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05: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9:33
从2012年7月1日起,将我省的龙川县、五华县、博罗县、阳春市、徐闻县、高州市、英德市、饶平县、普宁市、罗定市纳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第二批试点范围。由此,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从原有的南雄市、紫金县、兴宁市、封开县、顺德区5个,增加到15个。
为何进行改革?
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县域财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短板。通过开展改革,能使县级*更好地结合本地情况谋划县域经济发展
2010年,应财政部要求,广东选择了南雄市、紫金县、兴宁市和封开县等4个县(市)开展省直管县财政试点工作。同年,为配合顺德区行政综合改革对顺德区也实行省直管财政*。
省财政厅*曾志权介绍,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县域财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省、市、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分别为19.12%、44.33%、36.55%,财力分布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2010年全省67个县(市)一般预算收入仅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总额的8.5%。人均可支配财力仅为4.52万元。因此因地制宜地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强化县(市)独立的财政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实际上是一种财政管理*扁平化的探索,能够减少*传递和资金拨付环节,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和快捷,保证资金下达的安全和便利,有效提高财政运行效率、节省财政管理成本;“同时,使县级*成为真正的一级财权主体,能更好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县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曾志权说道。
为何扩大试点?
过去一年多来,5个试点县(市)各项工作运转顺畅。由此,广东决定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并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要求,充分考虑生态发展因素
从此前5个试点一年多时间的实施情况来看,试点县(市)各项工作运转顺畅。
紫金县财政局*龚子岳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改革后,省按季核拨固定补助收入和一次性专项资金,国库资金较充足,我们可根据先急后缓的原则安排涉及面广、影响稳定的资金支出,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封开县也反映,省直管财政后,实现了省、县两级财政“直通车”,可以直接向省财政厅反映发展情况,争取专项资金;同时为封开县财政资金运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空间,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而由于初步构建了财权和事权相适应的财力分配机制,也调动了镇(街)强化财力保障的积极性。数据显示,通过省直管县财政试点改革之后,各地财政收入增幅明显。2011年南雄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一般预算支出增长40%。兴宁市2011年财政收入增幅也达到了63.6%。
由此,广东决定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并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要求,充分考虑生态发展因素,并优先选择有利于体现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示范效应的财力较薄弱、人口负担较重的县(市)扩大试点范围。据悉,第二批试点龙川县、五华县、博罗县、阳春市、徐闻县、高州市、英德市、饶平县、普宁市、罗定市将从今年7月1日正式启动。
试点内容是什么?
新一批试点内容与第一批保持一致。主要包括财政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五方面
笔者从省财政厅获悉,新一批试点县(市)的试点内容与第一批保持一致。试点县(市)主要是从*间财政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共五个方面由省财政与县财政直接联系。
具体来说,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措施包括:市县间财政收入一般按属地原则划分,市、县辖区内的地方税收及非税收入除*和省级收入外,都归市、县财政所有;省财政转移支付直接核定并补助到市与县,专项拨款补助由市、县直接向省级财政等有关部门申请,由省级财政部门直接下达市与县;市、县各自编制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和年终决算;建立省与市、县之间的财政资金直接往来关系,由省财政直接确定市、县的资金调度额度;年终各类财政结算事项由省级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办理。 ⒈财政省管县*:
1953 年,根据*取消大区一级财政,增设市(县)一级财政的决定,浙江省普遍建立了市、县级财政。市一级财政与县级财政一样,在财政*上与省级财政发生关系。从这一年开始至今,浙江省一直实行省管县财政*。
⒉四次经济强县扩权改革:
⑴ 1992年,省**出台了扩大萧山、余杭、鄞县、慈溪等13个县(市)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的*。主要内容有扩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权、扩大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简化相应的审批手续等4项(浙政发[1992]169号)。
⑵ 1997年,省*研究决定,同意萧山、余杭试行享受市地一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主要内容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对外经贸审批管理权限、金融审批管理权限、计划管理权限、土地管理权限等11项(浙政发[1997]53号)。同年,省*又授予萧山、余杭两市市地一级出国(境)审批管理权限(浙政办发[1997]179号)。
⑶ 2002年,*、省*实行新一轮的强县扩权*,按照“能放都放”的总体原则,将313项原属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17个县(市)和萧山、余杭、鄞州3个区,主要涵盖计划、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浙委办[2002]40号)。次年,省*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省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提出:“浙委办[2002]40号文件明确已经下放到17个扩权县(市、区)的审批权限,要进一步下放到所有县(市、区)”(浙政发[2003]35号)。
⑷ 2006年,*、省*确定将义乌市作为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改革试点以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重点,除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重大社会事务管理等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外,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相应调整和完善有关管理*和机构设置(浙委办〔2006〕114号)。
⒊浙江省直管县*核心的三个方面:
⑴ 财政意义上的省直管县*。
⑵ 县(市)委*、县(市)长由省里直管的干部管理制度。
⑶ 四轮“强县扩权”所赋予县的社会经济管理权限。 2003年6月,湖北*下发了《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管理权限的通知》,将原属于地级市的239项权限,下放至大冶、汉川等20个县(市)。
2004年4月,湖北*、省*决定在全省实行省管县(市)的财政管理*。根据民族自治的有关法律,除恩施自治州所属的8个县(市) 继续由恩施自治州管理外,其他52个县(市)全部实行了省直接管理的财政*。
2007年初,在湖北省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北省*罗清泉宣布:除恩施自治州和市辖区外,赋予全省所有县(市)*享受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湖北省省管县改革的亮点在于其转移支付制度创新。根据所依据的*、测算时所考虑的因素以及*目标和资金功能的不同,将省对县(市)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分为均衡性(一般)转移支付、激励性(一般)转移支付和*性(一般)转移支付三种形式。激励性(一般)转移支付主要是在保持已形成各县(市)财力基数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存量不变的基础上,将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增量中的一部分作为激励性(一般)转移支付,促进各县(市)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和做小财政供养系数。 2007年,《安徽省*关于在宁国等12个县(市)开展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宁国等12个县(市)开展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工作,试点县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主要包括计划管理、经费安排、税务办理、项目申报、用地报批、证照发放、价格管理、统计报送、*享有、信息获得等方面(皖政〔2006〕126号)。
安徽省改革的特点在于试点县实行考核淘汰制。12个试点县(市)并不是固定的,放权的同时,省*还将对试点(市)县实行动态管理,由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每两年考核一次。 2013年9月26日上午召开的“深化滨海新区管理*改革动员大会”会议上,天津*组织部*尹德明宣布,天津市撤销了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城区的工委和管委会,由滨海新区区委、区*统一领导各个街镇的工作。为此,滨海新区将分别设置街镇工作委员会、街镇委员会,两委员会今后合署办公,协调指导街镇工作。
业内专家表示,在行政级别上,滨海新区是副省级市,撤销的三个区都是正厅级,因此天津此次改革可以视作是对行政管理*上“省直管县”模式的探索。事实上,“省直管县”这一概念在我国已存在多年,不过更多是财政意义而非行政构架,旨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专款专用,防止层层揩油,便于县里组织经济活动。比如说,目前东北三省特别是吉林省,几乎全部实行了财政“省直管县”,而在行政机构上,依然保留市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