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突变-遗传漂变”学说如何解释物种的进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02:4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4:39
中性突变——随机漂变假说
木村的分子进化理论的“中性突变——随机漂变假说”即中性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在分子水平上,大多数进化演化和物种内的大多数变异,不是由自然选择引起的,而是通过那些对选择呈中性或近中性的突变等位基因的遗传漂变引起的。从中性学说出发,可以得出进化速率保持每年每个位置恒定的结论。同源蛋白质如同工酶所具有的丰富的多态性表明,这些生物大分子具有同样的高级结构,都能很好地完成其生物功能,它们之中哪一个也不比别的分子更优越。也就是说,在分子水平上,不考虑有利突变。假基因是一些失去功能的基因,完全不受自然选择淘汰,事实证明,假基因的碱基替换确实不受*,其进化速率等于分子的突变率。
分子进化有五大特征:
(1)对每种生物大分子而言,只要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基本不变,那么各进化路线,以突变替代表示的进化速率大致保持每年在每个位置上恒定。
(2)机能较次要的分子或分子片段的进化速率,高于机能较重要的分子或分子片段的进化速率。
(3)在分子进化进程中,使分子现存结构和功能破坏较小的突变比破坏较大的突变有更高的替换率。
(4)基因重复通常发生在一个具有新功能的基因出现之前。
(5)明显有害的选择清除和选择上呈中性的或稍有害的突变随机固定,比明显有利突变的正达尔文选择更为频繁。
以上五个特征中(1)和(5)是最基本的特征。1983年,木村对中性学说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写成一本专著《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4:39
中性学说(the neutral theory)认为分子水平上的大多数突变是中性或近中性的,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这些突变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随机漂变而被保存或趋于消失,从而形成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性变化或种内变异。(来自百度百科,我才高中毕业我都能理解,你也行的吧- -)
如何解释:很明显,突变为进化提供材料,再联系以上概念就可以理解
不需要自然选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4:39
书上的解释太多了,只好挑重点的说。中性突变的解释百科上有。
中性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没有影响,自然选择对它们也就不起作用。它们在种群中的保存、扩散和消失是随机的,这种现象称为随机漂变。随机漂变经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会使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间出现巨大的差异,就可能形成不同物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4:40
中性突变进化论 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建立起来的
一种新的进化理论。由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和美
国科学家雅克·金等分别提出。认为生物在分子水平上
的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没有达尔文进化论所说的“有
利”和“有害”之分。这种突变对核酸和蛋白质的功能,以
及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没有多大的影响和有利、有害之分。
中性突变有三种类型:一是“同义”突变,即在一个三联密
码中,有一个核苷酸发生置换,往往不会造成氨基酸的改
变。认为“同义”突变频率占核苷酸置换总数的四分之一。
二是非功能性DNA顺序的突变对蛋白质的合成没有影
响。三是结构基因的突变,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主要功
能。中性突变进化论认为,“中性突变”是通过随机的“遗
传演变”的作用被加以固定在群体里,自然选择在分子水
平上的进化过程中不起作用。即当一个生物的DNA分子
出现中性突变,那么它是通过群体中的随机交配加以固
定、或者发展或者消失,最后可实现种群的变化和新的物
种的形成。中性突变进化论认为,中性突变的速率决定中
性突变进化的速率。认为在基因水平上进化速度在所有
生物几乎都是恒定的;而分子种类不同,分子突变的速率
也不同,进化速度也不同。中性突变进化论阐明了分子水
平上的进化机制,这种机制主要在于中性突变本身,是生
物分子随机的自由组合,自然选择不起作用,分子进化的
方向与环境无关。中性突变进化理论使生物进化论在分
子层次水平上得到了发展并有可能验证定量化、精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