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1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2:03
李白曾作诗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情真挚,淳朴,作为格律诗中的七言绝句,格律成为诗中的老生常谈。到底这首诗是什么格式的格律,他是否符合格律成为大家乐于讨论的话题。实际上这首诗是比较标准的格律诗形式,其押韵也是非常精准,是比较标准的平起式B形式。“我寄愁心与明月”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没有什么格律上的问题。
平起式B的正体形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中一三四句的第一字和第三字是可以平声可以仄声的形式,第二句的第一个字也是可以平声可以仄声的形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因为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所以首字入韵。这首诗的韵脚有三个,分别为:啼、溪、西。按照平水韵校验是八齐韵部,所以首先在韵上没有问题。其次对于“我寄愁心与明月”这一句,按照正体格式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是实际上是“仄仄平平仄平仄”,在五六两个字上平仄声颠倒了,但是这并不影响整首诗的文意和格律规范。实际上这种形式古已有之被称为拗救,即在该用平声的时候用了仄声,在后面用仄声的时候就要用平声做补充改正,所以并不影响整首诗合律的情况。如果因为平仄没有和正体完全对上,而将这句诗改成“我寄愁心明与月”才是真正的千古文坛的损失。
在诗歌上一般有一从二,三从四的说法,意思是一三字可平可仄的情况下,具体我们写格律时可以根据二四字的平仄来标注,但是有一种情况,即“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句中第三句的平声不能改成仄声。原因是如果改成仄声就是:仄仄仄平仄仄平,那么除了最后一个尾字是平声外,本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犯孤平。会影响诗歌的美感和和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