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01: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04:28
最重要的资源莫过于时间。你可能会说,高三了谁不知道“惜时”呀!我和班上的同学开夜车、加班加点学习那是常事,睡眠和休息时间都被减少了,体育锻炼甚至被取消了呢。 其实,同学们如此“惜时”,短时间内学习成绩能上去,可时间一长,大脑和身体就吃不消了,就会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头昏脑胀、精力无法集中等。学习效率反而严重下降,真是得不偿失。高考复习就像长跑一样是有氧运动,因此,我们不能采取短跑的冲刺战略。复习时间安排应该遵循“持久和高效学习”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时间安排方面要立足长远,保证高考复习过程中大脑机能和身体活动能力处于良好水平,至少不能有明显下降。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提高效率,做到高效率的学习和生活。真正的“惜时”是有效率地完成每一件事,真正的“惜时”是节约时间而不是延长时间。鲁迅先生说:“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高效复习的两条原则 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学习生活高效,这两条原则是: 第一、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它要求我们一张一驰地安排生活,换言之,我们要把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完成,也保证了大脑得到休息和身体机能得到较好的维持。 第二、交叉安排,高效学习 这要求我们不要长时间复习同一门课程,也不要长时间采取同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因为长时间从事某种单一活动会使大脑某些活动区域的细胞活动过度,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交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使得部分疲劳大脑区域得到休息,休息的大脑区域则进行工作,这样既没有妨碍大脑的休息,也保证了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进行。 具体说,交叉安排表现在:a不同学科复习时间的交叉安排,比如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按照文理交叉的形式安排,不要长时间进行一门课程的复习;b不同学习形式之间交叉安排,比如记忆、解题、阅读和知识整理等活动交替安排,不要长时间采取同一种学习形式。 7-1>7 还是7+1<7 7+1会小于7。因为人休息不好,就工作不好。有的同学以为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哪怕当时自己并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他们会认为坐在座位上就算学习,就对得起父母,自己也就问心无愧。其实这个时候思想跑马,根本没有学进去,也没有得到休息,造成了7+1<7的困境。 7-1会大于7。如果你善于安排休息时间,会有利于大脑和身体机能得到恢复,从而提高效率。另外,许多同学休息以后发现其他同学还在那里坚持刻苦学习,对于自己的休息会感到有些内疚,产生学习上的紧迫感,可以造成激发学习动力的客观效果。他们在学习时会更专心,学习效率会更高。因此,7-1反而可以大于7。 作息时间规划的五个步骤 我们把上面的思想落实到自己高三阶段时间安排上,需要经过五个步骤: 第一步,列出每日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比如上课、写作业、睡眠、吃饭、上下学、体育锻炼、看新闻联播…… 第二步,根据自己现在的生活习惯,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基本顺序。如起床、洗漱、早餐、上学、上课…… 第三步,测算各项活动的时间长度。你可以观察和记录自己近期做每一件事情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作为参考。 第四步,根据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以及交叉安排、高效学习的原则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和学习时间安排。最基本的思路是:a两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生活、劳动等其他活动;b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课程(最好是文理科)间插复习或者两种方式(阅读和解题)间插学习。 第五步,根据效果调整作息时间表。每个适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都不是一次形成的,我们需要根据每日作息时间表的执行情况调整各个项目的顺序或者是时间长度的安排,直到找到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为止。 文科:记忆要善于“抓大放小” 文科科目很多记忆的内容来不得半点含糊,目前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突击这些内容。有备考专家指出:记忆的内容要注意“抓大放小”,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在最后这段时间里,不要纠缠于细微的知识点,而是要抓住大的方面。例如每个章节的重点问题及主要观点,起码要在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看到题目就知道该到哪一部分去找答案。 理科:反复练习提高速度 在谈到理科的最后复习时,专家们普遍认为,在冲刺阶段,理科要注意练习,提高计算能力。根据以往经验,有的考生会做题目,但是运算太慢,结果影响了发挥。另外做题目不要盲目,不必做太多,要精选做题,每套题做完后要分析总结,吃透后再做下一套,反复练习纠错,才能真正提高。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某个知识点还没有掌握,要立即查漏补缺。 语文:今年作文将做重大调整 从每年的考试状况看,很多平时成绩不错的考生在考场上都会把握不准考试时间,尤其以作文为甚,经常写不完。作为成考考生,很多都有社会工作经验,届时只须正常发挥,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将做调整,以前*高考作文题一般是定题目,*体裁,但今年作文题改为“自选动作”,作文题只是给出一个话题,考生自己定题,自己立意,自定体裁,完全不受*,这么调整的目的是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这种题型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首次使用,考生相对比较陌生,考生在平常要多练习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专家们特别提醒考生,写作文时要把握好文章主旨,无论任何文体,都要把握其中心思想;此外,重点理解材料内涵;第三,作文要有一定深度。 数学:答题时遇到难题就放弃 首先要注意复习概念。大纲是所有考生都需要彻底理一遍的首要复习材料。所有的概念都须搞清记熟,查漏补缺。在做题的时候,要强调做题质量。从9月份开始,做题是考生这一段时间必须勤加练习的重要内容。综合题、模拟题、历年真题都是最后阶段的必练题目。 从近几年的数学题来看,没有很难的题,考题以常规题为主,只要考生能够将常规题答准确,一般就能够拿到120分左右。 英语:注意多做练习题 从《考试大纲》来看,语音题占7%,词汇语法题占27%,完型填空占13%,阅读理解占40%,短文写作占13%。考生要想在成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在最后阶段多做练习题,同时多看英文书报,这样提高词汇量。通过做题,可以体会到写作者的思路,并领会出题人的思路。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这时考生就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理解,要调整自己的思路。复习语法知识时,不能只顾记忆语法知识,要通过做题发现出题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考某一个知识点的。 在谈到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想在阅读理解题得高分,还是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在答阅读题的时候,先初步浏览一遍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一个关键词、专业名词、或者作者的某一个观点,考生就应该特别注意,这些一般会成为考试的对象。有的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喜欢反复看文章,这样会影响答题效率,一般看一遍文章就可以开始答题了。最后,在谈到短文写作时,写作题不会很难,一般就是写封信、或者介绍某个地方、或者描述一个场景。只要考生动笔写了,没有单词、语法错误,都能够得分。再有,她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时间分配。考生一定要训练自己15分钟完成完型填空,10—15分钟完成一篇阅读理解,这样才能合理分配整个考试时间。 *:善于结合时事复习 在谈到*课复习时,*考的内容为四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占28%)、*思想概论(占28%)、*理论概论(37%)、时事*(占7%)。在最后复习阶段,要注意记忆并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概论、*理论概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否则就很难下笔答题。其次,适当做一些模拟题,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概论、*理论概论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以简答、辨析题的方式来考。 在谈到时事*的复习时,考核的时事*内容为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考生不要刻意去背很多时事*,要善于抓住重大事件,并对其中一些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方针和热点问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概论、*理论概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进行剖析,这样才能够在这门功课中拿高分。 冲刺阶段复习小窍门 同时,专家们分别给考生提供了一些复习的小窍门:其一:根据试题比重复习。在考生拿到的复习教材中,一般都附有《考试大纲》,在每门功课的《考试大纲》中,则注明了每章的知识点和各种题型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和分值,考生可对照大纲进行复习;其二:注意每个章节的总序和总结。每个章节的总序和结语涵盖了本章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其三:临考前晚浏览书本。把自己平时的每一本习题册都翻一翻,看的时候不用太细致,而只需要浏览一遍就行。 最后,专家们还特别提醒在职人员的考生:根据以往经验,一些社会考生在前段时间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复习,在最后这段时间里就有种“即使复习也来不及了”的想法,事实上这是错误的,抓紧最后阶段冲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