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被称为素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04: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0:06
孔健说,无冕之王。也就是孔子他出生的时候做了一个梦。上面的帝王下来之后告诉她,我送给衰周之后,就是周代衰落之后,就是素王,素王也是无冕之王。
关于素王的问题,我查到过的文献只有:
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然则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汉�6�1王充《论衡超奇》
另外杜预在春秋左传序中提过:
或曰:《春秋》之作,《左传》及《谷梁》无明文。说者以仲尼自卫反鲁,修《春秋》,立素王,丘明为素臣。言《公羊》者,亦云黜周而王鲁,危行言逊,以避当时之害,故微其文,隐其义。《公羊》经止获麟,而《左氏》经终孔丘卒。敢问所安?答曰:异乎余所闻。仲尼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此制作之本意也。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盖伤时王之政也。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
曰:若夫制作之文,所以章往考来,情见乎辞,言高则旨远,辞约则义微,此理之常,非隐之也。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复隐讳以辟患,非所闻也。子路欲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而云仲尼素王,丘明素臣,又非通论也。
--------------------------
本来修春秋是王者之事。孔子也知道。至少春秋时代除非王者颁命史官,否则其他人就算一肚子墨水,也是无权私自作史的。
这是周朝传统*观念。否则有可能引起杀身之祸。如你所言“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不过可能比不上秦朝那么酷烈。
杜预针对有人说孔子的春秋大意是迫于这种危境不得不采用的笔法。辩释了这个问题(见序文)
我没有仔细阅读和思考过春秋左传。参考杜预的解释。谈谈自己看法:孔子一直以周公精神存备于身而自许。可现实又是礼崩乐坏诸侯相伐的年代。孔子晚年看着自己时日不多,担心大义将没。才生作<春秋之意。《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可见孔子是知道春秋的分量的,弟子对老师这种出位的举动保持不能“赞一辞”的沉默。也是因为他们看到这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无胆无气魄去做 “春秋大义显,乱臣贼子(诸侯)惧”这种帝王才有资格做的批评。由此,孔子的文化担当,历史担当及*担当精神就显而易见了。也可知道,孔子的改革和创见精神是非同寻常的。所以说孔子作《春秋》。那种隐微的春秋大义为了避免杀身之祸是说不通的
因为不辩,故大义自然深远。我认为,王充认为孔子作春秋是素王之业,是没错的。这是事实。
因为本来王者才能做,才有资格做的事情被孔子做了,但是孔子又没有王者的*权利。所以说是孔子素王。素为有名无实之意。素王可以说是无冕之王。
由此说来,素王这个称号不是封号,而是对事实的界定。所以王充才由此推出: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
素王素相的产生,也是*文化堡垒的破裂,自由思想 自由议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