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怎么理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3 00: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2:07
关于这句话,其实比较可信的出处是《宋史·赵普传》,关于这篇传记,其实我个人是有一些看法的,其实赵普传当中有非常多的内容值得反复玩味和体会。我们在读史的时候,切不可只看简单的字面意思去体会,而是要结合当时的*环境,人物关系以及著书者的隐藏含义来理解。
比如下面这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这段大概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出处了,其实关于这段话,如果我们仔细体会的话,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就是“普少习吏事,寡学术”。这几个字虽然简单,但其中的含义却很丰富。赵普年少的时候学习过吏事,而对学术学习的较少。什么是吏事?什么又是学术?这个大家要仔细注意。吏事,就是*具体办事的能力;学术,指的就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赵普少年的时候,并不是不学习,他学习的是吏事,是*具体的办事技巧,而对儒家经典,并没有涉猎。也就是说,赵普是一个能吏,能办事,能处理问题。而不是那种十年寒窗出来的学究,可以引经据典,皓首穷经。大家不妨再多想一想,当宰相是更需要处理问题的能力呢,还是更需要引经据典,天天给皇帝上课?宰相不是太傅,不是老师,是需要处理能力的。所以赵普不善学术,仍然能做宰相,不是没有道理,这简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内容,其实是非常丰富的。
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赵普的家庭背景。大家不妨想一想,什么样的家庭,会培养孩子学习吏事?退一万步说,今天的一个普通家庭,会天天培养孩子的做官能力吗?不会吧。所以赵普的家庭一定也不简单,赵普能成为宰相,与其家庭背景与出身,也很有关系,大家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多思考一番。
接下来《赵普传》说:“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这说明了什么事呢?从这句话中至少说明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赵普成为宰相不是因为学术。赵普能够成为宰相,可能是因为从龙之功以及个人比较强的能力,与《论语》没有什么关系。在赵普传的其他部分,我们可以准确的看到赵普的能力,总的来说赵普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为人十分正直,而这与《论语》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第二件事是赵普并不爱读书。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也能明白,赵普如果爱读书,少年时就不会只学吏事,不学学术了。毕竟学习吏事并不需要读书,只需要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足够了。所以赵普本人应该是不是很喜欢读书的那类人,请各位注意这一点,这一点很重要。第三件事就是,是赵匡胤要求赵普读书的。皇帝要求读书,赵普当时照做了吗?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请接着看下面的分析。
之后《赵普传》说:“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这里我们要注意,《赵普传》说的是“晚年手不释卷”,而不是当时就“手不释卷”了,如果赵普真的听了赵匡胤的话,那就应该在当时就开始看书,没有必要等到晚年才开始看。这个时候又有一个问题,就是赵普为什么晚年才开始“手不释卷”?这就需要结合当时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来看。因为在赵普的晚年,已经不是赵匡胤在做皇帝,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做皇帝。至于赵光义这个皇帝得来是否是正途,历史上还有争论,“烛光斧影”这件事直到现在还在传,可见当时的情况。赵普作为赵匡胤的“老臣子”,被赵光义的幕僚排挤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赵光义的幕僚排挤赵普的原因,自然是希望赵普给他们让路,而排挤赵普的理由,也许就是赵普不读书这一点。因为连赵匡胤都知道赵普不读书,赵光义的幕僚利用这一点挤兑赵普,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而赵普这个时候选择手不释卷,可能有赵光义及其幕僚对赵普刁难的一种反击。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赵普看《论语》,一定要背着其他人,因为背着其他人,就没有人知道赵普是不是在看书,在看什么书。这就堵住了那些要他看书的人的嘴。我赵普确实在看书,至于在看什么书,你们不需要知道。其实赵普在书箧里放什么书根本不重要,他就是放《世说新语》,其实也可以。只不过他死后一定有好奇者打开来看,如果真的放《世说新语》,恐怕他的设计就露馅了。所以他放了本《论语》,这样谁都挑不出错误来。