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3 13: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9:20
话说北宋年间,宋辽大战,人口多,经济强的北宋屡战屡败。宋太宗觉得有辱颜面,于是征集良将,当时镇守边关的杨继业被推荐,来到了宋辽前线。杨继业不是宋的嫡臣,担此重任诚惶诚恐,在因为宋太宗的随性而导致宋军被困幽州城的战役中,杨继业大义凛然,七个儿子放弃了五个。大郎替了宋皇死,二郎替了八王死,三郎被马踏如泥,四郎流落番邦,五郎出家当了和尚。 四郎和五郎流落番邦也好,出家当了和尚也罢,是一种救命的招数。中国人讲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况且杨家有忠烈的传统,为国家,还是为小家,四郎五郎都不应该一直在番邦,一直当和尚。而结果是四郎有机会回来而不回,五郎有机会还俗而不还。这就让我会想一下,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也许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觉得在幽州一战后,在经历了死亡的考验后,四郎、五郎觉醒了。他们意识到自己只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已,他们兄弟的死亡,连他的老父亲都不珍惜,更遑论那些作威作福的统治者。作为一个宋的子民,他们的作为已经无愧于宋,作为杨家的子女,他们的作为也已经无愧于列祖列宗,因此他们不回去为国尽力问心无愧。他们抛除了国的概念,用心活出一个真正的自己。 四郎在番邦,比在宋舒服,因为他成了驸马,跟天龙八部里的萧峰不一样,他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驸马,不用带兵打仗,不用侵犯祖国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在番邦,真正做到了有尊严,有自由,在人性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放。因此他是惬意的,即便在他母亲到了前线的时候,在母爱的伟大光辉的感召下,他仍然是留恋番邦的生活,只是见上一面,来让母亲明白,自己并没有死,让母亲不再牵挂,在这一点上,四郎只是尽了为人子的孝道,他已经对大宋王朝,没有一点感情了。 五郎则更加坦然,没有金钱、美女、财富、身份的*,他也不回朝廷效力。他的帮助宋军,不是出于对宋的忠诚,而是对亲情的挂念。五郎追求的是内心,他帮助宋军,其实在了却自己尘世的缘份。佛家讲六根清净,五郎就是籍此来了断亲情、爱情这尘世的根。 突然返回一千多年,对评书中虚构的四郎、五郎进行刨析,缘于一个新闻和一篇散文。新闻是在美国媒体近日推出的“失败国家”指标中,“人才流失”被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单独列出。而09年出版的《人才战争》一书认为,中国“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散文是丁立梅写的《人生的意义》,她说,一个从小在都*大的女孩,受过良好教育,通音律,会钢琴,还出国留过学。回国后,她在城里拥有一份让人称羡的工作,生活安逸无虞。一次偶然机会,她去大山里游玩,被大山深深吸引住了,从此魂牵梦萦。后来,女孩毅然决然放弃了城里的热闹与繁华,跑到大山里,承包了土地种梨树。得出结论是遵从内心的召唤,认认真真地活着,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所在。 这个新闻和这个散文,昭示了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创造出一个让人才心甘情愿留下的环境,也没有营造一个让每个人的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的氛围。就像宋朝的皇帝不能谴责四郎五郎一样,我们也不能谴责那些滞留海外,或者一门心思走出国门的人,也不能谴责那些为了身心自由而对国家大计不闻不问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创造一个为人的自由而专门设计的环境,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幸福,自由发挥才能的环境。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我就不信杨四郎不会带着他的番邦公主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