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04: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0:42
研究性学习是指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提出了以“创造”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及有关的学习内容。记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在回答“你认为培养一个杰出的科学人才的关键是什么”这个问题时说:“我认为关键在于让年轻人停止当学生,使他们开始成为物理学研究者。”停止当学生,直接开始研究,一步到位,这也许是获得成功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在家学习是爬楼梯,出门学习是坐电梯,跟随学习是坐飞机。人才的成长,事业的成功,导师的点拨非常重要。因为导师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他们继承了人类的智慧、经验,有专长,得到他们的点拨,你就会少走弯路,为你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教师要成为思想者,就必须潜心研究。教师角色由知识的被动传授者转向知识的主动研究者。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探究者。研究不只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事,还是教师的任务。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研究者,从不放弃研究。只要教师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探索规律,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研究改革,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师作为研究者研究什么?教师既要研究所教学科,又要研究学科教学。如语文教师既要研究语文,又要研究语文教学。研究所教学科,意味着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知识的探究者。探究学习方式具有过程性。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行为不是传授,而是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新的发现,教师自己也要不断探究和发现。研究学科教学,意味着教师既是一种职业,又是一种专业。教育本身是一门学问,有其专业性。教师研究学科教学,能使教学处于运动状态,不断反思和提升,常教常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什么这么说?一、教学研究是教师获得教育快乐、增强教育信心的有效途径。有的教师总感到教育苦,流露出厌教的情绪,还感叹:“为什么别人教得那么有滋有味!”教育犹如甘蔗,皮硬而且没有多少味。你浅尝辄止,当然觉得啃它太苦了。只有钻进去咀嚼它,你才能感到它的甜蜜。教育需要教师有点钻研精神。在教学研究中,你把握了教育规律,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便会教得轻松、丰硕、愉快。苏霍姆林斯基教导我们“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么,你就要引导每个教师走上科学的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二、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学研究是以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规律的活动。教师只有不懈研究探索,才能把握规律,形成自己的思想。教学研究促使你博览群书,站在“巨人”的肩上,促使你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上升到理性阶段,产生飞跃,创新教法。你边教学边研究,能有效地提高自己。事实上,教学是教学研究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每个教师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教师的备课就是对学生、教材、教法等多方面的研究。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最有条件、也最有必要上升到高级阶段的研究。教师不应妄自菲薄,而要自信、自强,勇于上升到研究的高级阶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只教学,不研究,则浅薄。教书丰富了教师的经验,读书充实了教师的理论,教学研究是教师经验与理论的结合。三、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提高教学质量靠什么?有人说,靠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这正是缺乏教育科研的表现。只有不断研究、更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赞可夫就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使教学更科学,产生更好的效益。教学质量高的,没有一个不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哪怕只是教学研究的初级阶段,也显示出教师主动、积极、自觉的实践、探索和钻研精神。教学研究使教学处于运动状态,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