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3 13:0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3:11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而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大,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加大,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老年人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的优劣不仅受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的影响,而且很大部分是由于精神上的孤独所致。这也是我国发展老年事业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我国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问题及相关对策。 (一)状况。 1.思想*状况:这里所指的思想*状况包括老年人对*的态度与评价、对党的态度与评价、对改革理解与认同程度等三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由于时代的原因和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也有了改善,信任党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赞成*在农村的改革*。同时,部分老年人对目前社会上的*分化、*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但是绝大部分老年人都表示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只要天下太平,有好日子过就可以。 2.住房状况:主要从农村老年人有没有自己的住房,若有自己的房子,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是否满意;若没有自己的房子,那自己的住房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以及自己对目前的住房状况是否满意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根据了解,有八成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有自己的房子,他们中大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他们的房子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由自己或自己跟儿女们一起修的。近二成的农村老年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跟儿女或其他亲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儿子住在一起。他们中有一半略多的人常年住在一个儿子家中。调查中发现,由于外出务工的人口比较多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年人和小孩留在家里,照看家,照看小孩。有极少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被送老了乡上的敬老院,或是村委会和村民给予极大的帮助。在农村地区的调查过程中经村张的介绍,了解到有一位孤寡老人,不管村委如何劝说就是不愿意去敬老院安度晚年,只愿住在自己简陋的房子里,最后村委决定经常去看望老人,给她上“五保”户,为她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这一事实后来从村民口中也得到证实。 3.医疗状况:主要是从农村老年人得病后的反应(立即找医生还是采取拖、扛的办法)、老年人对自己村里的医疗条件的满意程度、老年人得病所花的钱由谁出等方面开展调查和分析。根据对一位叔叔和一位爷爷的访谈,我们知道尽管农村地区开始实行了医疗保险由于对它不是很了解,也很少用它,大部分老年人得了小病之后都不去就医,而是用自家的土方法,他们是这样说的:“小病能扛就扛,现在身子骨还算硬朗,总会好的。大病就死扛吧,那得花多少钱来治,咱又没有钱,还不是花儿女的钱,整得不好钱花去了,病都还没有看好,何必花那个冤枉钱,再说现在农村有几个人可以看的起大病呢?人都这把年纪了,何必还给孩子们拖后腿呢。”经过调查发现只有那些儿女比较富裕的老年人才会在得大病的时候去就医,只是农村地区的农民大部分都不是很富裕,坪源村由于地处山区,收入来源较少,负担过重(主要是儿女的受教育花费),富裕的家庭不到5%。不过大部分老年人对村上的卫生所的条件还是比较满意的,唯一有意见的就是说药太贵了点,买不起!只有近20%的农村老年人认为他们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或很差,村里医生少,好医生更少。大量无学历甚至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充斥着乡村卫生人员队伍,农村老年人所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不容乐观。 4.养老状况:主要从农村老年人是否投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商业保险及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情况以及如何养老等方面来展开调查和分析根据访谈有100%的被调查农村地区和坪源村老年人没有投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有10%左右的老年人比较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有90%左右的老年人则根本不了解二者的区别。为了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我国*从1986年开始探索,到1991年,民政部在国内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同年在上东牟平县组织试点,随后在全国逐渐推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仅有10%的农村老年人比较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他们中大多数人是通过听收音机`看电视而得知的。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些人认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会增加农民的负担。同时,农村老年人参保投保意识淡薄,在投保问题上思想顾虑重重,怕*不稳。农村老年*部分都是在家中靠儿女给的钱和自己种地,自己做饭,自给自足,只要不出大病,过着风顺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安度晚年了,别的什么也不求。 5.再婚状况:主要从农村失去老伴的老年人是否想再找个老伴,他们的再婚状况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阻碍因素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 有将近60%的农村老年人,在失去老伴后还是想再找个老伴的。一位姓沈的农村地区老人说:“人老了正是需要老伴的时候,儿女们跟自己亲,但人家不能总在自己身边。” 从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失去老伴的农村老年人能再找到老伴。众多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怕经济上负担不起。农村人一生中办的两件大事,一是盖房,二是给儿子娶媳妇,到自己年老时,自己手中已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其次,是怕儿女们不养活自己了。中国农村实行的主要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方式。儿女们在负担一个老人都觉得吃力的情况下,他们一般是不会允许自己的老人再娶老伴的。再次,是怕别人说三道四。农村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失去老伴的老年人再娶老伴是老不正经。 (二)对策及建议。 ①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加大对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依法开展老龄工作、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敬老、助老、养老意识。主要抓好各个村的老龄宣传阵地建设,表彰先进,鞭挞落后,在全镇34个村范围内开展“敬老宣传一条街”活动。丰富老年人宣传内容,进一步宣传当前老龄化形势,强化全社会对老年人口的关注与重视;积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大力宣传“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使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2、要弘扬正气,鞭鞑丑恶,让不良风气没有生存的土壤。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先进典型,与妇联联合广泛开展争当“好媳妇”、“好婆媳”、“孝心儿女”和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做尊老爱老模范的良好氛围。 3、要启动并广泛开展签订《家庭赡养义务书》的“孝心工程”.要充分巩固家庭养老的核心地位,将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具体化、规范化、法制化、透明化,用法律手段规范约束子女养老,通过与各个家庭签订协议,不能只是形式,要让每个子女认识到其中的真正意义,让他们从而增强养老的责任感,在全社会形成“老有所养”的良好氛围,确保“孝心工程”最终能真正为农村老年人造福。 4、要建立*保障措施,为老年人“保驾护航”。加大老年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以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与司法部门联合设立专门的老年维权法庭,村老年委员会专门有人监督本村的不孝子女的行为。极其恶劣的事件要在本村通报批评,让道德与*的力量来约束他,只要改正的就一样可以上光荣榜。对屡教不改的不尽赡养义务、*老人的案件,要让*依法予以惩处,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老年法律援助活动,对老年人的来信来访,要做到处结率达100%,确保*、不赡养老人案件发生率降到最低点,为老年人筑起一条畅通的法律援助通道。同时,在社会救助、减免负担等方面,让老年人享有更多优惠,建立健全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老年人社会救助制度。 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要求很低,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晚年的尊严能够得到社会和家庭子女的充分尊重,就心满意足了。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键是解决养老问题。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首先要搞好农村敬老院建设。敬老院是解决孤寡老人和困难老年人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有条件的乡镇农村,扩大建设规模,从而容纳更多的老年人,以弥补家庭养老不足,从而让老人们过的踏实,舒心。其次是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虽然我国的农村医疗事业发展的很好,但昂贵的药费、医疗费给农村老年就医带来了很大不便。农村的老年人都很会过,他们一听说看病得花很多钱,他们有点病就舍不得看了,于是小病扛、大病拖,一旦严重了,后果不堪设想,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农村老年人是弱势群体,*应在这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助,以合作医疗为保障,建立起点高、标准规范的农村社区服务保障体系。另外,还要进一步做好农村老年人的救助工作。组织专门人员逐村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调查,我们对老年人据情予以帮助,并开展镇村干部每人救助一名特困老人,为老年人送爱心活动,并且帮助依靠老年人生活的学生解决上学难的问题。最后,建立农村老年人基地。建设老年基地是助老扶贫的一种有效形式,体现了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相结合。在农村,鼓励发展老年基地,把老年基地资金用于农村老年人事业,收益于农村老年人,为农村老年人作贡献。 2、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庭子女工作,弘扬孝道。这一点而言,是衡量农村老年人晚年是否幸福的关键。据我们调查,发现有很多家庭子女做得不尽如人意。在有的村子里,媳妇打骂、*老人的现象还时常发生,而老人们却只有忍气吞声,周围的群众对这种丑恶现象也只是淡然漠视,社会*鞭鞑的力量更是显得苍白无力,法律的尊严也因为被侵犯的对象的沉默而显得无可奈何!所以,重视关心农村老年人,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让他们明白赡养老年人是儿女们应尽的义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对子女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们人都会老,要为自己的儿女树立起好的榜样,把赡养老人作为一项光荣的职责。 3、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首先要把老年活动场地建设纳入社会公共建设规划,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内容,根据各地情况,充分利用闲置房屋,采取改建、扩建相结合,建设几处老年活动场所,例如门球场、地掷球场,建立老年人健身房和活动室。为农村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创造一定的条件。其次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春节、老人节等重大节日,广泛举办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的大好形势下,2006年作为“老年*益保障年”,我们深信:在各级组织的深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忱关心下,在乡亲邻里的真情相助下,有儿女子孙的融融爱心,农村老年人一定能够像生活在城市里的老年人朋友一样,最终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六个老有”的理想,一定能够充分沐浴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阳光! ③需要党和国家的关心。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目前农村老年人所遇到的养老、医疗等各种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部分,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解决农村老年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应紧紧地围绕"三农"问题来进行。不论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还是再婚问题都需要经济的支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战略性产业,但目前农业面临着总体收益低,谷贱伤农的现状。因此,要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收益中的贡献率。努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流通*的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事实证明,乡镇企业发达的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也比较高,如苏南地区。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各项合法权益。 第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继续稳定和强化家庭养老方式的前提下,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过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强烈冲击。家庭规模和家庭收入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家庭逐渐小型化、核心化,我国农村不少地区出现了"4-2-1"家庭结构。由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相应的家庭收入减少,赡养的能力降低,现行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已难以承担农村养老保障的负荷。劳动就业制度的变革,自主用工使得就业竞争激烈,要求子女在事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养老功能。 针对上述状况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是世界各国开展社会保险工作的通行做法。应当从法律上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2、稳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建立个人帐户将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个人所有,实行向农民养老保险倾斜的*。条件成熟后,我国也可借鉴外国经验,开征和形成社会保障税,实现社会保障金筹措方式的转变。3、尽快建立基金分级管理*,加强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开放式的监督机制,完善审计、检察、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外部监督制度,以保证基金安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农民的养命钱,它的安全与否,能否保值增值,不仅关系到参保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切关系到社会的稳定。4、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重要性及社会保险意识宣传的力度。要使各级领导和群众接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要向各级领导和群众讲清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及*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克服目前有关领导不重视,组织不力,农民思想顾虑过重的弊端。 第三,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的医疗服务。地方各级*要加强对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按照自愿量力、因地制宜、民办公助的原则,继续完善与发展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提倡以县(市)为单位实行大病统筹,帮助农村老年人抵御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的风险。 要加大力度巩固农村医疗卫生*网。要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医疗市场中的"龙头"作用,积极指导乡政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加强对乡镇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乡镇卫生院发挥在农村医疗卫生*网中的枢纽作用,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大力加强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迅速提高村医的整体技术素质。 国家应加大对乡村卫技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加大卫校培养乡村卫技人员的规模,提高乡村卫技人员素质。克服目前农村医生缺,好医生更缺的状况。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第四,村委会在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1、在村民委员会中应专门设立能代表老年人利益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专门组织。该组织领导不由村长任命,而由全体村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跟村长等一起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以更好地保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村委会妇女主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应经常组织妇女们开展关于赡养老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多子女尤其是儿子多的家庭,在赡养老人方面,媳妇的人品、素质很重要。由于媳妇与自己的公公婆婆并无血缘关系,在嫁给自己的丈夫之前,该姑娘与自己未来的公公婆婆可能并不认识,即使认识也并无抚养关系。因此,在关于老人的赡养问题上,很多媳妇偏向于考虑自己小家庭的利益,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公婆的合理利益。而农村长期的风俗习惯是"两家的喜事一家办",即两家办喜事所花的钱都由男方家出钱。因此,娶一个媳妇对男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一旦与自己的妻子离婚,多数男方很难再有经济力量娶老婆,而且多数农家里的家庭收入是由媳妇掌握。因此,在因老人赡养问题发生矛盾时,男方及其父母多数忍让于媳妇。中国农村主要实行的是家庭养老方式,老年人在自己年轻时省吃俭用,把攒下的钱给自己的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到自己年老时,已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有的老年人还背上了一身的债。当他们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时,当他们需要自己的儿女赡养自己时,遇到的是因老人赡养问题而起的复杂的家庭矛盾。在农村,在多子女尤其是儿子多的家庭,此种情况并不是少数。 第五,需要国家和社会的积极支持。1、建立新型的五保*加快集中给养步伐。目前,在南政乡除北长寿村建立了养老院,对村里五保老人实行集中给养外,其余各村实行的仍是分散给养方式。实行分散给养的村,村里的五保户反映自己得不到好的照顾,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希望村里建立养老院。受村里经济状况的制约,北长寿村的养老院规模小、设施差,给养率和给养标准低,"医疗难"问题突出。村里实行税费改革后景况将更加严重。因此,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立与农村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五保*加快集中给养步伐将显得日益迫切。2、国家应出台有关*,根据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当地农村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线。对生活低于此线的当地特困家庭的农村老年人,国家和社会应给予一定的救济。 三、与我国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及小康社会建设的联系。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巨变的三十年,也是我国老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30年。在党和*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引下,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改革中摸索前行;老年福利、教育、文化、体育等事业快速发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风尚正在形成;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充实,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很好地维护和保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老龄事业的产生、发展,就没有老龄事业今天的成就。 当然,制度机制是根本。真正在农村实现老有所养,关键还是要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水平相适应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这应该是发展农村老龄事业的重要任务和优先领域。老让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应该是完善的农民养老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制度不断完善的得力保障。 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解决广大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致力于健全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从制度上保证老龄事业的发展。致力于建立广泛覆盖、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相适应,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老年人的“养”和“医”的问题。致力于建设更多更好的与老年人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场所),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致力于发展城乡老年群众文艺组织,引导老年人开展科学文明、健康有益的老年群众文体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生命质量。 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然给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发展老龄事业是党和*的重要工作,是一项为民造福的德政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切实把老年人的事情放在心上,把老龄事业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老龄事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解决好涉及老年人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发展老龄事业也是全民、全社会的责任,仅靠老年人自身不够,仅靠职能部门也不行,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只有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形成全社会关爱老年人、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共同关注、关心老龄事业,关爱、帮助广大老年人,支持老龄工作,推动老龄事业的发展。 发展老龄事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老龄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的党*周围,高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契机,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老龄工作,加快发展老龄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是否关爱老年人已成为现代社会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中国儒家学说几千年来倡导的“尊老”习俗已成为判断一个家庭是否文明、温馨、和睦、值得尊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全社会各个层面都应时时刻刻关注老年人,让他们能轻松快乐地“守望幸福”到终了。老年人这个群体与其它社会群体不同,有其鲜明的特点,他们的辐射能力很强,可以为社会做许多有益的事,许多其它社会群体做不到的事;同时,这个群体也能对许多社会事业造成负面影响,原因往往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不够。党政部门和社会团体,民间团体和个人,家庭及成员都有责任做好老年人工作。一是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的“生命权、生存权、幸福权、自由权”得到切实的保障。从古到今,*老人、轻视老人的事不绝于耳,如子女不赡养老人,把老人撵出家门,断老人口粮,子女之间把老人推来推去,甚至因赡养问题上法庭打官司。二是要关爱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我们应当看到,在当今社会上有许多老年人因子女反对再婚而孤独一身到终了,带着遗憾离开人世,显得十分凄冷寒酸,瘦弱的背影让人难于忘怀。三是不要忘记老年人为国为家立下的功勋。没有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国家的成就和家庭幸福无望。“财富共赏”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继续,今天的财富中含有昨天的“汗水”,昨天的努力和付出,甚至昨天的“血水”。“共赏”成为必然,成为理所当然。我们应当看到,当今的有些“执政者”会遗忘“理所当然”的事,把老年人视作包袱,视作麻烦者。四是要始终如一地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治疗,使老年人保持健康的心态,为守望幸福奠定基础,为预防“生理疾病”创造条件。五是对老年人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时时事事想到他们,这是老人们最希望得到的“礼物”和“药物”,它能“治”百病,是传世珍宝。 四、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想,自尊自重自作主张组织做。 了解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受损情况及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 ,对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农村老年人 ,当他们退出劳动领域之后 ,其经济来源只能依赖于家庭 ,特别是当他们年迈体衰生活不能自理之后 ,家庭的经济及护理老人的负担将变得沉重 ,且随着家庭规模的日趋减小 ,这种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生活失去自理老人的生活现状、疾病状况及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 ,为卫生保健确定高危人群、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逐步增强养老的社会保障*、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老年*的制定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请加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3:11
这是在干嘛哦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3:12
我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