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3 17: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1:45
对于古代战场上的士兵来说,恐惧和利益似乎是两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人人都怕死,但那些敢于挑战死亡的战士,往往会得到荣誉、财富和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中国人来说,按首级算军功也算是一个惯例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朝,都有按斩获敌军数量决定奖励的规则。这样的传统,似乎和士兵是否站在前排没有关系。然而在“杀敌等于收获”这一规则下,奖励的*会促使人们前进,而更靠近敌军的位置上确实有更多杀敌的机会。在这种鼓励下,许多愿意进攻的部队也确实登上了舞台。
当然了,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会出现指挥官临时起意而给出的奖励。有时,在战场上特别引入注目的士兵,会引起指挥官的注意,因此在战后获得奖励。有时,指挥官会为了打破某种僵持而给出悬赏。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第一个打进某某地的,赏某某物!”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罗马人特别青睐勇士。对于军团士兵来说,奋勇前进带来的不只有实际收益,还有前途。百夫长这一*,对试图升迁的罗马人来说是一道关,很多人的升迁就到此为止了,他们也就在百夫长的位置上老去。
这个百夫长也不年轻了。
因此,百夫长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勇气,以此来赢得上司的注意和手下的爱戴。如果要升迁,这两样东西缺一不可。这些百夫长热衷于看似毫无逻辑的冒险行为:在军团守卫防御工事时,这名百夫长会突然离开自己的百人队,跃过罗马人的壕沟和胸墙,跳到敌人当中,杀死两三个敌人,再跳回工事后面。
有时,这种行为会变得非常戏剧化。据记载,曾经有两名百夫长都想争取首席百夫长的职位。因此当其中一人跳出防御工事、闯入敌军当中时,另一个人也跟了上去,不让对方抢了风头。然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这两个百夫长先后陷入险境,而当时没有遇险的那人必须回去,拯救自己的竞争者兼战友。
帝国时期的罗马军团兵。
攻城自古以来就是一件苦差事。为了攻入敌军的防御工事,进攻方经常要承受更大的伤亡、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东方和西方都有“奖励第一个入城者”这样的传统。
在罗马,人们会给第一个登上敌军城墙的士兵发放纪念品,这是一种头冠,做成了城墙的形状,以显示先登者的勇气。在中国,“先登死士”一直是一个特殊的褒义词。“捷足先登”这个词,最初指的也并不是抢占先机或者抢达目的,而是指身为先锋的行为。在中世纪,先登上城墙的战士会获得荣誉、称赞和高贵者的注意,很多地方还在战利品分配上优待这些勇士。
在文艺复兴时期,*炮和大方阵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危险。没有任何人愿意站在火*面前。同时,近代军队逐渐形成,大部分的军人已经开始依靠工薪和契约、而不是封建义务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军队使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奖励形式:站在队伍前排的,拿两倍工资。当敢死队的,拿两倍工资。即使在这样的奖励下,很多这种位置仍然被认为是凄惨无望的,但总得有人站在前排,也总会有被强令的重甲兵、或者真不怕死的亡命徒会去站。
在人类的战争史上,机遇和危险总是并存的,而让下属接受危险的方式,往往就是给予诱人的机遇。随着时代的进步,近代军队的形成,军队也不再依靠这种悬赏来提振勇气,而是依靠纪律、训练、认同感等等要素。先登者的演变,很大程度上也记录了军事本身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