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发生在什么时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3 19:1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0:52
请问各位朋友,你们的答案能回答历史考试问题吗,要是这样回答,楼主非要被打零分不可。
1、*:李自成是农民起义领袖,他的均田免粮口号符合广大农民阶级的愿望。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并建立了农民政权。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李自成起义最终失败了。
2、我个人见解,切记,不可用于回答考试问题:李自成造反并非偶然。他不过是一场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深广的*与民间冲突的一部分。
崇祯十二年春,皇上在全国范围内加派730万两
白银,作为练兵费用,叫做练饷。这是崇祯即位之后的第四次大规模加税,全国人民的纳税总
额至此几乎翻了一番。
皇上的思维原来似乎是直线的,他想多敛钱,多练兵,从而消灭反叛者。在敛第一个、第二个、甚至第七八个一百万的时候,这种思维似乎还对头,银子多了,兵也多了,叛乱也开始平息了。但是这条路越往前走越不对劲。敛钱敛到
第十几个一百万的时候,老百姓加入叛乱队伍速度和规模陡然上升。皇上新敛到的那些军费,新增加的兵力,还不足以*新制造的反叛。如此描述这个转弯,带了点现代边际分析的味道,明朝人确实没有如此清晰地讲出来。不过他们显然意识面前存在一个致命的拐弯。这个死弯在我们两千多年帝国的历史上反复出现,要过无数人的性命,现在又来要崇祯的命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U形山谷,从侧面看,崇祯率领着官府的大队人马一路压将下去,挤压出更多的钱粮和兵员,*各地的叛乱,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越往后越费劲,最后他撞到了
谷底。这时候,他的努力便造成了完全相反的后果。沉重的赋税压垮了更多的农民,*出了更多的土匪和造反者,叛乱的规模和强度反而开始上升了。
李自成也是被*的赋税*反的。我看到过一句崇祯元年农民造反前的动员口号:饿死也是死,当强盗也是死,坐等饿死,还不如当强盗死!这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当良民和当强盗的风险已经相等了,而当强盗活下去的希望却大得多,这就是崇祯死弯的谷底。
官军抢劫百姓,与官军的表现相反,李自成的军纪越来越好。高斗枢在《守郧纪略》中说:早先,张献忠和李自成每攻陷一城,就要大肆抢掠一场。到壬午(1642)夏秋,李自成和罗汝才每得一城,则改为派“贼”防守,并且严禁抢掠,以笼络民心。
马世奇还向皇上汇报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他说“贼”知道百姓恨什么,专门打出了“剿兵 安民”的旗号,结果百姓望风投降。而“贼”进一步发放钱粮赈饥,结果老百姓把“贼”当成了归宿。形势发展到这个份上,剿匪已经没有“剿兵”的旗号吸引人了,漂亮话的作
用也就到头了。
没有李自成,谷底会比较深,非等到“反正也是一死”的时候才算到了底。有了李自成之类
的强大反对势力,人们利害计算的结果顿时改变,崇祯死弯的谷底就要抬高了。李自成的力量
正在发展壮大,不那么容易被消灭,反过来倒有得天下的可能,这时候造反的风险就降低了,甚至比当流民的风险还要低了。而自己当官坐天下的利益似乎也可以列入人生预算了。此外,李自成等辈将大批官军吸引过去,闹得全国各地兵力空虚,无论是造反起义还是当土匪抢东西,风险都大幅度降低了。到了这种时刻,当然不必等到快饿死的时候再造反。这已经不是生死 之间的选择,而是怎样更有利的选择,是比生死底线高出一大截的选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0:52
发生在崇祯二年即1629年。失败于顺治二年即1645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0:53
1630年,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0:53
1630年,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1644年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0:54
明末,李自成推翻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