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肝有什么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1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9:38
肝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最大的腺体,它不仅分泌胆汁参与消化活动,而且有营养物质代谢、贮存糖原、解毒、吞噬防御等重要机能,在胚胎期还有造血功能。
肝的重量约占体重的1/50~1/40,小儿肝相对比*的大。据统计,成年男性肝为1230~1500克,女性肝为1100~1300克。
肝的位置和形态
人的肝脏位于腹腔,大部分在腹腔的右上部,小部分在左上部,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一般重约1200~1600g,约占*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部,大部为肋弓所覆蔽。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的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其最高点右侧相当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
肝质软而脆,呈红褐色。受到暴力打击时容易破裂引起大出血。肝上面膨隆(图:肝的上面),对向膈,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肝的下面(图:肝的下面)朝向左下方,邻接腹腔一些重要脏器,故又叫脏面,脏面的*有一横裂叫肝门,为肝管、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门户。
肝下面中间的横沟是肝门,肝管、肝动脉、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肝门的右前方有胆囊。肝的表面包有一层浆膜,通常称为被膜,被膜的疏松结缔组织深入肝的实质,将整个肝脏分隔成50万-100万个结构基本相同的肝小叶。(图:肝的结构)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肝小叶呈六角柱状。在肝小叶*贯穿着一条小静脉称为*静脉,肝细胞以*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成一行行的肝细胞索(肝细胞板\肝板),肝细胞索之间的空隙是肝血窦,窦壁有枯否氏细胞,能否噬异物。肝血窦互相吻合,并与*静脉相通。相邻两条肝细胞索之间的间隙形成的小管道称毛细胆管(胆小管)。门静脉、肝动脉分别带着从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含氧动脉血同肝管一起由肝门入肝并分支伴行在肝小叶之间,分别称为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胆管,它们所在的这个区域称汇管区。通过肝动脉流入肝脏的动脉血以及通过门静脉流入肝脏的静脉血,分别经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流入肝血窦,在此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然后汇入*静脉,最后汇集成肝静脉入下腔静脉。
胆小管汇集成稍大的管道,再逐级汇集成更大的管道,最后形成左、右肝管经肝门出肝。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小管,经各级胆管和肝管流出。门静脉和肝动脉入肝后反复分支,最终与肝血窦相连接,在此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代谢。
肝血窦中的血液经*静脉及各级静脉,最后由肝静脉出肝,汇入下腔静脉。
胆汁从肝管出肝后并不立即直接流入十二指肠,而是首先贮存于胆囊内,间断性地排放入十二指肠。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前在肝外流经的管道总称为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和胆总管(图:胆囊系统模式图)。
肝细胞不断分泌的胆汁,入毛细胆管,经小叶间胆管流到左右肝管,再经肝总管入胆总管,最后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流入十二指肠;或由肝总管转经胆囊管入胆囊贮存。在食物消化时,胆囊收缩,将胆汁则排入十二指肠以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有很多功能。有人把肝脏比作体内的化工厂,是有一定道理的,肝内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达500种以上,其主要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代谢功能: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后,肝脏就能将它合成肝糖元并贮存于肝脏,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体利用,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变化时,肝脏具有调节作用。②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除白蛋白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以及血浆蛋白质的生成、维持和调节都需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③脂肪代谢。中性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均在肝内进行。④维生素代谢。许*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⑤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能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往往有*减退,腋毛、*稀少或脱落。男性阳痿,*萎缩,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还可出现肝掌及蜘蛛痣等。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分解与合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等,主要是在肝内实现的,由于三大营养物质在分解时能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肝也是产热器官。
2、解毒作用:肝脏可以将进入体内或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通过氧化和结合的方式,将有毒物质变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如体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经肝作用转变成无毒性的尿素由尿排出体外。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有毒物质,大多经肝细胞的作用使其毒性消失、减弱或结合,转化为可溶性的物质以利于排出。肝脏还可将氨基酸代谢产生的大量有毒的氨经肝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内质网上有关酶的作用,形成无毒的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肝脏是人体内主要的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都要经过肝脏处理,使毒物成为比较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3、吞噬作用:肝血窦,窦壁上的星状细胞具有吞噬细菌、异物和衰老红血球的作用。故有防御功能。肝血窦的星形细胞是吞噬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肠道吸收的微生物、异物等有害物质,多被星形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
4、合成制造和贮存功能:肝脏在胚胎第8~12周为主要造血器管,至*时由骨髓取代,造血功能停止。肝病时可引起血液的异常变化,如红细胞实质的改变和数量的减少,可造成溶血及各种贫血。血小板的减少可造成出血,严重时可危及人的生命。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脏仍有可能恢复其造血功能,如慢性失血所致的小红细胞。危重肝病在严重贫血与溶血的同时,可出现棘细胞(齿轮细胞)。肝炎时嗜酸细胞增多,此时肝脏释放出大量嗜酸细胞趋化因子以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这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以上情况均说明肝脏存在造血功能,而且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其造血功能恢复。在胚胎时期,肝能制造红细胞,出生后渐被骨髓造血功能所代替,但血液中很多成分如纤维蛋白元、凝血酶元、肝素、白蛋白、胆固醇等仍然由肝脏制造。肝脏内还可以贮存许多重要的物质,如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D、K、B2、B12、叶酸和烟酸等)、肝糖元、脂类、铁等。肝脏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达500种以上,从消化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入肝脏,由肝细胞合成机体内的多种物质,如血浆蛋白质,即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球蛋白、脂蛋白及糖元等,糖元贮存于肝细胞内,其分解物质(葡萄糖等)则释放入血。肝细胞也参与维生素的代谢,如贮存维生素A、B、D、K等。肝细胞还合成胆固醇、胆盐等物质。星形细胞 (Kupffer)有贮铁的功能。
5、分泌和排泄功能:肝细胞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如果没有胆汁,食入的脂肪约有40%从粪便中丢失,而且还伴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良。同时还可以将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胆色素)以及进入体内的细菌,随胆汁排入肠道。
肝脏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
无论是肝炎、肝硬化,还是肝癌,其肝实质细胞均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坏,使肝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代之以任维组织增生。
肝脏病人的食品,要有利于保护肝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富含维生素B、C的食品有保护肝脏的功用。蛋白质可以帮助已操作的肝细胞恢复和促进肝细胞再生。患者可多吃瘦肉、牛奶、鸡蛋、鱼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保持肝细胞糖元含量,用于肝细胞的构成和增生,但也不可过多,以免影响消化酶的分泌。此外,肝脏病人要*脂肪食品。因为:一、脂肪进入肝内不易运出,在肝内堆积,会形成脂肪肝;二、肝脏病人胆汁分泌少,食入的脂肪不易消化。尤其是急性期的肝炎病人,每天食脂肪在50克以下较适合。肝脏病人要大量补充维生素A、K、B2和C。
有腹水发生的肝脏病人,应食无盐或少盐食品,以半流质或软质食品为主。
参考资料:
肝脏的组织学特点是什么?
肝脏的表面有一薄层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深入肝内形成网状支架,将肝实质分隔成许多具有相似形态和相同功能的基本单位——肝小叶。人类肝脏约有150万个肝小叶。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约1mm×2mm大小,小叶的中轴贯穿一条静脉,为*静脉。肝细胞以*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细胞索。肝细胞索相互吻合成网,网眼间有窦状隙和血窦。肝细胞间的管状间隙形成毛细胆管。因此可以说,肝小叶是由肝细胞、毛细胆管、血窦和相当于毛细淋巴管的窦间隙所组成。
当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有再生小结节形成,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破坏,就会成为肝硬化。
关于肝脏结构和功能单位有哪几种学说?
有三种不同的学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肝脏的结构与功能,即经典肝小叶、门管小叶与肝腺泡学说。
(1)经典肝小叶:肝小叶的主体形态一般呈六角形棱柱体,长约2mm,宽0.7mm,肝细胞以*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排列,称为肝细胞索。肝细胞索的细胞呈一行或双行排列,并相互连接,肝细胞索之间为窦状隙。肝小叶之间以结构组织分隔,并有肝门管的分支分布其间,*肝脏大约有100万个肝小叶。
(2)门管小叶:1906年Mall根据胆管和血管都是从门管区发出分支进入肝实质,因此认为肝小叶应以排泄导管为中轴,即以门管区为中轴的小叶结构,即门管小叶,它一般为三角形,柱状体,其长轴与肝小叶一致,中心为胆管及伴行的血管,周围以三个*静脉的连线为界。门管小叶的概念着重强调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从门管小叶的周边向*汇集,导入胆管,以肝的外分泌功能为主。
(3)肝腺泡学说:1954年由Rappaport及其同仁们提出,这种学说所指的肝基本功能单位体积较小,一般呈卵圆形,它是从门管区的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各发出的一支终管道为中轴,两端以*静脉为界。一般若按经典肝小叶的横断面为视野,一个经典肝小叶可包含六个肝腺泡。肝腺泡学说有利于说明肝细胞的结构功能,对解释肝脏病理变化和再生过程的现象有意义。
肝脏最小的结构单位是什么?
目前肝腺泡被认为是肝脏的最小结构单位,也是最小的功能单位。肝腺泡大致为卵圆形,是以汇管终末分支为轴的一个实质团块,三四个单腺泡组成集合腺泡,三四个集合腺泡组成腺泡团块。至少有4个腺泡团块集合在一起才能被肉眼辨认。这很像不同粗细的树干分支,小分支和附着一串串大小不等的葡萄样终末支。肝腺泡有3个代谢区。1区是指最接近门脉终末支中轴肝细胞,此区血液成分近动脉性,氧分压高,细胞代谢比较活跃,抗病能力强,再生出现早。2区是1区和3区的过渡区。3区是距门脉终末支最远的边缘部分,即肝静脉终末支周围区,其肝窦内血氧分压最低,细胞营养条件差,细胞的再生能力与抵抗力较弱。
肝脏的血液供应与腹腔内其他器官有什么不同?
肝脏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这和它担负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分不开的。据研究,肝脏的血液供应1/4来自肝动脉,主要供给肝脏所需要的氧气,另3/4来自门静脉,后者收集胃肠道和脾脏的血液以供给肝脏营养。
肝脏有双重血液供应,这是与腹腔内其他器官不同的。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内含丰富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肝脏的物质代谢,其血流量约占肝全部血流量的20%~30%,压力较门静脉高30~40倍。门静脉是肝的机能血管,其血量占肝血供的70%~80%,压力较低,其血液富含来自消化道及胰腺的营养物质,当流经窦状隙时,即被肝细胞吸收,再经肝细胞加工,一部分排入血液供机体利用,其余暂时贮存在肝细胞内,以备需要时利用。
这两条血管均被包绕在结缔组织鞘内,经肝门(或称第一肝门)进入肝脏,以后就像树枝分叉样分布于腺泡内。由肝腺泡边缘肝小静脉(即*静脉)汇合成较大的肝静脉分支,最后汇合成的肝静脉主干,进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肝的后面肝短静脉有至少3~4条,多至 7~8条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称第三肝门。
门静脉系统在机能上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门静脉系统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与腔静脉系统相比,在机能和结构上具有以下特点:①门静脉是肝的机能血管,收集了消化道、脾、胰、胆囊的血液,携带丰富的营养物质输送入肝脏,除作为肝本身的代谢能原外,还合成新的物质,供给全身组织的需要。 ②其起止端均为毛细血管,起始于胃、肠、胰、脾的毛细血管网,终端为肝血窦状隙。且门静脉主干及较大的属支均无瓣膜结构。③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较多的交通支,在门静脉高压时,为了使淤滞在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流,这些交通支大量开放,而建立侧支循环,其主要侧支循环有:①食道下段与胃底静脉的曲张;②脐静脉的重新开放;③门静脉系的痔静脉与腔静脉系中、下痔静脉吻合,形成痔核。
肝脏有2条输入血管和1条输出血管,其名称是什么?
输入血管即肝固有动脉和肝门静脉,输出血管是肝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肝门静脉经肝门入肝之后即反复分支,分别成为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均分支进入肝小叶汇入血窦,动脉血和静脉血在血窦内混合,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即汇入*静脉,*静脉再注入小叶下静脉,最后汇成肝静脉,经肝后面出肝,直接注入下腔静脉。
肝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它产生的胆汁经胆管输入十二指肠,参与脂类物质的消化,故通常将肝列为消化腺。但肝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消化腺有很大不同,例如:肝细胞的排列分布特殊,不形成类似胰腺和唾液腺的腺泡;肝内有丰富的血窦,肝动脉血以及由胃肠、胰、脾的静脉汇合而成的门静脉血均输入肝血窦内;肝细胞既产生胆汁排入胆管,又合成多种蛋白质和脂类物质直接分泌入血;由胃肠吸收的物质除脂质外全部经门静脉输入肝内,在肝细胞内进行合成、分解、转化、贮存。因此,肝又是进行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此外,肝内还有大量巨噬细胞,它能清除从胃肠进入机体的微生物等有害物。
肝表面覆以致密结缔组织被膜,并富含弹性纤维,被膜表面大部有浆膜覆盖。肝门处的结缔组织随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的分支伸入肝实质,将实质分隔成许多肝小叶。
(一)肝小叶
肝小叶(hepatic lobule)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体,长约2nm,宽约1mm ,*肝约有50万~100万个肝小叶(图13-9)。小叶之间以少量结缔组织分隔,有的动物(如猪)的肝小叶分界明显,而人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很少,相邻肝小叶常连成一片,分界不清(图13-10)。肝小叶*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静脉(central vein),*静脉周围是大致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细胞和肝血窦。
图13-9 肝小叶模式图
图13-10 肝小叶横切图
正常肝内的结缔组织仅占肝体积的4%左右,主要分布在肝小叶之间,肝小叶则占肝体积96%。肝细胞是构成肝小叶的主要成分,约占肝小叶体积的75%。肝细胞以*静脉为中心单行排列成板状,称为肝板(hepatic plate)。肝板凹凸不平,大致呈放射状,相邻肝板吻合连接,形成迷路样结构。肝板之羊为肝血窦,血窦经肝板上的孔互相通连,形成网状管道(图13-11)。在切片中,肝板的断面呈索状,称肝索(hepatic cord)(图13-12)。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小管,称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也相互连接成网(图13-11)。
图13-11 肝板、肝血窦与胆小管关系模式图
图13-12 肝索与肝血窦
1.肝细胞 肝细胞(hepatocyte)体积较大,直径20~30μm,呈多面体形。肝细胞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小管面。血窦面和胆小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增大。相邻肝细胞之间的连接面有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结构(图13-13)。
图13-13 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及胆小管的关系图解
图13-14 大鼠肝细胞电镜像 ×16100
N细胞核,RER粗面内质网,M线粒体,G高尔基复合体,Ly溶酶体,BC胆小管
(上海医科大学电镜室供图)
肝细胞核大而圆,居*,常染色质丰富丰色浅,核膜清楚,核仁1至数个。部分肝细胞(约25%)有双核,有的肝细胞的核体积较大,为多倍体核。肝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正常成体肝细胞以四倍体核占多数,约占肝细胞总数的70%左右,还有少量八倍体肝细胞。一般认为,双核肝细胞和多倍体肝细胞的功能比较活跃。肝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并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丰富而发达,并含有糖原,脂滴等内涵物(图13-14)。细胞器和内涵物的含量与分布常因细胞的功能状况或饮食变化而变动。在HE染色切片中,肝细胞质呈嗜酸性,并含有散在的嗜碱性物质,它是由粗面内质网组成的结构。
线粒体:每个肝细胞约有2000个左右,遍布于胞质内,为肝细胞的功能活动不断提供能量。
粗面内质网(RER):成群分布于胞质内,是肝细胞合成多种蛋白质的基地。血浆中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脂蛋白、补体蛋白以及许多载体蛋白等都是在RER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内质网池转移到高尔基复合体,组装形成运输小泡或直接经胞质的基质,从血窦面排出。
滑面内质网(SER):广泛分布于胞质内,SER膜上有多种酶系分布,如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转移酶、合成酶等。肝细胞摄取的各种有机物可在SER进行连续的合成、分解、结合和转化等反应,故肝细胞SER有多种功能,如胆汁合成和胆红素、脂类与激素的代谢以及生物转化等。胆汁中的重要成分胆酸,是在SER的酶作用下由胆固醇转变而成。肝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的脂肪酸,是在SER的酶作用下由胆固醇转变而成。肝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的胆红素,在SER上的葡萄糖酸转移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经胆汁排出。肝细胞摄取的脂肪酸,在SER上再度酯化为甘油三脂,并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多种激素尤其是类固醇激素的灭活,也是在SER上进行的。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有毒产物或从肠道吸收入肝的有害物质(药物、*产物等),经SER的酶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生物转化作用,使其毒性减弱或水溶性增强而易于排泄。若经常服用某些药物(如巴比妥等),可促使肝细胞的SER增生,酶活性增强,机体对这些药物的耐受性也增强。
高尔基复合体:每个肝细胞约有50个。高尔基复合体参与肝细胞的分泌活动,RER合成的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复合体进行加工或贮存,然后经运输小泡由血窦面排出。肝细胞近胆小管处的高尔基复合体尤为发达,与胆小管面质膜的更新及胆汁的排泌有关。
溶酶体:数量和大小不一。肝细胞吞饮的物质、退化的细胞或细胞内过剩物质常与溶酶体融合,被水解酶消化分解,或滞留在溶酶体内。溶酶体的这种作用,对肝细胞结构的不断更新和细胞正常功能的维持十分重要。
过氧化物酶体(微体):为圆形小体,大不不一,人肝细胞微体呈均质状结构,有的动物(鼠)肝细胞微体有致密核芯。微体内主要含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它们可将细胞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还原为水,以消除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微体内还有黄嘌呤氧氧化酶等,它们能将核酸的代谢产物嘌呤氧化为尿酸,由尿中排出。鼠肝细胞微体内的核芯含尿酸氧化酶,人肝细胞微体内无核芯,也不含尿酸氧化酶。
内涵物:肝细胞内有糖原、脂滴、色素等内涵物,它们的含量因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的不同而异。进食后糖原增多,饥饿时糖原减少。正常肝细胞内脂滴少,肝病时脂滴多。肝细胞胞质的色素有胆红素、含铁血黄素、脂褐素等,它们也可以贮存在溶酶体内,脂褐素的含量随机体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2.肝血窦 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位于肝板之间,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血窦腔大而不规则,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血窦流向*,汇入*静脉。血窦壁由内皮细胞组成,窦腔内有定居于肝内的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是构成肝血窦壁的主要成分,细胞扁而薄,含核的部分凸向窦腔。扁薄的胞质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窗孔,小者直径0.1μm,大者直径达1~2μm,小窗孔常聚集成群,形成筛样结构,孔上无隔膜(图13-15)。胞质内细胞器较少,但吞饮小泡较多。内皮外无基膜,伏见散在的网状纤维(图13-13)。内皮细胞间常有0.1~0.5 μm宽的间隙。因此肝血窦通透性大,血浆中除乳糜微粒外,其他大分子物质均可自由通过,肝细胞产生的脂蛋白等也可通过血窦壁进入血窦,这有利于肝细胞摄取血浆物质和排泌其分泌产物。
图13-15 豚鼠肝冷冻蚀刻复型电镜像示血窦内皮细胞孔(↑)
En内皮细胞,KC枯否细胞
(河北医学院王仲涛教授供图)
肝巨噬细胞:又称枯否细胞(Kupffer cell),是定居在肝内的巨噬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有许多板状或丝状伪足,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和微绒毛,并有较厚的糖衣。细胞常以其伪足附于内皮细胞上或穿过内皮细胞窗孔或细胞间隙伸入窦周隙内(图13-16)。胞质内溶酶体甚多,并常见吞噬体和残余体。肝巨噬细胞来自血液单核细胞,是体内固定型巨噬细胞中最大的细胞群体。肝巨噬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活跃的吞饮与吞噬能力,构成机体一道重要防线,尤其在吞噬清除从胃肠进入门静脉的细菌、病毒和异物方面起关键作用。肝巨噬细胞还可监视、抑制和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尤其是肝癌细胞,并能吞噬和清除衰老、破碎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此外,肝巨噬细胞还有处理和传递抗原、诱导T细胞增殖及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等作用。
图13-16 肝巨噬细胞(KC)电镜像
上图 大鼠肝 ×24000(上海医科大学电镜室供图)
Lu血窦腔,H肝细胞,PS窦周隙,↑内皮细胞孔
下图 足月胎儿冷冻割断扫描电镜像
(河北医学院吴淑兰教授供图)
大颗粒淋巴细胞:肝内的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简称LGL),是近10年来被确认的,最初称为pit细胞,并被误认为是一种内分泌细胞,以后的研究证实它是一种对肿瘤细胞等有自然杀伤作用的大颗粒淋巴细胞。LGL一般较牢固地附着在内皮细胞或枯否细胞表面,在门静脉高压灌注时,LGL可游离下来。细胞近圆形,表面有短小突起,细胞核较大,一侧有齿状凹陷,偏居于细胞一侧,核膜下染色质致密。在核凹陷处胞质内有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一侧胞质内有少量线粒体及一些圆形或椭圆形的膜包颗粒,直径0.3~0.6μm,颗粒具溶酶体性质(图13-13),LGL具有NK细胞活性和表面标志,它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因此认为,LGL也是构成肝防御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3.窦周隙和贮脂细胞 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宽约0.4μm的狭小间隙,称窦周隙(perisinusoidal space)或Disse隙(图13-13,13-16)。血窦内的血浆成分经内皮细胞窗孔进入窦周隙,故窦周隙内充满血浆,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伸入窦周隙,浸于血浆之中。肝小叶的窦周隙也是互相通连网状通道。它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扫描电镜观察,有的肝细胞相邻面之间有贯通的细胞间通道,并与窦周隙相通,表面也有许多微绒毛,使肝细胞有更广大的表面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图13-13)
窦周隙内有散在的网状纤维,起支持血窦内皮的作用;还有一种散在的细胞称贮脂细胞(fat-storing cell)或称Ito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突起,附于内皮细胞外表面及肝细胞表面。细胞周围常见网状纤维(图13-13)。HE染色切片中不易辨认贮脂细胞,用氯化金浸染或免疫细胞化学可显示。电镜下,贮脂细胞的结构特征是胞质内含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脂滴,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也较发达(图13-17)。实验证明,贮脂细胞的脂滴内含有维生素A,当给动物以大量维生素A后,贮脂细胞数及其脂滴显著增多,细胞体积增大,脂滴内贮有维生素A。贮脂细胞还有产生胶原的功能,在肝纤维化病变中,贮脂细胞增多,结构类似于成纤维细胞,并产生大量网状纤维。故认为贮脂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成纤维细胞,它在肝正常微环境中,细胞内形成脂滴,以摄取和贮存维生素A功能为主,而合成胶原功能表达受抑制;在病理状况下,贮脂细胞增多并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增强,与肝纤维增生性病变的发生有关。
图13-17 人肝贮脂细胞电镜像 ×16000
N贮脂细胞核,L脂滴
(上海医科大学电镜室供图)
4.胆小管 胆小管(bile canaliculi)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直径0.5~1.0μm,用银染法或ATP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9:38
肝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司理周身气血的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肌肉关节的屈伸、情绪的变动等。现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病理改变简述如下:
(一)肝藏血 其含义有两方面:
1.调节血量:当人体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有“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之说。若肝藏血功能失调,则血液逆流外溢,可出现呕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2.滋养肝脏本身:肝脏要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其自身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滋养,即所谓“肝需血养”,若肝血不足,则出现眩晕眼花,目力减退,视物不清。因肝脉与冲脉相连,冲为血海,主月经,故肝血不足,冲任受损,女子出现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甚者经闭。
(二)肝主疏泄 即肝气宜泄,肝气是指肝的功能。疏泄是“疏通”,“舒畅”,“条达”之意,也就是说,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的特性,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疏通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肝的生理特点又是主升,主动的,所以,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升降适宜,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正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若“木不疏土”还可出现肝胃(脾)不和等症,可见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等脾胃功能失常之症状。因气行血行,气滞则血瘀,进而出现症积,痞块,在妇女则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此外,气机郁结,还会导致津液输布代谢的障碍,产生水湿停留或痰浊内阻,出现膨胀或痰核等。二是升发太过,气的下降不及,则肝气上逆,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若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可导致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症状。甚则可出现卒然昏不知人的“气厥”症候。若肝气横逆“木旺克土”则出现脾胃功能失常之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大便异常等症。
2.疏泄情志:肝性如木,喜条达舒畅,恶抑郁,忌精神刺激,《素问·举痛篇》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就是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的。故肝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人的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若肝失疏泄则肝不舒,气机不畅,精神抑郁,出现郁闷不乐,抑郁难解或开泄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出现心烦易怒等,反之对过度的精神刺激,又常常是导致肝失疏泄的重要原因。所以有“怒伤肝”及“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论述。
3.疏泄胆汁:肝与胆相表里,有经络联系,中医学认为,胆汁的形成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所以肝的疏泄功能也表现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上,若肝失疏泄,胆道不利,则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出现胁痛,食少,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症。
(三)肝主筋 “筋”指肌健,具有束骨系关节功能,肝藏血,血养筋,故筋是肝的精气所聚,故《素问》说:“肝主筋”、“肝之合筋也”。若肝血充足,则筋脉得以滋养,筋健力强,四肢关节活动灵活,屈伸自如;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轻则关节屈伸不利,重则四肢麻木,筋脉拘急,甚至手足抽搐震颤,角弓反张等。
(四)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五脏六腑之精气,通过血液运行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但肝与目关系更为密切。因肝藏血,其经脉又上连目系,肝的精血散于目,故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也就是说,目得到肝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视觉功能,因此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从目上反映出来,如肝血不足,则目失血养,可有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甚至雀目。若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又年老肝肾精血渐衰,常会出现视力减退,双目昏花。许多眼科疾病,中医认为与肝有关,多从治肝入手,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乃筋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影响爪甲的荣枯。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五)肝与胆的关系 胆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经络相络属,肝脉下络于胆,胆脉上络于肝,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肝属里,胆为表。在生理情况下互相配合,病理情况下互相影响,症候兼见,治疗上常肝胆同治。如肝失疏泄则影响胆汗分泌、排泄;反之,胆汗排泄失常,也会影响到肝,所以肝胆症候同时并见。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临床均有胁痛,黄疸、口苦、呕吐、眩晕等,采用肝胆同治,以清利肝胆之法,既治了肝又治了胆。
参考资料:http://www.toptcm.com/info/98.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9:39
肝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司理周身气血的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肌肉关节的屈伸、情绪的变动等。现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病理改变简述如下:
(一)肝藏血 其含义有两方面:
1.调节血量:当人体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有“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之说。若肝藏血功能失调,则血液逆流外溢,可出现呕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2.滋养肝脏本身:肝脏要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其自身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滋养,即所谓“肝需血养”,若肝血不足,则出现眩晕眼花,目力减退,视物不清。因肝脉与冲脉相连,冲为血海,主月经,故肝血不足,冲任受损,女子出现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甚者经闭。
(二)肝主疏泄 即肝气宜泄,肝气是指肝的功能。疏泄是“疏通”,“舒畅”,“条达”之意,也就是说,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的特性,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疏通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肝的生理特点又是主升,主动的,所以,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升降适宜,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正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若“木不疏土”还可出现肝胃(脾)不和等症,可见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等脾胃功能失常之症状。因气行血行,气滞则血瘀,进而出现症积,痞块,在妇女则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此外,气机郁结,还会导致津液输布代谢的障碍,产生水湿停留或痰浊内阻,出现膨胀或痰核等。二是升发太过,气的下降不及,则肝气上逆,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若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可导致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症状。甚则可出现卒然昏不知人的“气厥”症候。若肝气横逆“木旺克土”则出现脾胃功能失常之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大便异常等症。
2.疏泄情志:肝性如木,喜条达舒畅,恶抑郁,忌精神刺激,《素问·举痛篇》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就是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的。故肝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人的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若肝失疏泄则肝不舒,气机不畅,精神抑郁,出现郁闷不乐,抑郁难解或开泄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出现心烦易怒等,反之对过度的精神刺激,又常常是导致肝失疏泄的重要原因。所以有“怒伤肝”及“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论述。
3.疏泄胆汁:肝与胆相表里,有经络联系,中医学认为,胆汁的形成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所以肝的疏泄功能也表现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上,若肝失疏泄,胆道不利,则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出现胁痛,食少,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症。
(三)肝主筋 “筋”指肌健,具有束骨系关节功能,肝藏血,血养筋,故筋是肝的精气所聚,故《素问》说:“肝主筋”、“肝之合筋也”。若肝血充足,则筋脉得以滋养,筋健力强,四肢关节活动灵活,屈伸自如;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轻则关节屈伸不利,重则四肢麻木,筋脉拘急,甚至手足抽搐震颤,角弓反张等。
(四)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五脏六腑之精气,通过血液运行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但肝与目关系更为密切。因肝藏血,其经脉又上连目系,肝的精血散于目,故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也就是说,目得到肝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视觉功能,因此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从目上反映出来,如肝血不足,则目失血养,可有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甚至雀目。若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又年老肝肾精血渐衰,常会出现视力减退,双目昏花。许多眼科疾病,中医认为与肝有关,多从治肝入手,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乃筋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影响爪甲的荣枯。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五)肝与胆的关系 胆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经络相络属,肝脉下络于胆,胆脉上络于肝,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肝属里,胆为表。在生理情况下互相配合,病理情况下互相影响,症候兼见,治疗上常肝胆同治。如肝失疏泄则影响胆汗分泌、排泄;反之,胆汗排泄失常,也会影响到肝,所以肝胆症候同时并见。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临床均有胁痛,黄疸、口苦、呕吐、眩晕等,采用肝胆同治,以清利肝胆之法,既治了肝又治了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9:39
了解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 免疫、热
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
工厂”。
一、 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
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
② 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
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
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 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
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④ 维生素代谢:许*生素如A B C 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⑤ 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
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
,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
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四、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
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五、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
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
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六、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
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
起水肿、腹水等。
肝脏的主要功能有:
①制造胆汁,帮助脂肪消化。肝功能不好时,胆汁生成排泄出现障碍,食物中的脂
肪消化不良,常引起腹泻和消瘦。
②储藏和释放糖分。象储水池一样,肝脏随时吸收糠分,用时释放,以维
持血液中的浓度。肝功受损时,人就会感到乏力、疲倦、出冷汗、心慌、气促等不
适。
③制造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肝脏是生*体白蛋白的惟一场所,如
果肝脏损伤太重,血液里的白蛋白严重减少,便可发生水肿,危及生命。
④肝脏可分泌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例如多种凝血因子等。如果损伤肝脏
,伤口会出血不止,甚至可因内脏大出血而导致死亡。
⑤解毒作用。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有些化学物质如酒精、人体新陈
代谢中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能通过肝脏解毒后由尿中排出。
此外,肝脏还参与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还有吞噬作用、防御作用
以及调节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功能。在胚胎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
杭州健亨中医药研究所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肝病专栏>>肝脏知识
www.hzjianheng.com/ReadNews.asp?NewsID=20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9:40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
肝脏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之一。由50万个肝小叶组成,每个肝小叶有三种重要的组织结构:
1、肝细胞,具有各种物质代谢功能;
2、毛细胆管,具有排泄胆汁的功能;
3、星状细胞,具有吞噬病菌、异物和形状抗体等功能。
因此,肝脏是血糖维持恒定的主要器官,是制造胆汁的场所,血浆中的磷脂、胆固醇、胆固醇脂及蛋白质的大部分主要是在肝脏合成的,血浆中的凝血酶元和纤维蛋白元都是在肝脏制造的。肝脏分泌胆汁,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吸收。肝脏是人体的主要的解毒器官。
肝脏不过是一个重约1500克的器官,却具有如此大的功能,承担如此多样、复杂的化学反应,真不愧为人体中最大的“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