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北伐最成功的一次 三国演义姜维怎么死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23: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11
名将是需要舞台的,白起的舞台在长平,项羽的舞台在巨鹿,霍去病的舞台在河西走廊……
姜维,诸葛亮的衣钵传人,他的舞台在哪里呢?姜维的舞台就在临洮。在风云变幻的三国乱世, 在金戈铁马声中,姜维在临洮完成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一代名将的传奇为何在临洮上演,千年之后,会是一个怎样的*呢?
临洮,距离兰州约100公里,有兰州后花园之称。数千年间,这里既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战场,也是两种文化相碰撞融合之地,或许是沉淀深厚,或许是文化久远,临洮的三国文化总是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遗忘了,许多人仅仅知道有个姜维墩而已,而这个墩台背后的往事,知道者就寥寥无几了。
姜维墩在临洮城外的东山山顶上。东山名叫岳麓山,据说因山麓上曾有座宋代修建的东岳庙而得名。山虽不高,但却能俯瞰临洮全城,与兰州的兰山有几分相仿。
登山之前,临洮的朋友王振华说,后山有盘山公路可以直达山顶,开车上去就行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徒步登山。这座山上,不仅有姜维墩,也有为纪念明代杨继盛而修建的椒山祠,据说那副传诵了数百年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就是杨继盛在岳麓山上的超然书院内所写,徒步上山是为了表达对这位先贤的敬仰。
等爬到山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眼前出现了一座仿汉代的二层建筑,看上去有些新,近几年才重修的。临洮的朋友说,这就是姜维墩了。果然,大门上写着“蜀汉姜维点将台”,里面二层的小门有匾额上书“姜维墩”三字。门虚掩着,进入院落,沿台阶而上,顶上是一个平台,向四周眺望,临洮县城尽收眼底。说是点将台,有点夸张,台下四周,没有多少平地,容纳不了多少士卒,显然是无法点将的。那么,只能是座烽火台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曾经在墩台附近挖掘出过铁戟、铁甲等物,60年代初,这里又发现了汉代的砖瓦残片,这些东西,似乎说明姜维墩的来历很不平凡。
站在墩台顶上,狄道川内的风光一览无余,略带时尚色彩的县城,让我们的话题再次回到了姜维身上。
姜维有“凉州上士”之誉,被诸葛亮视为传人。在众多的名将中,他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在无奈中被诸葛亮收服,统领蜀军数次北伐胜少败多,打了十几年的无奈之战,蜀后主投降,他更是在无奈中诈降,最后失败,无奈自杀。
延熙四年(公元241年),蒋琬上书蜀后主,推荐姜维担任凉州刺史。此刻,距离诸葛亮去世(234年),已经过去了7年。说起来姜维的这个凉州刺史有点寒碜,蜀国的凉州仅管辖武都和阴平二郡,其余的地方都在魏国手中,需要他自己夺回来。这意味着蜀国又逐渐恢复诸葛亮的以攻代守策略。两年过后,姜维和费祎分掌蜀*权,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姜维九伐中原也进入了*。
一代名将竟是在如此背景下,开始了他的巅峰之作。说起来令人有些唏嘘。姜维曾七次出兵伐魏,分别是延熙十年、延熙十二年、延熙十六年春、延熙十六年夏、延熙十八年、延熙十九年、延熙二十年。这就是说,人们所说姜维九伐中原,或者说九犯中原,并不实。然而,也有人统计,姜维共十一次进攻魏国(把姜维所有的伐魏之战都算入了)。不论次数的多少,有一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姜维伐魏的主战场在陇右,基本上围绕着洮河流域展开,只有最后一次出秦岭攻关中。
诸葛亮六出祁山离中原并不远,而到姜维时战场却逐渐西移,离中原也越来越远了,似乎有些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
姜维北伐中曾五次率领大军围攻狄道(今临洮)。第一次是在延熙二年,姜维率兵入陇,扬言攻狄道,结果魏将陈泰先占狄道,姜维无奈只好烧了陈泰军营而还。第二次在延熙十年,安定、金城、西平(今西宁一带)的羌族叛魏,姜维再次攻击狄道,但被郭淮所迫退。第三次,延熙十六年姜维再次围攻狄道,郭淮陈泰起关中十万之众,解狄道之围,姜维粮尽而还。第四次是在延熙十七年,这年三月份,魏国的狄道(今临洮)*李简给姜维写信说,愿意投降蜀国,姜维率大军前去受降,之后又包围了陇西郡治襄武城,击败魏军主将徐质,但部下张嶷为徐质所杀,十月份姜维攻占了河关县(治在今积石山县西北长宁驿古城)和临洮(治今岷县)。这一次,算是稍占上风。
从姜维墩下来,我们沿山路而回,山间林木长势极好,山上爬山的健身的人络绎不绝,山下县城内车如流水,千年前,姜维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
姜维第五次围攻临洮最为精彩,事情发生在延熙十八年。这次姜维趁魏国发生内乱机会,在八月率数万大军,直*陇西,准备攻占今临夏一带。此时魏国长期驻守陇右的名将郭淮已病死,姜维没有了对手,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蜀军最成功的一仗在故关(在今临洮县城北的洮河西岸),在这里姜维指挥蜀军,一举歼灭魏军数万。如今当年战役细节已经不太清楚了,这场战役对姜维而言是最大一次胜利,但同古今名将比起来则稍有不如,这似乎也是这场战役被湮没的原因。
蜀军获胜,魏军全线震动,雍州刺史王经心生畏惧,退守狄道,姜维尾随而至,将狄道包围。司马昭害怕狄道失陷,调动魏军救援。此时,接任郭淮的魏征西将军陈泰和邓艾为救援狄道发生矛盾,邓艾准备放弃狄道,声称姜维刚刚取得歼灭魏军数万人的大捷,应避其锋芒。陈泰却看穿了姜维的计谋,他认为姜维轻兵进占陇西的目的是先夺取狄道,然后以狄道为跳板,东进夺取陇右产粮区,破狄道自然全盘皆活。陈泰独自率军,连夜翻越首阳山,过渭源城,占据狄道城东南的高山,也就是现在姜维墩一带,他令士兵燃起烽火,虚张声势。姜维措手不及,分派蜀军沿山麓攻击,奈何魏军占据地利优势,蜀军难以取胜。此时,魏军从凉州来的增援部队也过了沃干岭(即兰州城南的25公里处阿干岭),姜维怕强敌断了后路,便撤离狄道,退回钟提城(在今成县西北)。
这次北伐蜀军歼灭魏军数万,围攻狄道十天,魏军全线震动。可算是姜维屡次北伐中最为亮丽的一战,也是他一生为数不多的大战。说临洮是姜维的舞台,并不过分。
掀开历史的面纱,我们看到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本来面目。谁能想到,《三国演义》中声名赫赫的姜维九伐中原,大部分战斗竟然围绕在洮河流域进行,被视为诸葛亮衣钵传人的姜维,目标已经远远偏离了中原。诸葛亮北伐多走祁山,姜维北伐多攻临洮,这似乎又预示着姜维的悲剧结局。
姜维攻临洮是无奈之举。魏强蜀弱,实力不济,且魏蜀对峙数十年,秦岭和祁山防线早已固若金汤,姜维只能剑走偏锋,向西面发展,从弱处下手,这样也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羌人形势的条件,控制羌人,然后向东攻击曹魏。所以,姜维要五次围攻狄道,打开通往羌人腹地西平的道路。
实际上,司马昭对姜维的这次大捷很不以为然,也对诸葛亮的计谋不以为然,他认为占陇右而图中原,实际是不可能的。诸葛亮都不能实现,何况姜维。“事大谋远,非维所任也”。显然,看问题司马昭和姜维不在一个层面上。
过于重视战术,而忽视战略,这是诸葛亮和姜维的缺点。战术只能起一时的作用。这就注定临洮作为名将的舞台,要被历史上重重迷雾所遮蔽。
……
核心提示:姜维的才干,在蜀国后期确实比较突出,但却只有边帅之能,远非宰辅之用。本文摘自:《名将之死》,作者:张锐强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
核心提示:姜维的才干,在蜀国后期确实比较突出,但却只有边帅之能,远非宰辅之用。本文摘自:《名将之死》,作者:张锐强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
核心提示:姜维的才干,在蜀国后期确实比较突出,但却只有边帅之能,远非宰辅之用。诸葛亮选择这个*人,不能算作成功。
姜维字伯约,雍州天水郡翼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连环画,记得其中有一本叫做《收姜维》。现在京剧舞台上还在演。不过姜维投奔蜀国的经历,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南),作出要从褒斜道出兵,进攻郿的姿态,以牵制魏军主力。魏明帝曹睿派大都督曹真统帅关右诸军,在郿重兵设防。诸葛亮趁机亲率主力,猛攻祁山。蜀军势大,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随即叛魏附蜀。当时姜维在天水郡任中郎将,正跟太守马遵一起,陪同雍州刺史郭淮视察各地。听说三郡叛魏,郭淮迅速东归上邽部署防御。马遵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也连夜赶到上邽。跟姜维在一起的,还有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人。他们发现两个领导全部溜号,赶紧追随,可惜晚了一步:赶到上邽时城门紧闭,郭淮、马遵怎么说也不肯放他们进城;姜维等人无奈返回冀县,结果吃的还是闭门羹。他们走投无路,这才投奔诸葛亮。
诸葛亮得到姜维,如获至宝。他给参军蒋琬写信,语气颇为兴奋:“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信中还说:“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那一年姜维二十七岁。诸葛亮加封他为奉义将军、当阳亭侯。在诸葛亮的大力栽培下,没过多久,他就升到了中监军、征西大将军的位置。
……
相比之下,姜维还是比较幸运的,刚刚27岁就做到了征西将军一职。诸葛亮曾夸奖他文武双全,胆略过人,而且忠于汉王朝。诸葛亮这样看重的人才在费祎手里遭殃了,费这个人有才华,但是比较散漫,没有什么大志向。
姜维多次向他陈述讨伐魏国,费却说咱们跟丞相比都差远了,丞相没办成的事儿,咱们能办成?有时候实在架不住姜的唠叨,就给他几千人,让他去*扰魏国边境。
后来费死了后,姜维才象出了笼子的猛虎,带着几万人讨伐凉州,在桃西一带大败魏国,歼灭了几万人,这是从刘备汉中战役后,蜀汉在西线获得的最大的战果。
魏国如果不是陈泰傻大胆儿当机立断迎风直上打了个出其不意的话,整个凉州都要被蜀汉吞并了,因为当时连邓艾这样的猛人当时都说姜维太厉害,应该避一下,还是放弃凉州的好。后来姜在蜀汉被排挤,到踏中去屯田。后来果然钟会攻克阳平夺了汉中,邓艾*阴平直达成都。
这个时候姜转战到了剑阁,听说邓到了成都城下,建议诸葛瞻不要出去和邓硬碰,守住绵阳一带的险要就好了,邓悬军深入粮草不够,自然就完蛋了。可是诸葛瞻不
听,出师迎战,果然被邓打败了。姜维这个时候还没有放弃,让刘蝉组织成都防御战,等待自己回师。可是刘蝉却投降了,姜维听到这个消息后,恨的拔出了配刀猛
砍路边的石头!后来在成都的庆功宴上,邓艾挠着花白的脑袋醉醺醺的表示:姜伯约也不愧是当代的一个英雄,可惜他遇到了这样的主子,也加上遇到了自己,才走
投无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