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大绑”里是哪五种绑法?具体怎么个绑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4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5:18
五花大绑,是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五花大绑分为小绑和大绑。所谓小绑,只是专绑双手,身体其它部位不着绳索。有一种押解式*(又叫穿小麻衫)则正相反:犯人从颈到肩至大臂都被*,独小臂与双手不绑,大臂被向后缚紧,且与颈、肩、上身固定,无法活动,小臂和双手却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这是为了让犯人在押解途中即无充分自由,又能勉强自理生活(比如吃饭、喝水等),反之则称执行式。大绑则是除*手腕外,或缚双臂,或缚身体,甚至胸、传统形五花大绑
正面式
1、先把绑绳(七米左右)对折作一小绳圈(不作圈亦可)。
2、把绳圈搭在后脖颈上。
3、把绳子分别向前顺两肩拉过,垂在胸前。
4、把绳子分别从两腋下穿至后面(抹肩)。
5、在上臂上缠绕两或三圈,下臂一圈,每绕一圈须打结以防下滑。
6、把两面绳头拉回背中,向上引过后脖颈的绳圈。
7、以下为完成样式:
将穿过后颈绳圈的绳子用力向下拉,同时把犯人的双腕交叉,用拉下来的绳子牢牢捆住,然后余绳分别向上穿过大臂最下一圈勒绳,反向穿过另一大臂的最上一圈勒绳,穿好后用力拉紧,汇总于背上小绳圈。(此为垂缚)
反面式
1、先把绑绳(七米左右)对折作一较大绳圈。
2、绳圈在前,从犯人头上套下,从前向后圈住犯人喉部。
3、把绳圈后的绳子分别从犯人两腋下穿至前面。
4、在上臂上缠绕两或三圈,下臂一圈,每绕一圈须打结以防下滑。
以下各步与正式相同,大多为垂缚。
改良形五花大绑
传统五花大绑流行最广,时间最长。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尤其是正面式捆法中的抹肩,在监视不严的情况下,容易脱缚。犯人如能找到尖端突出的东西如较硬的树叉、栏杆的尖头、甚至门、窗上部的尖角等物体,就能将抹肩的绳子挑到身后,使绑绳出现松动。又因为整条绑绳是一体的,只要一处松动,经不断挣扎,就会越来越松,最终使犯人脱出绳扣。而传统五花大绑的反面式虽无此弊端,但绑绳长期勒紧喉部,会造成被缚者的种种意外。因而,又出现了改良的五花大绑,这种绑法比起传统绑法来只有一处改动,就是把第4步的抹肩改成胸口小交叉,即把搭在颈后的绳先在胸口前交叉再穿过两腋下缠绕上臂,其它步骤与传统绑法相同。这样,绑绳各处缠绕牵拉,不易拉脱,只要真正绑牢,是难以脱缚的。
由于长期的文化隔离,港台的改良五花大绑与*出现了一点差别:即绳圈套颈后两绳头引向前,即不是经过腋下,也不是进行交叉,而是在喉前交扭成一股,一直向下扭到胸前,然后分开再向后缠缚大臂,以后程序基本与*相同。背、脖颈、手臂等部位全都用绳捆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5:18
唯美5
参考资料:唯美5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5:19
拿麻花勒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5:20
你在哪儿?让我来绑你一次,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