课。就在这种语言小通的情况下,学生们由不会唱歌到获国家大奖。直到现在,这些学生还常给两位老师打电话,她们每年都收到不计其数的贺卡,从除夕到大年初一要接一、二百个学生的拜年电话,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祝福和思念,都在肯定着老师的付出,这种真诚、朴实的感情,是老师们感到最欣慰的老师就是这样地爱着每一个学生,母校也是这样地留恋着每一个校友。在学院四十周年华诞之际,两个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每一位年轻的教师:爱惜人才,以德育人,永攀艺术高峰! 希望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