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21: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6 18:04
许多有抱负的人都忽略了积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一名惊人,而不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他开始晚的,比他天资差的,都已经有了客观的收获,他才惊觉到自己这片园地上还是一无所有。他这才明白,不是上天没有给他理想和志愿,而是他一心只等待丰收,却忘了播种。 我有一位朋友,时常在闲暇时来早我谈天。他学的是法律,却热衷于戏剧,常想有机会跃登银幕,成为大明星。可是,我却没有看见他去尝试可以进入影视界的机会。于是我问他:“为什么不去试试看呢?” 他说:“我不愿去和那些初出茅庐的小孩子们竞争。我已经快三十岁了,即使考进去之后,也不过是个小小的配角,有什么意识?我要等什么时候有大公司找某一部影片的主角和我的性格、戏路相合适的,我一去,就会被录用,那才可以一鸣惊人。” 可是,像这样幸运的人能有几个?于是,他只好任岁月蹉跎,年华老去,而他的愿望仍止于是个愿望。只因他不肯从头做起,所以永远接触不到他理想的天堂。 单是对自己那无法实现的愿望焦急慨叹是没有用的。要想达到目的,必须从头开始。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说的是,爬山时,你只能低着头,认真耐性地攀登,付出相当的辛劳努力之后,登高下望,你才可以看见你已经克服了多少困难,走过来多少险路。唯有这样,一次次的小成功,慢慢才会撑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标的成功。 最终的目的绝不是转眼之间所可以幸致的,在未付出辛劳艰苦和屈就的代价之前,空望着那遥远的目标着急是没有用的。而惟有从基本做起,按部就班地朝着目标不断前进,才会慢慢地接近它、达到它。 古人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种子如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就将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而永远不能发芽滋长成一株大树。 把握时机 居里夫人说:“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台北民族晚报》上有一次记述林语堂博士当年的一段故事说: “有一天,一位先生宴请美国名作家赛珍珠女士等人,林语堂先生也在被请之列,于是他就请求主人把他的席次排在赛珍珠之旁。席间,赛珍珠知道席上有很多中国作家,就说: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国出版社印行?本人愿为介绍。” 座上人当时都以为这是一种普通敷衍而已,未于注意;独林博士当场一口答应,归而以两日之力,搜集其发表于中国之英文小品成一小册,而送之赛珍珠,请以斧正。赛因此对林博士印象至佳,其后乃以全力助其成功。 “ 据说,当日座上客中尚有吴经熊、温源林、权赠嘏等先生,以英文造诣言,均不下于林博士,故在事后,如他们亦若林氏之认真,而亦能以作品送诸赛氏,则今日成功者未必为林氏也。” 由这段故事看来,一个人能否成功,固然要靠天才,要靠努力,但善于创造时机,及时把握时机,不因循、不观望、不退缩、不犹豫,想到就做,有尝试的勇气,有实践的决心,这些因素加起来才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所以,尽管说,有的人成功在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但认真想来,这偶然机会的能被发现,被抓住,而且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机会是在纷纭世事之中的许多复杂因子在运行之间偶然凑成的一个有利于你的空隙。这个空隙稍纵即逝,所以,要把握时机确实需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或因循拖延。 西方有谚语说:“机会不会再度来扣你的门。”这并非说它架之大,而是它也被操纵推挤在万事万物之间,身不由己。 因循等待是人们失败的最大原因,所以说:“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所谓“创造时机”,不过是在万千因子运行之间,努力加上自己的这万千分之一的力量,希图把“机会”的运行造成有利于自己的一霎那而已。林语堂博士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徘徊观望是我们成功的大敌。许多人都因为对已经来到面前的机会没有信心,而在一犹豫之间,把它轻轻放过了。机会难再,这话是对的,因为即使它肯再来光临你的门前,但假如你仍没有改掉你那徘徊瞻顾的毛病的话,它还是照样要溜走的。 绕道而行 我们常看见 那迷路的蜻蜓在房间里拼命的飞向玻璃窗,打算到那海阔天空的地方去。他看准了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那一片光明,百折不饶地飞过去,但每次都碰到玻璃上。随后,它必须在上面挣扎好久,才恢复神智,然后他在房间里绕上一圈,在鼓起勇气,仍然朝玻璃窗飞去,当然,它还是“碰壁而回”。 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因那看起来没有这边亮,他就不想去试试那个门。追求光明是多数生物的天性。他们不管怎样遭受失败和挫折,总还是坚决的朝向光明的地方去奋斗,但是,当我们看见碰壁而回的蜻蜓的时候,却不禁想要告诉他:我们有时为了达到目的,是不能不换一个看来较为遥远,较为无望的方向的;否则,你就只好永远在尝试与失败之间兜圈子,直到你完全铩羽而回。 百折不饶的精神虽然可佩,但如果这里虽然望得见目标,而前面却只是一面陡峭的山壁,没有可以攀援的路径时,我们也只好换一个方向,绕道而行。 为了达到目标,暂时走一走与理想相背驰的路,有时正是智慧的表现。事实上,人生途中是没有几条便捷的直达路径可走的。 我们时常必须把目标放在背后,而耐心地去做披荆斩棘、铺路修桥的工作,我们时常必须尝试很多条看来非常灰暗无望的道路之后,才发现距离目标又近了一点。 只要我们记住自己理想的方向,就算多兜几个圈子,也不算错误。 不要逞匹夫之勇,不要像那只固执的蜻蜓。请运用你的智慧和耐心吧!你可以暂时屈就你所不喜欢的职业,你可以暂时应付一下你所讨厌或轻视的人,你可以暂时走进一个黑暗的涵洞——只要你不忘记由它的另一端钻出来,只有你时刻知道这一切都仅仅是手段,而不是你的终极目的,你就用不着灰心和难过,也用不着关心周围的人怎样批评和嘲笑你。 法国作家勒农说:“你不要焦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兜许多圈子,时常我们觉得好事背向着目标,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懂得兜圈子,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